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岁致仕官员替父请封,结果引发“文字狱”,自己反而丢了性命

七十岁致仕官员替父请封,结果引发“文字狱”,自己反而丢了性命,第1张

七十岁致仕官员替父请封,结果引发“文字狱”,自己反而丢了性命

清朝乾隆年间,“文字狱”极其严重,“尹家全案”就是其中之一。尹家全是乾隆年间的一个普通官员。他不仅善于学习,而且对朱成理学很有研究,而且勤于写作,写了很多书。尹家全最初是在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被任命为官员的。结果因为给父亲写了一封信,不仅丢了性命,还毁了自己所有的书。

尹家权,直隶博野人,乾隆年间吏部侍郎尹之子。乾隆元年(1736年)以举人身份入仕,先任刑部尚书,后升任大夫,大理寺官。因为他学习好,后来被授予巡察觉罗学校督学,监督皇室子弟的学习。

他建议让八旗子弟读朱的小学,得到了的批准。后来,他增加了一卷考证,解释文本,或问,和两卷后编,形成完整的小学,这是高度赞扬皇帝甘龙。

四十六年(1781年),70岁的尹家全做官,回乡退休。尹家全的道长虽然在京城算不了什么,但回到地方后,绝对是个大人物,所以受到地方官民的推崇。

同年三月,乾隆皇帝西游五台山,下榻保定。按照惯例,皇帝出访某地后,往往会见地方官、官员和士绅名流。尹家全刚刚入仕。除此之外,他还擅长学术研究和写书。他常常以“当代名儒”自居,认为自己应该受到皇帝的召见。结果,他等了又等,却始终没有得到皇帝的召见。

对此,还没有适应退休生活,还沉浸在地方官民恭维中的尹家全感到惭愧。想了想,尹家全灵机一动,于是拟了两份奏折。他让他的父亲尹“宠爱”和“崇拜”孔庙,并把他的儿子送到皇帝的宫殿。

要知道,无论是请皇帝谥号,还是“拜他”,都是有严格要求的。按照清朝的规定,一等官死后,皇帝才会赐谥号。二等官要想得到谥号,必须做出突出贡献,得到皇帝的特批。而“聪思”更是可圈可点。是指祭祀孔子,与孔子一起享受后世祭祀的庙宇。整个清朝,只有五个人有资格“从祀”。

虽然身为吏部尚书兼侍郎的银辉是个二流学者,而且以治学著书著称。他在学者中口碑不错,但远未达到“恩宠”和“拜从庙堂”的标准。

尹家全当然知道这一点,但在他看来,这一步棋是一单生意。如果皇上同意,面子肯定大增。就算皇帝不同意,也应该召见自己。那张脸也恢复了。即使皇帝不高兴,也不会因为自己的孝顺而惩罚自己。

然而,尹家全没有想到。乾隆皇帝看了他的奏章后,直接批评朱,“你叫得那么大声,我都不能原谅!”后被勒令“交刑部审判严惩”,尹家全在京城和籍贯的家产和著述被勒令没收。

清朝的“文字狱”很有名。仅乾隆六十年间,文字狱就多达135次。尹家全父子一生都极其擅长写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他们的命运可想而知。

当时,甘龙命令大学生连赢带头检查尹家全父子的所有作品,以确定是否有叛逆的文字或反叛的文字。连赢在京搜出藏书311套、散书1539册、散书一柜、字画65册、残破字画58卷、书信113封、书板1200块,直隶总督袁守东在老家搜出46箱书,送至京城由连赢审核。

为了仔细鉴别,专门挑选了一批认真谨慎、熟悉字面意义、调查禁书的翰林人,对尹的藏书进行了细致的调查。要知道,要对“文字狱”这种东西进行牵强附会的研究,是找不到任何证据的。经过半个月的仔细筛选,发现了130多个叛逆词。

尹家全到北京后,于3月28日出庭接受讯问,前后被提审多达十七次。尹家全对“文字狱”并不陌生,所以他不敢否认提到的任何一项罪名,只能婉转的辩解,希望能减轻罪名。

比如他在殷的家谱中提到了“祠堂”、“祖器”、“建庙”、“进庙”等字眼,把母亲的死称为“姬”,明显是僭越。尹家全解释说,他之所以这样写,只是因为古书上用了,他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用了。

再比如,连赢认为《近思》中的“君子难见正道空,欲回南巡报效,而不为也”是明目张胆的污蔑。尹家全解释说,“直男难”只是指不同意福泰大人的说法,并不是污蔑时政。

此外,甘龙还公开谴责过、、许、鄂尔泰、张等。,但尹家权将这些人列入《名臣言行录》,连赢认为是公然反对皇帝。尹家全解释说,他只是一时糊涂才把它们列出来的。

再比如,在他的《病徒传》中,有“子欲为帝师”等表述。连赢认为这是充当皇帝的老师,但这是一个傲慢的词。尹家全解释说,他用“帝师”一词,是因为《汉书张良传》中有“学此为帝师”的说法,他只是混引,不敢据为己有。

此外,尹家全在《名臣言行录》中自称“上古之老”。当时,甘龙在70大寿的时候,给朝廷写了一首诗,自称“古之老人”,专门作了一章。尹家全被公开禁止。此外,尹家全在《友党谈》中提到“文士衰时,可主权乎?”这句话与雍正的“阴谋论”相悖,也被认为是公然反对皇帝。

1781年4月17日,乾隆四十六年,大学士三宝、连赢及涉案的各部厅工作人员向皇上报告了尹家全案的审理情况,并建议于当年农历七月处死尹家全,没收其家产,并销毁其全部藏书。家里16岁以上的男人都要砍头,剩下的都要送到英雄家里当奴隶。

龙看完奏章,当天就写了一份千余字的上谕,历数尹家全的罪行,认为本应“于当年农历年内处决,其家属免于坐刑之命运”。但为了显示皇帝的宽宏大量,最终决定“恩免太岁之罪,改为恩免家眷,避免坐的命运”。

尹家全,恐怕我没有想到。为了争一口气,我跑去给父亲要印章,结果把自己的命搭进去了。

4月20日,乾隆皇帝又下了一道命令,“尹家全荒唐书多,籍贯亲友必须有自己的书。他给元寿、董明写了一道诏书,叫他们把书呈上来,不要藏起来,在北京销毁”,并命令各省政府官员,特别是尹家全的籍贯在他曾经工作过的直隶、山东、山西、甘肃等地。

根据兵部乾隆的诏书,将尹家全的书单做出来,抄到各地,各省督抚根据书单进行核对、发放。结果,在各地督抚的严格审查下,不仅没收了大量尹家全的书,还没收了许多不在军部出版名单上的书。最后,各省督抚把上交的尹字封到北京集中处理。尹家全写的79种书全部被烧毁,由他们救济或作序的书也毁于烟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5603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3
下一篇 2022-09-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