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具有民主、民权思想吗?“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辨析

孟子具有民主、民权思想吗?“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辨析,第1张

孟子具有民主、民权思想吗?“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辨析

根据孟子所说的“民为贵,国为次,君为少”,很多学者断定他有民主民权思想。有论者曾说:“孟子政治思想的最大特点,在于他所倡导的民权思想。孟子极力主张重民轻君。......孟子说‘民比君贵’,主要有两点:一是天子必须得民之同意,证明民有最高权力;第二,国家可以由人民来改变,这证明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是孟子民权思想最充分的体现。”(杨友炯:《中国政治思想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第一版,1998年影印版,第93—94页)

同样的观点认为:“孟子关于政权的思想特别值得学习,就是他强调‘民为贵,邦次之’,民的地位不仅在君之上,也在邦(国)之上。因为国家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国家的利益应该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从逻辑上讲,人民的土地必须置于国家之上。……总之,按照孟子的思想,人民是政治权力的最终来源,只有真正来自人民的政治权利才是合法的。”(徐克谦:《论儒家基本原则与民主政治的兼容与融合》,《孔子研究》2004年第6期)

我认为这些论点是站不住脚的。理由如下:《孟子》全文为:“民为贵,国为次,君为轻。所以,邱敏是天子,天子是诸侯,诸侯是大夫。当一个诸侯有危险的时候,他会改变立场。当祭祀完成时,繁荣是好的,祭祀是及时的。然而,当干旱和水溢出,国家将被改变。”(《孟子·尽心》)

根据上述观点,孟子主张“天子必须经过人民的认可,以证明人民拥有最高权力”,大概是基于“邱敏是天子”这句话。但这句话只是说必须获得大量(或至少一定数量)的人才能成为天子,并不意味着天子的身份或合法性必须得到人民的确认和同意。

有些译者把这句话翻译成“只有赢得广大人民的民心,你才能成为天子”,这是一个不准确的翻译:原文是“由邱敏”,而不是“由邱敏的心”。人心如何体现?它的表达方式是什么?这一切都不清楚,所以这个说法也空无法实现。

这种观点说孟子认为“国家可以由人来改变”,“人民的地位在国家(国家)之上”,这是对孟子说法的误解。值得注意的是,孟子说“民为贵,国为次,君为轻”,但他并没有说“民为贵,国为次,天子为轻”。

当时“君”和“田字”这两个词还不通用,各自的内涵完全不同。君主是指诸侯国的君主,天子是封他们为君主的“共主”。孟子从天子的角度讲了这一整段话。

这里的君主不是指天子,而是各诸侯国的君主。这里的国家不能等同于所谓的国家政权,而只能是这个词的本义,即大地之神和山谷之神。这一点从“祭祀成,盛世成,祭祀适时,旱水溢,国变”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来。

天子准备祭祀土谷神,土谷神富贵清净,祭祀及时,但仍有旱涝,必须更换土谷神。在这里,如果把国家理解为国家政权,那就说不过去了——国家政权怎么会成为牺牲的对象,而且是风吹雨打,旱涝保收的事情。

当诸侯危及土谷神,土谷神无效时,君主(诸侯)和国家是可以改变的,所以对天子来说相对不那么重要;民不可改,天子更重。

虽然国家和王侯是可以改变的,但两者又有区别:国家是皇帝崇拜和祭祀的对象,除非绝对必要,否则是不会改变的,所以皇帝在改变时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而且诸侯都是皇帝分封的,在他的管辖之下,更容易改。

所以天子认为“国为次,君为轻”。简而言之,这里的迁都活动的主体是天子,而不是上述观点所说的“国家可以由人民迁都,人民的地位凌驾于国家之上”。当然,不存在“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的地位凌驾于国家之上”的说法。

所谓“重民轻君”,是相对于皇帝的需要而言的。这里的“贵”不是“便宜”的反义词。孟子没有说“民贵君贱”,而是说“民贵君轻”。这不是偶然的,这说明孟子用“贵”字是在“重”的意义上,也就是与“轻”相反的意义上。

因为不变性,人民对皇帝来说更重要,而诸侯相对来说不那么重要。仅此而已。从孟子的这段话里,我们看不到任何关于民权或者民主的思想。

孟子也说:“诸侯三宝:地、民、政。宝玉则得之。”在他看来,百姓不仅对皇帝重要,对诸侯也很重要,是三宝之一。这里的“宝”也是指重要的东西,并不是说人的地位很高贵。孟子把它的重要性放在了比珠宝更重要的位置,与土地和政治事务并列。这里不涉及民权或民主思想。

[本文摘自《中国社会思想研究》(黄仲景等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5837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4
下一篇 2022-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