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正:《人生若如初见》上线6集后下架,可惜吗?

傅正:《人生若如初见》上线6集后下架,可惜吗?,第1张

傅正:《人生若如初见上线6集后下架,可惜吗?

[视频/付正]

[摘要]

近日,一部大型历史电视剧《人生如初见》冲上热搜榜。

很多人,尤其是李习安的粉丝,表示对电视剧突然下架非常不能接受,纷纷留言“爱李习安”“爱Gie Gie”。我很理解这种感觉。等了一两年,突然说不能播了。其他任何人都会非常失望。

在这种情况下,我决定和你谈谈这部电视剧为什么要下架。

肯定两点:

第一,这部电视剧制作精良,几个主要演员的表演都很在线,完全达到了粉丝的预期。可惜电视剧的历史观有非常大的问题,真的不适合大众传播平台。

其次,粉丝也不必太难过。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去掉这个节目恰恰是保护了你的“Gie Gie”。如果这部剧成功播出,却因为历史虚无主义而被称为热搜,并被有关部门整改,对于、、朱等有才华的中青年演员来说,将是更大的冲击。

这部电视剧的背景是清末新政。毫不夸张地说,1901年到1911年这十年,是清朝全面变革的十年,也是中国历史上剧烈动荡的十年。清末新政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直到今天仍是学术界的热门话题。

但是,要把清末新政搬上银幕并不容易,因为太复杂,涉及面太广。清朝的改革范围从基层教育制度到国家最高政治制度。总之,清末新政是一场激进的现代化改革。一方面,清朝希望通过新政来维持自己的统治,但另一方面,这次改革直接把清朝给搞完了。

如何在屏幕上显示这个非常复杂的事件?剧本选择的角度很巧妙:

根据百度百科的介绍:

庚子之变后,中华大地满目疮痍,有志青年奋起救国。革命党青年贵族,北洋军李,成为第一批赴日本士官学校深造的进步青年。他们在一艘游船上遇到了被流放的革命志士余和,他们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在这个小团体中,有满清亲属,有革命党人,也有袁世凯的部下,可以说代表了清末新政时期的几股重要政治力量。

《人生如初见》海报

电视剧的名字叫《如果人生初见》,大概是想表达这个意思:没有激烈的政治动荡和尖锐的对立,我们都会是一辈子的好朋友好兄弟。可惜政治让我们彼此分离,渐行渐远。

这部剧的编剧江奇涛,也是《人间正道沧桑》的编剧。从内容介绍来看,《人生若初见》是晚清版的《人间正道是沧桑》,两者立意接近。当然,这种想法不能说是错的,但也掩盖不了基本的对与错。不管世界上的正义有多大的争议,至少它的英雄是我们党的,人生第一见的英雄?

有网友戏称,这部电视剧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向平时不关心历史的人普及了谁是好妻子。

平心而论,与晚清那些阴郁胆小的人相比,梁弼确实是个人才。对于这种人,真的不应该太开玩笑。但小人就是小人,无论我们多么承认他的优秀,也永远不能把他描述成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爱新觉罗·梁比

比如1963年的老电影《红太阳》和1998年的《英雄》中,张并不是简单的杜撰出来的,张的一些优点也是被承认的,但这并不能改变张在影视剧中是反派的事实。这个反英雄的好处还是衬托了国民党政权的腐朽没落和人民革命家的光辉形象。

其实,梁碧如何屈居第二,关键在于他有一个身份:宗社党首。

社会党成立于1912年初,主要成员是清朝的年轻贵族。这个组织的基本目标是维护清朝的统治。为了达到目的,宗社党甚至不惜杀人,从袁世凯、孙中山、黄兴到武昌起义逃亡的湖广总督胡睿。然而,人们对蔬菜上瘾。社会党未能暗杀政治反对派,但其领导人梁弼被革命家彭暗杀。

清朝灭亡后,宗社党继续图谋复辟。就是这个社会党长期勾结日本帝国主义。1914年4月,景岛乐第二次出任日本首相,开始大力推动中国向日本殖民地的转变。一方面,大蒙内阁逼迫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另一方面支持各种亲日势力,推行所谓“满蒙独立运动”。在大猛内阁的策动下,宗社党重新活跃起来,以东京为总部,旅顺大连为基地,图谋分裂中国。其主要成员是苏山姬亲王、宫浦卫亲王和日本人川岛·波速。顺带一提,苏山姬王子有一个著名的宝贝女儿,她收养了川岛·苏朗为养女,并给她取名为川岛芳子。

川岛芳子

1916年袁世凯复辟称帝,南方护国运动兴起。社会党一看,机会来了。他们在大连纠集土匪,公然造反,建立了所谓的“满蒙帝国”。这次行动由日本军方指挥,一些参与事件的日本指挥官后来声名大噪,包括田中义一和小池国昭。

就是这样一个组织的头目,却成了我们大型历史电视剧的主人公,是电视剧里最出彩的人物。大家都知道问题有多大。

事实上,目前呈现的已经是改版的书了,之前的书更离谱,就不举例了。

在我看来,这部电视剧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刻画梁碧,而在于它对革命者的描写,比如朱笔下狂热的革命者余,这是全剧最大的雷点。

从他的行为和名字来看,余是陈独秀、蔡元培、陈天华、等革命家,尤其是陈独秀的混血儿。那么这个余做了什么呢?

他的第一个出场形象就是骗炮!

强奸女人,甚至口口声声说“秋红,我要撼动整个中国”。通过这些情节,给人一种革命者为了出名不择手段的感觉。

于用革命真理骗到日本,所以他不理她。这是什么?渣男!

我很好奇,为什么创作团队不干脆说革命是在滥杀无辜,或者是不择手段编造一个乌托邦?

还有,女主角当了首饰,余却这样对待她...

这是用所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来解构革命理想,把革命者刻画成一群漂浮在空中的乌托邦空想家。

我们来看这句话,“理想的意义是什么?不是最后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而是过程。”这些话是典型的渣男说辞,相当于说“我不在乎永恒,我只在乎拥有它”“你为什么在乎婚姻的结果?我们谈过恋爱不是最重要的吗?”

余对革命理想的欺骗让我想起了一个叫阎连科的下流作家。在一部小说中,他用笔墨描述男女主角一听到革命歌曲就开始疯狂做爱。就是这个阎连科,去年3月从美国人手里拿了奖。他发表了这样的获奖感言:

一位母亲永远记得,1945年,日军从中国撤退时,一个衣衫褴褛、自伤的日本兵从口袋里掏出一颗小糖果,用拐杖递给她。母亲说,这是她这辈子第一次吃糖,知道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叫糖,好甜。于是她一辈子都记得糖的味道和那个日本兵血淋淋的脸,一辈子都渴望能有所回报那个日本兵。

哦,我们文艺界把这种东西叫做“人性”。人性是什么?汪海林说得很清楚,在这群人眼里,人性就是“懒,死,想做爱”。所以我们很多文艺工作者,没有生殖器和屎是写不出来的。比如陕西某作协主席不是最喜欢描述有人拉完屎拿石头砸他吗?恰好这些不知道什么是“人性”的家伙,甚至喜欢把他们的垃圾称为“严肃文学”。

不好意思,我家猫狗就有这样的“人性”。这些文艺工作者简直混淆了人性和兽性的区别!真正的人性不是动物性,而是人的社会历史性!动物也有吃有喝有性,但是动物没有社会组织,没有道德伦理,没有阶级属性,没有历史!

我们承认今天的人类远没有进化到摆脱动物属性,但承认动物属性并不是对它大唱赞歌,大肆宣扬。这种东西有什么好歌颂的?真正值得称道的,恰恰是人超越动物本性的部分!

历史上的英雄如何表现人超越动物的部分?看看秋瑾的诗:

我不禁在祖国感到失落,我来到海外寻找我的知音。

金鸥缺钱,总要补。你敢为国家牺牲自己!

哎,障碍,叹息,跌倒。关万里是个英雄。

谁说女人不是英国东西,每晚都在龙泉墙上唱歌。

什么是文学?这才是真正的文学!什么是女权主义?这才是真正的女权!

远的不说,很多观众说女主角邱虹的原型是秋瑾,电视剧居然要求秋瑾和梁碧去CP,相当于要求汪精卫和赵一曼谈恋爱,实在令人发指。

秋瑾

但从已经播出的六集来看,邱虹并没有表现出秋瑾的元素,而是表现出了陈独秀第二任妻子高俊曼的元素。更准确地说,余绑架的故事是对陈独秀和高俊曼的恶搞!

有意思的是,为了晦涩,创作团队也给陈独秀露了一把脸,大谈包办婚姻的危害……

只是一张脸,没有个性,只是一个纯粹的背景板。这叫什么?碎玻璃!事实上,只是听了陈独秀对包办婚姻的批评,然后跑去跟余鬼混。

可惜朱的演技都浪费在这样一个角色上了。

他们一方面是正直高大的清军顽固派,一方面又是猥琐无比自私自利的革命者。这部电视剧完全颠覆了人们的历史观。当年,《走向共和》以“共和”的名义,为李鸿章做了一个秘密的贡献。今天《人生如初见》还打着“辛亥”的名义,黑脸,抹黑清朝的顽固派。

严格来说,《人生若初见》比《走向共和》更过分。毕竟李鸿章也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虽然我认可了他的很多视频,但我还是不得不承认,李鸿章的眼界比当时清朝的大部分权贵都要开阔。更何况《走向共和》也不敢公开厌恶共和革命。

不知道编剧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态来创作这个剧本的。可能他没有太多想法,只是觉得应该体现历史的多样性和人性的复杂性。那我还是要强调那句话,人性不是兽性,真正的人性和兽性是有明显区别的。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社会有其是非标准,这是人类社会得以维系的基本前提。

这篇文章是Observer.com的独家手稿。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天阅读有趣的文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5905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4
下一篇 2022-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