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早已亡国,为何现在还有人守皇陵?工资从哪里来?他们是谁?

大清早已亡国,为何现在还有人守皇陵?工资从哪里来?他们是谁?,第1张

大清早已亡国,为何现在还有人守皇陵工资从哪里来?他们是谁?

纵观中国历史,前后有200多个皇帝,每个皇帝都留下了不折不扣的“国宝”——皇陵。这些皇陵有的能屹立千年,有的随着时间流逝而逝去,有的被洗劫一空,有的只存在于传说中。在过去,皇陵是当时最高规格的陵墓,在丧葬观念和实践中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其建筑结构也有象征皇帝死后统治的冥界之都。修建皇陵时,还有一套皇陵制度背书,起到政治象征的作用。

在这里,我们说的是清朝的陵墓——清朝的东陵。这座清朝皇帝的“冥府之都”建于1661年,也就是清朝入关之后。这座陵墓的建造历时247年,建造历史几乎等于整个清朝。

清代东陵共有15处墓地,葬有5位皇帝、15位皇后、嫔妃、兄弟、公主等161人。它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皇家陵园,也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墓。

随着国有的兴衰,清朝灭亡了一百年。为什么现在还有人守着皇陵的墓?

守墓制度

说白了,守墓制度是先秦以来殉道制度的一种演变。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殉道制度因为被认为过于残忍野蛮而逐渐被废除。

然而到了汉代,这种古老的制度出现了复兴的迹象。比如汉高祖死后,残忍地把戚夫人变成了人,派了很多没有后代的年轻皇后守墓。

我们在相当多的电视剧中可以看到,很多因为自己的错误而被派去守陵的人,都是王公贵族的子女,所以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当陵卫是个苦差事。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随着守墓制度的不断完善,守墓人的待遇其实比很多官员都要高。据史料记载,守陵大臣的年收入约为1300两白银,守陵的普通侍卫也有100多两。在明朝,一两银子的价值相当高。一两银子等于1200多两银子(清初以前)到3000多两(道光清以后)。直到清末,一斤猪肉要二十文钱,一亩良田只要七八两银子。在当时,几两银子、几十两银子都是大事。一百两银子是今天的巨款,可以买十几亩良田,足以成为地主。不仅如此,朝廷还将他们装箱,会在陵墓周围修建房屋,供他们生活需要。

其次,守陵的人必须有一定的身份才能服务,普通人是没有资格守陵的。总的来说,守陵人可分为三类:内务部任命的守陵人、八旗子弟中的守陵人和朝廷任命的守陵大臣。清代的东陵远离都城和权力中心,而负责守卫陵墓的大臣多为皇族成员。朝廷要想让这些皇族子弟心甘情愿的去守陵,就要煞费苦心的提高他们的待遇。

陵墓守护者变成了陵墓毁灭者。

守墓人除了守卫皇陵防止盗墓外,还负责处理皇陵内的各种内部事务,如礼仪、维修、祭祀活动等。当时准备贡品和祭品是常事,但大部分时间还是清闲的。

有了法院的支持,他们就不用为了谋生而努力工作了。这样一来,守陵人大多也是闲人,在一个安定的时代也没事。如果他们遇到一个动荡的时代,他们只能寻求自己的祝福。

事实上,守卫陵墓是一笔很大的开支。清末各种割地赔款,国库空空虚。慈禧下令多次削减守陵俸禄,他们仍能生活。但直到清末他们的俸禄断了,才知道什么叫苦。

清朝灭亡后,很多守墓人措手不及,没有一技之长,在寻找谋生之道,但现实总是残酷的。虽然民国接管清朝后,答应保留他们,但实际上是军阀自己照顾自己。况且大环境下是战争年代,谁还有心情去管这些“没用”的守陵人?

这样一来,平时节俭的人,也只能靠着积蓄勉强度日。另一方面,那些挥霍无度的人此时就像被丢弃的垃圾。他们只能变卖家产维持生计,但由于没有一技之长,挥霍无度,很快就血本无归。他们把自己的想法放在陪葬品上。有些守墓人为了活命,偷了陪葬品,然后卖掉。更有甚者,他们充当盗墓贼的向导。

这些人最后失去了自己最宝贵的精神,完全忘记了守陵的管理制度,为了生计,把自己从守陵逼到毁陵。

百年传承

历史是无情的,也是深情的。这段混乱时期过后,大批守墓人走散,清朝的东陵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逐渐归于平静。但还是有一群人挺过了艰难的乱世,一直默默守护,不离不弃。

守陵也是代代相传的工作,所以也包含了很多世袭文化。如今,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在清代东陵附近形成了大量以守墓人后裔为主的村落。这些人一代又一代坚持下来,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依然遵循着祖训守护着帝陵。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接管了清朝的东陵,不愿离开的人都得到了妥善的安排。这些人几乎都是清朝八旗子弟。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聘用受过教育的人担任管理人员。现在都是国家工作人员,也算是“铁饭碗”工作了。

“守陵村”形成了完善的村制和悠久的民俗传统。再加上环境优美,皇帝风水加持,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驻足欣赏。随着时代的变迁,守墓人的责任也变得更加广泛。除了一些继承下来的责任,他们也变成了负责接待游客的导游。他们讲述着清朝东陵的历史,成为历史的使者,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积极力量。

游客进入这片风水宝地,可能会有一种时间未过的恍惚。字正腔圆的京腔随风飘荡,纯正的满族风情令人印象深刻。守陵也许是一份“铁饭碗”的工作,但在他们心中,这是他们心中的精神烙印。因为坚持,守陵的天赋才不会消亡,才能在浩瀚的历史中见证我国的文化瑰宝。

也许一百年后,“占领”就在那里,守墓人不再是单纯的守墓人,而是传承和保护中国历史文化的奠基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5903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4
下一篇 2022-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