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区草原部落,常备军4万多人,康熙皇帝为何三次御驾亲征?

区区草原部落,常备军4万多人,康熙皇帝为何三次御驾亲征?,第1张

区区草原部落,常备军4万多人,康熙皇帝为何三次御驾亲征

在上一篇文章中,笔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清朝的故事,比如清朝火器的发展、耕地的多少等。今天就来说说清朝和准噶尔的战争。从康熙朝到乾隆朝,准噶尔西北与清朝对峙了70多年,直到乾隆中期,清朝才平定西北各地。康熙年间,为什么康熙帝会亲自三次视察准噶尔?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首先说一下准噶尔西北的情况。当时的成吉思汗铁木真逐渐统一了蒙古各部,开始征服世界。公元1279年,铁木真的孙子忽必烈平定了南宋,建立了疆域空的庞大王朝。然而,元朝的统治时间并不长。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大规模北伐之后,明朝基本控制了长城以南的大片地区。

至于元朝,则回归蒙古草原,史称北元政权,继续与明朝对抗。然而,在明朝的不断进攻下,原本支离破碎的北元政权终于土崩瓦解,分成了一系列的部落,如瓦拉部落、鞑靼部落等。从地理上可分为漠北蒙古、漠南蒙古和漠西蒙古。其中,准噶尔是莫西蒙古的一部分。17世纪中期,清朝逐渐崛起期间,基本控制了漠南蒙古各地。

在清朝的军队中,出现了满族八旗、蒙古族八旗和汉族八旗。清朝嫁给蒙古贵族,蒙古贵族妇女嫁给清朝皇室成员,清朝贵族妇女嫁给各地蒙古王公。清朝通过联姻、封爵、赏赐等手段,基本控制了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的各个地区。至于磨溪蒙古,由于路途遥远,清朝没有实际控制,只有绥靖。康熙初年,准噶尔西北迅速崛起。

在清朝忙于平定三藩之乱和郑集团的同时,准噶尔西侵,逐渐统一了大漠西部的蒙古各部。随后,强于马庄的准噶尔继续东进,开始进攻漠北蒙古各部。实际上准噶尔只有60多万军队,常备军只有4万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康熙皇帝为什么要求亲征?康熙帝毕竟没有亲征平定三藩和郑集团。

那么,康熙皇帝为什么要用亲征呢?首先,准噶尔一直在拉拢漠北蒙古各部,清朝对漠北蒙古各部的控制力远不如漠南蒙古。在准噶尔的进攻和诱惑下,漠北的许多蒙古人已经动摇,处境十分危险。康熙皇帝亲征也是为了显示清朝的国威,安抚漠北蒙古的诸侯。后来康熙皇帝遇到了一系列的蒙古王子,也是这个原因。

第二,康熙中后期,清朝出现名门凋零的现象。在阻挡准噶尔东进的过程中,清朝屡战屡败。为了鼓舞士气,同时控制各路将领,康熙皇帝还需要动用亲征。90年,康熙皇帝第一次亲征。命令:左路出古北口,由抚远将军傅权率领;喜峰口出右路,由北大学士常宁将军领兵,康熙亲自领兵,监军。

双方爆发了著名的乌兰布通之战,清军击退了准噶尔,但没有取得全部战役的胜利。在这场战役中,清军暴露出很多问题,这让康熙皇帝非常生气。后来,康熙皇帝惩罚了一系列的将军。至于准噶尔之首噶尔丹,康熙皇帝评价说:“噶尔丹是一个可怜的、不可捉摸的人,因为他今天弱,所以躲得远远的。弱则复兴,逆则反,志则明……”

由于清朝国力有限,一时之间不可能彻底消灭准噶尔。1696年,康熙皇帝第二次亲征。在著名的昭莫多战役中,清军的西路军将领费阳谷重创准噶尔军,几乎将噶尔丹的精锐部队全部歼灭。最终,戈尔丹“骑走”了。为了防止噶尔丹势力死灰复燃,1697年,康熙皇帝第三次亲征。无奈之下,戈尔丹选择了自杀。

但是,清朝并没有平定准噶尔部。因为,加尔丹的侄子决定去阿拉坡坦,控制了西北地区,继续反清运动。在清朝与准噶尔的战略对抗中,双方都别无选择,只能拿对方开刀。1722年,康熙皇帝驾崩。雍正帝上台后,发动了几轮局部进攻,均被击败,损失八旗精锐9000余人。直到乾隆时期,清朝才逐渐掌握了战略主动权。

有很多关于清朝的故事。以后的文章,作者会慢慢和你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5187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3
下一篇 2022-09-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