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27天干了1127件坏事,被废黜的“汉废帝”真的很坏吗?

在位27天干了1127件坏事,被废黜的“汉废帝”真的很坏吗?,第1张

在位27天干了1127件坏事,被废黜的“汉废帝”真的很坏吗?

历史上有一些人似乎是生不逢时的悲剧人物,西汉第9帝刘贺就是其中之一。他在位仅27天,还没坐稳王位就被废黜了。原因是他27天做了1127件坏事!他的名字甚至成了昏君的代名词。到最后他连一个通常皇帝死后评判的“谥号”都没有!到底是怎么回事?

据《汉书》记载,刘贺是汉朝著名皇帝刘彻的孙子。他的祖母也很有名。她是李夫人,北方的美人。她的父亲是刘波,王小毅,汉武帝的第五子。刘波死后,5岁的刘贺继承了父亲的爵位,成为第二代昌邑王,也成为汉朝最年轻的藩王。

后来韩的妹夫突然去世,18岁的刘贺被霍光等权臣拥立为帝。但当了皇帝仅27天,就被以霍光为首的大臣废黜,送回昌邑封地。后来连昌邑王都废了。史书上说他“自印签以来,频繁以皇帝名义派遣使者向朝廷各部门发放物资或要求服务,共计1127例”。

由于任职时间太短,没有谥号,历史学家不承认汉朝有这样一个正统皇帝。而且在民间,人们还误以为谥号中的汉九帝是“废”的,他因为被封为“海昏”而被视为昏君!

其实“海会侯”这个名字只是因为他被封侯的美食城位于海会郡(今江西省永修县西北),并没有其他贬义在里面。但“汉高祖弃子”有个不同的称谓,是贬义词。

如此一来,“汉高祖弃子”的称号与“后海昏”的称号毫无关系,而老百姓只是照字面意思来理解它的话,就是“弃子”和“昏”,不免让人浮想联翩。

然而刘贺登上皇位才27天。他的时间有限,他的力量有限,他的行动有限,他的“昏”也有限!那么,他为什么会突然被抬起来又拉下来呢?而且作为一国之君,被权臣霍光拒绝。霍光是谁?你怎么敢!

他是霍光武帝时代抗击匈奴的名将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兄弟。因为这层关系,他入宫后步步高升,官至校尉、光禄大夫。哥哥死后,霍光甚至还侍奉汉武帝。他出入皇宫二十多年,从未出过差错,深得武帝信任。汉武帝的长子王维被江充的巫术逼死后,汉武帝决定任命勾践夫人的儿子刘弗陵为储君,命霍光辅佐。

汉武帝临死前两天,特别任命霍光为傅将军,车琦将军,上官桀将军为左将军。三人都拜在床下,由遗诏支撑,也就是汉朝八岁皇帝刘弗陵。

霍光与同为侍郎的金日磾、上官桀是姻亲。金日磾的次子,晋商的妻子,是霍光的女儿,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是霍光的长女。后者有一个女儿,上官氏,成为皇帝赵涵(皇后小昭)的皇后。那时,她只有6岁,赵涵皇帝只有12岁。换句话说,霍光是小昭的祖父。在这种亲疏之下,再加上宰相田的衰老,霍光在汉昭帝的朝野中成了大将。

汉朝伟大的皇帝赵迪21岁就去世了,没有孩子。霍光推举赵迪的侄子刘贺继位,而小昭在15岁时被提升为太后。年轻的王太后自然顺从她老谋深算的爷爷霍光。刘贺废时,霍光等朝臣苦苦哀求,王太后下令废之。

霍光在选择支持谁当皇帝的时候,汉武帝的后代中,除了刘贺,还有十个选择。最终之所以选择刘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刘贺一个人,身后的母系一方没有影响力。这样,霍光就可以操纵他,而不用担心亲人的反对。

然而,18岁的刘贺虽然依旧贪玩,却深深意识到自己的强大和孤独。于是他从称王那天起,就积极培植自己的势力,把昌邑封地的老臣都带到京城,准备封他们的高官,在入京过程中养起来。但他想做出一番事业的愿望被霍光看到了,霍光在他没有基础的时候废了他。因为霍光只想培养一个傀儡!

霍光废黜刘贺是因为他是个放荡的人。在位的27天里,他派出许多使者,从世界各地招募东西供他吃喝玩乐。前后1127起,光是罪名就列了很久。霍光为此废黜刘贺,但真相不明。

同时,汉朝以孝治天下。皇帝再厉害,也还是要听太后的。太后是霍光的孙女,刘贺与太后没有血缘关系。当然,王太后毫不犹豫地同意被废黜。

刘贺被废后,刘贺的侄子刘询被霍光选中,成为汉武帝宣帝。宣帝掌权后,担心他的叔叔刘贺威胁他的王位,就封他为“海昏”,并迁到张裕(今南昌),这是一个更远的封地。在湿漉漉的六合之南过了近五年的悲惨生活后,他终于在33岁那年病逝,告别了他从国王到皇帝的沉浮,被废黜为平民,然后成为诸侯。

俗话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有意思的是,霍光等人指责刘贺在任27天做了1127件坏事。换言之,平均每天处理40多份文件。以当时的文档效率,一天批40个文档很难。矛盾的是,刘贺既然在后宫滥情,她怎么会有那么多时间处理政务?

此外,刘贺被废黜后,跟随他从昌邑到长安的200多名官员也被杀。他们临死前高喊“不罢手就反乱”──这些追随者认为刘贺没有抓住机会。如果他早点杀了霍光,就不会被霍光杀了。苏东坡后来分析说,霍光废刘贺是有关系的,不仅仅是因为刘贺淫乱。

事后也得到了证实。他在刘和帝宣帝的监督下度过了余生。霍光宣帝被提升到上层,成为方丈本人,但他也很快去世。霍光死后,汉武帝宣帝也认为刘贺不简单,视他为潜在对手。他派他的大臣去监视他。这时,刘贺估计他已经猜到了一点。回到昌邑,他出了第二道门,对前来窥探的大臣装聋作哑。他在那里住了11年。

西汉南长侯海印墓被认为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完整、最清晰、保存最完整的汉代列侯墓。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以来,南长考古界发现的侯海印墓和大量随葬品,一方面揭示了刘贺的生平经历相当突出,另一方面,墓园内发现了约5000枚竹简,包括《论语》、《史记》、《医经》、《孝经》、《医书》等书籍。许多出土文物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与史书记载完全不同的刘贺——爱书爱乐,崇尚圣贤,美食美酒相伴,似乎还有未完成的抱负。反映出被废的刘贺并不昏庸,不用过问政事。

其实汉武帝不废,沧海不昏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5242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3
下一篇 2022-09-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