烽火名桥|抗日义勇团三战公道桥

烽火名桥|抗日义勇团三战公道桥,第1张

烽火名桥|抗日义勇团三战公道

“风云邪,地陷。”85年前的7月7日,卢沟桥上突如其来的枪声,彻底惊醒了不想做亡国奴的人们。从此,亿万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卢沟桥事变是全民族抗日战争的象征。在江苏的土地上,江、河、湖、水网之畔,流传着许多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有些桥消失了,有些桥呈现出新的面貌。扬子晚报/牛子新闻带你用镜头探访这些历经战火的桥梁,重温那段战火硝烟的岁月。今天的议题是《著名的火焰桥》和《抗日义勇军第三次大战的公平桥》第四期。——编者按

在去扬州公道桥镇之前,我就听说了“陈文”这个名字,扬州第一个抗日义勇军团的组建、日军机场被炸、三打公道桥等故事都让人热血沸腾。公道桥是记者们的重要目的地。

长80米,宽35米,离公道桥镇的镇口很远。你可以看到这座桥。四车道的桥上,车流不息。当地文史学者阮告诉记者,这座桥自古以来就是水陆交通的枢纽,至今仍是扬州邗江区、仪征市、高邮市交通的必经之路。

在公道桥的桥头,有一个公道桥的碑文,讲述了这座桥的历史。"事实上,铭文上的一些描述是有偏见的."颜指着碑文对记者说。作为清代扬州学派主要代表阮元的第八孙,他对这座桥进行了细致的研究。阮说,阮元少年时,公道镇大旱,湖底露出许多古代的石头,有些是宋代的。所以他推测这座桥最早建于宋代。

还有为什么桥的名字是“刚”?有很多历史传说。原扬州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吴贤钟告诉记者其中的一个说法:这座桥曾被称为桑道桥和桑渡桥。据说有个和尚靠摆渡赚钱。后人称赞和尚的“德”为“公”,方便百姓,故桥名改为“公平桥”。这也是最流行的说法之一。

记者眼前的这座桥是一座水泥桥,建于2000年之后。在那之前,是什么样的?一张世界的照片显示,它原本是一座由数百块木头支撑的木桥。抗日战争时期,也就是在这座独木桥边,陈文带领着三十几个小鬼子组成了“抗日义勇军”。

1937年7月7日,全国抗战爆发;12月14日,侵华日军攻占扬州城。就在这时,扬州西北郊出现了一支只有几十人的神秘抗日队伍。据文献记载,这支队伍的领队是安徽省郎溪县毕桥镇人陈文。陈文有组织人民自卫队的经验。早在1926年,他就在家乡自费组建了一支队伍。后来去了延安,在那里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七七事变后,他来到镇江,秘密召集部队。到1937年底,在扬州公道桥镇公道桥北街关帝庙前,陈文主持召开了抗日义勇军誓师大会,成立了扬州第一支抗日武装——“抗日义勇军”。当地人亲切地称这支队伍为“陈团”。

为了打出志愿军的名号,鼓舞抗日士气,陈文把第一个进攻目标定在了扬州日军机场。1938年2月5日晚,陈文连续两夜亲自袭击机场。这次手术相当成功。据当地文献记载,有4架日军飞机受伤,7名日军阵亡。

作为报复,日军很快在深夜出动,直奔拱桥镇,企图摧毁陈文的团部。多年后,陈文的副官臧文君曾这样回忆这场战斗:当时日军出动后,陈文从扬州城内的“眼线”处得到情报,他率部走一条小路先到了公道桥。同样在这里,当嚣张的日伪冲过公道桥桥头时,驻守在桥上的陈抟连长曾宇派兵用两挺机枪堵住了桥。日伪冲了几次,杀了十几个人,又掉河里淹死了四个。直到镇上布置好部队,陈才下令撤除桥头的封锁线,把日军投入镇上进行巷战。

“陈文正跪在屋顶上,手里拿着机关枪向日伪猛扑过去。”阮颜夕指着小南街附近路口的一个大屋顶告诉记者。经过一场血战,敌人终于留下40多具尸体,逃回扬州。

之后,敌人又连续两次入侵拱桥镇。虽然镇上的大街小巷都是战斗中心,但陈文会在公道桥附近埋伏部队,伏击日寇。

第二次击退日军后,陈抟还在扬州城门外运走了一批日伪军尸体,并写下了《侵略者的末日》。这吓坏了日本侵略者。

偷袭日本机场,三战公平桥,连战胜利,让抗日义勇军团体名声大噪。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陈文与日伪军进行了100多次正面交锋,打了许多胜仗,成为苏北一支强大的抗日力量。到1938年秋,全团发展到3000多人,在扬州、仪征、高邮、淮安、天长等方圆开辟了500多里的广大抗日游击区。

不幸的是,1939年,陈文被国民党杀害,抗日义勇军四散。1968年,扬州市邗江区公道镇人民为纪念这位曾经在这里战斗过的英雄,在冯村立下了“抗日汉子”纪念碑。1985年5月,扬州党史部主持召开了“陈文史料座谈会”,会同皖苏两省11个县市的有关单位共同讨论论证,弄清了陈文、陈文部队的原始历史面貌,得出了“陈文部队是一支自发的人民抗日武装”的公正结论。2020年,安徽省民政厅发文追认陈文为革命烈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5912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4
下一篇 2022-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