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商人,助力刘备实现三足鼎立,与诸葛亮同列|中国古代商业史

这个商人,助力刘备实现三足鼎立,与诸葛亮同列|中国古代商业史,第1张

这个商人,助力刘备实现三足鼎立,与诸葛亮同列|中国古代商业史

引言:商业一直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有很多杰出的商业人物,却很少被世人所知。为了总结来自远古先辈的商业智慧,启迪当下,立世商业智库为读者策划了“中国古代商业史上的商业人物”系列。这期是关于三国时期支持刘备建立蜀国的重要商人糜竺的。

刘丽萍|作者立世商业智库|出品

是什么支撑着三国纷争?是强大的力量还是高超的策略?其实两者都是关于人力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胜负。但是人力也是需要支持的,而且是粮草支持的。

粮草其实是财力。

笑到最后的人,不一定是财力最雄厚的人,但如果没有财力,一定是笑不出连笑的。

战争从来就离不开经济和财力。

在三国历史中,我们看到了刘备的善良、慷慨,以及他求贤若渴。然而,如果没有财政支持,所有这些美德都将只是一个笑话。

可以说,刘备的生活离不开经济上的支持。

当然,在曹操和孙权的一生中,有没有离开经济上的支持?

本文以刘备为例,论述了三国时期商人在中英集团战争中的关键作用。

一个

从创新到成功,经济永远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政治是个有趣的话题,巧妙的算计,突然的突袭,方遒气魄的气馁,一波三折,冷兵器时代带着原始暴力的决斗,这些都是人们最关注的元素。

在充分发挥考虑、勇气和命运的叙事框架中,《三国演义》偶尔会透露出一个道理:对政治和军事的资金支持。

《三国演义》中,刘第一次决定为国剿灭黄塔军,于是热血沸腾地开始了战斗。

不是热情大胆的衍生物,而是真的要用硬钱砸了。

根据小说,在这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天使投资出现了。

他们是张士平和苏爽,北方的马贩。

他们对刘备集团的投资是不求回报的,纯粹是因为刘备的人格魅力。他们家有很多钱,然后把很多钱给刘备,“乃多有其钱”。

结果刘备用他们的投资来收编队伍,招兵买马,颇具规模。

《三国演义》和《三国志》都有记载。

两者有区别:《三国演义》中描述的投资行为是一次性的,而《三国志》中记载的似乎是长期行为,不是一次,而是几次,即张士平和苏爽是刘备的长期投资者。

如果是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可怜的刘备喜欢时尚,喜欢狗喜欢马,喜欢“漂亮衣服”了。许多来自他的家乡和城市的年轻英雄跟随他。

这些奢侈的行为说明了刘备长期接受资助的事实。

他用商人的钱包装自己,树立形象,吸引追随者。

刘备一直在经营自己的生意,他的资本就是张和苏的钱。

甚至可以说,在资本的运作下,刘备已经是一个现象级的人物了。

当刘备真正站起来创业的时候,张士平和苏爽消失在历史舞台上。

第一轮天使投资走后,刘备的话题还在继续。谁能在战争的消耗中支持他?

不得不提诸葛亮。

诸葛亮和刘备的财力有什么关系?人们出谋划策,放火烧新野做军事工作。

这不,诸葛亮在解决刘备财政困难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刘备驻扎新野时,担心兵马不足,向诸葛亮求教。

军力不足的表象其实是人力、财力的不足,不是火攻、东风就能解决的。

从诸葛亮人口管理和核算的角度分析问题;

第一,荆州不缺人力,只是人口登记制度不完善。“荆州人不在少数,登记的人很少。”

二是荆州流动人口多,没有纳入户籍,导致税目稀缺,也就是税源白白流失。

方法:向刘表建议,将荆州的流动人口全部纳入户籍,按此数字征兵收税。

依靠诸葛亮的建议,刘备度过了极其艰难的时期。

不过在荆州的那段时间,还不是刘备财政最困难的时候。刘备的日子几乎难以为继。就是在徐州,他的创业资金被吕布掠夺,四处逃亡。是谁帮他走出了这个低谷?

不得不提一个人:米朱。

关键时候比诸葛亮还重要。

糜竺在蜀汉谋士中的地位并不突出。如果看言情,大家对他的印象是:诸葛亮出山之前,刘备身边的谋士都是不合格的。顶多,糜竺对刘备不离不弃,前前后后无所不用其极,不能扭转乾坤,出其不意。

其实没有。

糜竺的作用有时候是诸葛亮和庞统无法替代的。他能做到的,卧龙和凤雏做不到。

首先,糜竺是商人,是有钱人,不是谋士。他对刘备的作用不是出谋划策,而是投钱。

石米珠是东海县人,商人家庭。他的家庭资产以上亿计算,他的仆人和顾客以五位数估算。至于具体从事什么行业,他含糊其辞。

糜竺不仅是商人,也是圣人。

有一个神话传说可以从中看出。

据《搜神记》记载,糜竺从洛阳返回徐州,离家数十里时,路上一女子要求搭车,糜竺答应了。下车的时候,女人说,我是上天派来烧你房子的。看在和你搭便车的份上,我先通知你,你赶紧回家抢救东西和财产,我走慢点执行天庭使命。

糜竺急忙回家搬人搬物。过了一会儿,家里失火了。

这个荒诞的故事或许揭示了一个事实:糜竺是一个圣人,很得人心,很能赢得百姓的支持。

因此,糜竺被徐州太守陶谦拜为司机,可见糜竺不仅是个商人,还是个村贤。同时可以看出,东汉末年,地方政府也将商人纳入幕府机构,成为地方管理者之一。

而且米朱也不是被动的纳入政府。他可以主动选择和他三观一致的政治军事人物。

徐州太守陶谦死后,糜竺奉命在小沛与刘备会合。

这种欢迎,终生追随。

糜竺没有机械地执行陶谦的命令。当他完成工作时,一切都会好的。他没有跟随,而是主动投靠刘备,继续自己的政治旅程。

东汉末年,史书上没有太多的解释,但从米芾的选择可以看出,当时的一些商人还是有天下情怀和圣贤胸怀的。因为拥有丰富家族资源的米朱完全可以选择继续经商,远离政治。他能一直和刘备在一起,从北到南奔波,说明他是一个有野心的商人。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是刘备最倒霉的时期。

吕布乘刘备征讨袁术之机,攻占喜鹊窝,成功攻下下邳。刘备的妻子不仅落入敌人手中,而且四处逃命,费了很大的劲,一夜之间扫了一个空。

刘备跌到谷底的时候,是糜竺用雄厚的资本帮他渡过了难关。

首先是人养。糜竺向刘备派出两千“奴隶”,几乎是在重建刘备的军事实力。从两千人的支持可以看出,米朱作为商人,在当地也是有一定独立实力的武装。甚至可以说,当时的商人可以成为小诸侯。

更重要的是财政支持,糜竺给了刘备大量的金银,“以助军兴”。

当然,对了,我还把妹妹给了刘备做老婆,就是《演义》里有名的糜夫人。

因为糜竺的重生,刘备得以继续在北方经营。他被打败但从未被消灭,他被困住了,从未停止。《三国志》也评论说:“困则复得。”

完全可以推断,只有财大气粗的糜竺,才能给刘备在刘玄德东山再起的资本,这是一个生死洞。就算把诸葛亮和庞统换掉,也起不到这个作用。

财团的作用即使是最聪明的谋士也无法取代。

如果这个时候没有糜竺,刘备不可能打赢新野之战、赤壁之战,更不可能跨过荆州、益州、天下。

蜀汉集团,那么弱的时候,是商人的命。

刘备对财团的态度:敬而不重用。

糜竺的仗义行为得到了曹操的赞赏。当时刘备和曹操还是盟友,于是糜竺被任命为元郡太守,糜竺的弟弟糜芳就是彭。

但是曹操的任命并没有让糜竺改变效忠对象。后来刘备与曹操闹翻,曹操取了徐州。刘备战败,糜竺弃用朝廷任命,继续跟随刘备入侵。

这一事实再次证明了东汉末年商人在政治上的忠诚。

米朱不仅是财富投资者,更是使者。

刘备被曹操赶下,狼狈逃往荆州时,并没有直接去找荆州刺史刘表,而是通过糜竺这个中间人去和刘表取得联系。

刘表任命他为左将军,从事中郎将。

可以说,在刘备从北到南,再到西的创业路线中,米朱始终与他同在,无怨无悔,输赢相依,不离不弃。

但是刘备对糜竺的态度是尊重而不看重。

刘备给了糜竺很高的地位。进入成都后,糜竺被拜为韩安将军。从“韩安”二字,刘备对他的贡献定义很高,几乎是甘昆的顶梁柱。

韩安将军的名字很好听。他是什么身份?

和总战略家在同一列。

将军是谁?是诸葛亮。

糜竺的军衔并不比诸葛亮低,差不多是庞统和法正的待遇。

但是,官衔的高低不等于任命的高低。

对于刘备糜竺,高薪养廉,政治上游手好闲,“前为上宾,后为下治”。他的礼遇配得上米芾的无私奉献,但从来不让他从事任何实质性的工作。

原因是米朱的气质似乎不太适合政治和军事工作。他“雍容华贵”,不会急着打架。反而适合在成都过平静的生活。

所以刘备对糜竺的优待从来没有停止过,任何一个文武大臣都无法与之相比。“没有什么比给你一只好宠物更好的了。”

三国时期,商人的群体形象和个体形象相对模糊,但史书中寥寥数语并不能抹杀其社会作用。

在军事战略上,糜竺比不上诸葛亮、庞统和法正。但是,他拯救和重塑刘备集团的努力,是很多战略家所不及的。没有财政支持,军事上的伟大和政治上的聪明将一无是处。

三国的史实和衍生故事往往成为商场的参照物和隐喻,或者直接成为商战的学习范本。不过,可能想不到的是,三国军事纷争中真的有商家在作祟。这些生意,这些商人,既不是隐喻、参照物,也不是所谓的学习榜样,而是实实在在的商业元素。

三大支柱的支撑,也是商业力量的组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5604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3
下一篇 2022-09-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