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丨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丨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第1张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丨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

往外看,管理国家,管理政治,一定要保护好洱海。

◆2015年1月,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在云南调研时来到洱海,仔细察看生态保护湿地,听取洱海保护情况介绍。* * *总书记强调,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保护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做出贡献。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洱海,让“苍山千年不画,洱海无弦千琴”的自然美景永远留在人间。和当地干部合影后,* * *总书记说:“把这张照片立起来,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更清澈。”

◆2020年,洱海保护管理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从抢救性管理转向保护性管理。

◆2020-2021年,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洱海水质评价结果连续两年为“优”。2021年洱海水环境综合整治被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选为整改成效典型案例。2022年6月,洱海流域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王常山丁一全

水波荡漾,群山翠绿...苍山与洱海之间,山水画卷缓缓展开。

珍珠洱海,湖面面积252平方公里,是云南第二大高原淡水湖,是大理人的“母亲湖”。

20世纪80年代以来,洱海水质迅速下降,由营养差状态转为富营养状态,蓝藻两度爆发。在大理市万桥镇古圣村村民李德昌的记忆中,当时湖边垃圾随意堆放,整个湖中蓝藻爆发时,水面上覆盖了一层绿藻,走到水边就感觉到刺鼻的气味。这几年大理一年几千万。

游客流动人口远远超出了洱海的环境承载能力。

2015年1月,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在云南调研时来到洱海,仔细察看生态保护湿地,听取洱海保护情况介绍。* * *总书记强调,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保护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做出贡献。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洱海,让“苍山千年不画,洱海无弦千琴”的自然美景永远留在人间。和当地干部合影后,* * *总书记说:“把这张照片立起来,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更清澈。”

* * *总书记关于洱海治理的重要指示,把洱海保护和治理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牢记* * *总书记的殷切指示,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云南省作出了“采取果断措施,启动救助模式,保护洱海流域水环境”的工作部署。云南省委书记担任洱海省湖长,省* *专门成立了以省长为组长的洱海保护治理领导小组,举全省之力推进洱海保护治理。

大理州坚持科学治湖、系统治湖、依法治湖、全民治湖,全面打响了环湖截污、生态搬迁、矿山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河道治理、环湖生态修复、水质改善提升、过度开发建设治理等八大攻坚战。

2020年,洱海保护管理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由救助管理向保护管理转变。2018年,洱海流域河流总氮和总磷年负荷分别为759.7吨和62.5吨;2020年载重降至597.9吨和39.7吨,水流入湖泊河流。

质量明显提高。

2020年至2021年,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洱海水质评价结果连续两年为“优”。2021年洱海水环境综合整治被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选为整改成效典型案例。2022年6月,洱海流域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3年将获得中央20亿元支持。

珍珠现在,湖水清澈波光粼粼,苍山与洱海之间回荡着悠远绿色生态的美丽乡愁、诗歌和动人音乐。

大理古生村风光(2020年9月3日摄)胡超/本刊摄影

系统的湖泊管理和综合攻击

2015年,大理州将洱海保护管理范围从湖区252平方公里扩大到全流域2565平方公里,推进苍山洱海一体化保护,实施全系统生态保护和全流域生态建设;统筹水环境、水资源和水生态问题,实施生态管理;水质保护和蓝藻防治、流域改造开发要“两手抓”,整体推进综合治理和系统化湖泊管理。

拆控流减压开发空室。大理州重新编制了大理市大理州及洱海流域土地空规划,将大理城乡发展边界面积由188平方公里缩减为148平方公里;计划总人口从105万减少到86万。停止开发洱海东部地区,将规划开发面积从140平方公里减少到9.6平方公里。

大理州制定了洱海生态红线和洱海生态黄线 两行 划定方案》,颁布实施11部地方性法规,修订《洱海保护管理条例》,构建系统完整的洱海保护法规体系;《洱海保护管理条例》的颁布和农村单体建设的规范化

大理州制定洱海生态红线、生态黄线“两条线”划定方案,颁布实施11部地方性法规,修订《洱海保护管理条例》,构建了系统完整的洱海保护法律体系;出台《洱海保护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制定规范农村个人住房建设、餐饮客栈管理等配套政策。依法科学划定洱海一、二、三级保护区,形成生态保护硬约束机制。

大理出台具体措施,规范洱海流域餐饮客栈管理和农房建设,严格控制流域城乡建设,核心区餐饮经营者由2498家减少到2160家。2017年以来,洱海流域共拆除违法建筑3654栋44.31万平方米。

2014年,古盛村村民何立成将自己的白族民居改造成客栈。2017年4月,何立成的客栈关停,房屋整体后退7米,院子一侧的厢房部分拆除。2017年12月,客栈整改升级后恢复营业。“当洱海一天比一天清澈时,我们就能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洱海不治理,我们损失会更大。”何立成说。

环湖治污构筑绿色防线。大理建成了全新的环湖截污系统,形成了“户清扫、村收集、镇清运”的垃圾收集清运长效机制;实施村庄污水收集网络扩容建设,实现住户收集全覆盖,庭院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古村党支部书记何介绍,村里还修建了多塘系统和蓝藻处理池,净化农田尾水。

“以前房子建到水边,污水直排洱海。现在,我们已经建立了绿色防线。”大理镇村民陈坚雄说。

在大理洱海

流域内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9座、污水收集管网4660公里、村污水处理站135座、化粪池14.9万座、尾水塘92座,构建了“从农户到村镇、收集处理、尾水排放利用、湿地深度净化”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体系。

现在,李德昌成了生态保护的义务宣传员,一有时间就在洱海沙滩上清理垃圾,向村民和游客讲解洱海环保的重要性。

网络名人打卡点的生态搬迁与重建。2018年,大理启动洱海15米范围内1806户7270人生态搬迁,腾出土地用于环湖生态廊道和湖滨缓冲带建设,实现“人退湖进”。目前,129公里洱海生态走廊已全面贯通,成为大理新的网络名人打卡点。

图片游客在洱海环湖生态廊道上骑行(2021年1月3日摄)丁一全/本刊摄影

为了妥善安置生态搬迁群众,在当地5个地块建设了“1806小镇”。青石板铺成的路面,淡雅清新的照壁,青瓦白墙的房屋……新建的小镇充分展示了白族村寨的特色。

云南省委强调,改善湖泊水生态,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修山种树,治理河道,清理调蓄带,恢复水生态,量力引水补水,促进流域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和水安全全面改善。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依法治理体系,强化科技支撑,努力实现高原湖泊和水系的长期、长效保护和治理。

目前,洱海保护和管理的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已经完成。“十四五”期间将实施7个方面65个项目,计划投资158.98亿元。

科学的湖泊管理和精确的咨询

53岁的杨晓雪是云南省大理州生态环境部门的副总工程师。1991年大学毕业后,杨晓雪加入了监测站。30多年来,她像医生一样给洱海把脉。

随着系统科学的湖泊管理措施的实施,洱海水质监测频率增加,监测站工作量激增。“为了洱海,再苦再累也值得。”杨晓雪说。

大理组建了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国内科研单位组成的专家团队,完善了科研统筹和专家咨询的工作机制。目前,已建成“天空滴水”一体化感知的数字洱海监管服务平台,汇聚26个单位、20多亿条信息,基本实现了监测数据、专家意见、行政决策、工作措施的深度融合。

今年2月,古圣村成立洱海科技研究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及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企业调研,寻找生态保护与农业发展平衡共赢的解决方案。

“我们的近期目标是在‘烤烟+油菜’、‘水稻+油菜’的基础上,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使入湖污染负荷减少10%,努力帮助群众收入翻番。”张福锁介绍,目前,该团队已经在洱海周围尝试种植了1000多亩水稻和其他作物。积累经验后,这种模式可以进一步推广。

高科技和智能化设备在洱海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为了保护水生植物,我们应该研究水生植物。以前人工割水草,现在基于工业级5G技术的水下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力,实时回传数据,大大提高了监测的精度和效率,减少了人员。

高科技和智能化设备在洱海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为了保护水生植物,我们应该研究水生植物。过去通过人工切割水草,如今基于工业级5G技术的水下机器人可以替代人力,实时回传数据,大大提高了监测的精度和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姚远博士说。

洱海有100多条河流和沟渠,包括27条主要河流。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研究团队分析了47个入湖断面,其中沟渠20条,河流27条,覆盖了约95%的水量。“水质检测数据最有说服力。”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院长王新泽表示,今年1-6月,洱海水体透明度达到了近十年来的最好水平。其中,3月份的水体透明度超过了3.5米,与2016年同期2.5米的数据相比,洱海的水更加清澈。

看到洱海水质越来越好,杨晓雪深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遍的民生福祉。每当她走到湖边,都会拍几张照片:“拍洱海不需要什么技巧,无论怎么拍都很美。洱海的美丽让我骄傲。”

产业“绿色价值”巩固生态“面值”

为保持洱海清澈,大理将“生态+”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大力培育高原特色产业,推进特色、品质、智慧田园综合体建设,在高原特色农产品上做文章。目前,洱海流域已成为中国16个可持续发展重点流域之一,大理市被确立为国家绿色农业发展先行区。

成堆、发臭、脏水的倾倒 hellip hellip2015年以前,洱海周边10多万头牛每天产生大量粪便。除了部分返回外地,大量

成堆、发臭、脏水……2015年以前,洱海周边十几万头奶牛每天产生大量粪便。除了将部分牛粪还田外,大量牛粪还随意堆放在村民房屋旁、路边、河边,影响环境,造成污染。如今,一套从养殖场到牛粪收集站,牛粪加工厂到田间地头,将牛粪加工成有机肥的牛粪处理机制,成了村民眼中的“宝贝”。

视频”专题“牛粪收入”

大理市喜洲镇金河村村民段如佐养了12头牛。他几乎每天都要跑来跑去牛粪收集站卖。每吨牛粪的价格是80元,他一个月能赚1000多元。和他一样,洱海流域很多养牛户都赚到了“牛粪收入”。

农民得到实惠,企业得到原料,洱海得到治理,多亏了“牛粪大王”钟顺,以及“变粪为金”的方法。

云南顺风洱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钟顺和告诉记者,为了保护洱海,企业在洱海流域建设了25个有机垃圾收集站、4个大型有机肥加工厂、1个超大型生物天然气加工厂和1个天然气加气站。每年可收集处理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餐厨垃圾等废弃物195万吨。

钟顺河还在古盛村流转了200亩农田,在小春使用有机肥种植水稻和油菜。“有了有机认证,我们一公斤绿色大米可以卖到36元。”钟顺和说,洱海会越来越好,实现绿色发展。

2021年,洱海流域新湖西地区流转土地2.36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9.47万亩,收集处理畜禽粪便16.08万吨。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种养游结合”

2021年,洱海流域西区流转土地2.36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9.47万亩,收集处理畜禽粪便16.08万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种养结合’分区防控模式”入选全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典型案例。

大理把洱海保护作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停洱海流域3家水泥厂,转移流域外产能。位于祥云县的祥云云剑水泥有限公司响应部署,承接了两家水泥厂的熟料产能。

走进厂区,道路干净整洁,草坪碧绿,没有废烟废气乱排的景象。生产基本实现了数字化智能控制。“我们采用环保技术。比如以前是电收尘,耗能很大;现在是袋式除尘,利用负压吸附实现超低排放。”生产副总裁徐润华说,公司还利用余热发电,解决了企业1/3以上的用电,做到了低碳、环保、循环利用。

据介绍,大理州正有序加快推进大理市、祥云县、巍山县协同发展,有序引导洱海流域人口、产业向祥云县、关伟新区转移。

“转移产业不能转移污染。”大理州委书记杨国宗说,我们的目标是走绿色发展之路,通过提升生态“颜值”和产业“绿值”,实现“两山转化”,让群众端上“生态碗”,吃上“绿色饭”。

青山记得乡愁。

青瓦白墙的房屋,平整干净的街道,流淌的溪水和树木……古生村,一个传统的白族村落,已有1000年的历史,背靠苍山,面向洱海。

在洱海附近的村庄,如古圣村,洱海周边的生态走廊受到游客的青睐。

许多拍婚纱照的青年男女在苍山脚下、洱海边海誓山盟。

有一种生活叫大理。满目苍翠,岸边的草原林地、湖边的湿地、沙滩又回到了“蛮荒状态”...这些美景都被拍进了相机,惊艳了朋友圈里的远方朋友。“美丽的风景,清新的空气。我在这里找到了乡愁。”湖南游客刘玉婷说。

“碧波荡漾,白云飘飘,洱海边有我最美的等待……”一有空,何立成泡一壶香茶,坐在一棵梨树下,眼前是清澈的湖水,耳边回荡着那首《想家的大理》。

除了经营客栈,他还有一份新工作。2021年,何立成将下古圣村580多亩土地承包给云南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在该公司的指导下,轮流种植水稻和油菜,在古圣村生产“洱海留香”生态水稻、绿色菜籽油等农产品。

除了常规品种,他还划出42亩地,引进种植色彩鲜艳的油菜花。今年3月,粉、紫、橙、黄、白五颜六色的油菜花一开,立刻成为古圣村一道别样的风景,吸引游客驻足。

近年来,共建、共治、共享的洱海治理格局不断完善。大理州将每月的第一个星期六定为“洱海保护日”,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保护母亲湖。“开学第一课”、“小手拉大手”等工作大力推进,全民参与洱海保护治理的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完善。

现在,洱海沿岸的许多村落,像古圣村一样,成了游客体验洱海风光、追寻诗意和远方、寻找乡愁的地方。

发表于《展望》2022年第29期

视频”专题“牛粪收入”

监制:冯英兵、李因

制片人:石祥

周长山

协调员:杨林·吴小秧

文/视频:王常山、杨牧原、丁一泉

新华社旺旺周刊

新华社云南分社

联合生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5294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3
下一篇 2022-09-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