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期的崇祯皇帝是个“昏君”吗?教员说:他是个好皇帝

明朝末期的崇祯皇帝是个“昏君”吗?教员说:他是个好皇帝,第1张

明朝末期的崇祯皇帝是个“昏君”吗?教员说:他是个好皇帝

崇祯,明朝末年的皇帝,是一个有争议的皇帝。

他喜欢的人说崇祯生错了时代;不喜欢他的人说他像满清的超级卧底,自毁长城。

毛泽东说:崇祯是个好皇帝!

我同意伟人的观点。

那么,崇祯是一个好皇帝,在哪些方面呢?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崇祯在几个方面都做得相当不错。

1、崇祯果断除掉魏忠贤一党。

剧照:魏忠贤

明朝中后期,朝廷真的很乱,宦官当道,党争不断。.....

魏忠贤的存在,就像大明的毒瘤。

从目不识丁到大权在握,从孤身一人到党羽众多,魏忠贤的人生潇洒多了!

关于魏忠贤的“坏”,简单列举两个吧。

一是打压林东党,乱杀官员;

二是结党营私,成立自己的帮派,自称“九千岁”,主持一批“丢人现眼”的官员,号称“五虎”、“五虎”、“十子”、“四十孙”。

魏忠贤没有死,全国各地都建起了“生辰祠”。这样的待遇,也就没有人了!官员都知道自己的生死掌握在魏忠贤手中。

有意思的是,网上很多人推翻魏忠贤案,说“魏忠贤不死,明朝不亡”。这种说法实在令人震惊。

魏忠贤的存在制约了林东党,却给朝廷和国家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就好像,黑社会老大给村子修了一条路或者打了一个贪官。这能说黑老大是国家的英雄吗?这能掩盖黑老大的破坏性吗?

万历后期,以及整个“木匠皇帝”统治时期,魏忠贤权力极大,为所欲为。木匠皇帝以为自己是“鲁班转世”,每天忙着做他的“红木家具”。

不得不说,明熙宗是个好木匠,但不是个好皇帝。他留给魏忠贤的东西太多了!

就这样,魏忠贤成了万人之下一人的存在。

毕竟木匠劳累过度,当了七年皇帝,也就是1627年八月,就去世了!

继任者是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早就不喜欢魏忠贤的为人,他的养母庄妃也被魏忠贤逼得“忧郁而死”。朱由检(崇祯),在他成为皇帝之前,看到了太多魏忠贤的荒谬和疯狂的行为。

始皇帝崇祯担心被魏忠贤伏击,有一次抱着剑睡着了。

表面上看,起初崇祯对魏忠贤还算客气。事实上,崇祯采取了一切预防措施,他周围的人都被安排由以前的“新王宓”带来。

那么,魏忠贤是怎么做到的呢?

他知道崇祯和木匠皇帝不一样,所以也未雨绸缪,甚至用“迷魂药”来督促崇祯。这样崇祯就会沉湎于美色而疏于国事,也会是大权独揽天下的大太监。

可惜崇祯识破了“丧心病狂”的策略。

双方都悄悄做了布局,那一刻有一把无形的剑。最后崇祯确保了自己的安全,占了上风,罢免了魏忠贤。

刹那间,魏忠贤的党羽四散,无数人奔走相告。

由此可见,崇祯是有本事的,也是有能力的。

总之,再小的猫,在大老鼠面前,还是有血压制的力量的。

除掉魏忠贤一党,还朝廷内外一个明媚的阳光空,崇祯没做错什么。

从1627年8月底上任到1627年12月罢免魏忠贤,崇祯只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

如此睿智的雷霆手段,值得100个赞。

2.崇祯勤政,非常节俭。

嘉靖皇帝不怎么上朝,玩的都是平衡之术。

万历皇帝也不怎么上朝,据说身体不好。

崇祯的父亲朱常洛当了一个多月的皇帝。

崇祯的哥哥朱由校是个木匠,每天做家具,他只当了七年皇帝。

和这些前辈比起来,崇祯真是一个好皇帝。他关注国家大事,几乎每天都要上法庭。他不沉迷女色,也不浪费大量建设。他用自己的行动说明了自己的风格。

作为崇祯皇帝,他甚至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在各种开销中,再节省也是一种思路。

崇祯的行动只能用六个字来表达:节俭!极度节俭!

不要节俭好吗?

似乎不能。崇祯在位期间,天灾接连发生,国内农民起义如火如荼,海外东北的女真族虎视眈眈。

这些因素都在不断提醒崇祯:能省就省,否则加在百姓身上的赋税太重。

总之,年轻的崇祯综合素质很好,并且根据大明的情况,努力做到勤俭节约。

那么,崇祯真的没有其他爱好吗?

当然,我真的很烦。弹两首古琴曲,解解忧。

看崇祯的神态,一点也不像昏君,而是一个勤政认真的存在。

然而崇祯想不到。大势之下,皇帝个人的“勤俭节约”实在是力有不逮,根本无法力挽狂澜。

毛泽东说他“好”,是勤俭节约,这是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说,清朝末年,慈禧懂得节俭,不需要几百万银子办生日会,不需要很多钱整修花园。她反而用这笔钱更新了北洋水师的装备。那么,在甲午战争中,我们未必会输给日本。

3.崇祯调整了人才选拔制度,所以大胆使用人才。

通过科举的“八股文”来选拔士人显然是不科学的,真正的治国经济人才往往会被遗漏。

为此,崇祯皇帝采取了多种多样的“选士”方式。如果他足够优秀,即使不参加科举考试,他仍然可以被委以重任。

崇祯二年,清军兵临城下,在别人的推荐下,游方和尚沈复被崇祯任命为大将军。由于事发仓促,沈父战死沙场。

这是典型的“破局用人”。只要你有才华,有没有科举功名都无所谓。

再比如崇祯重用翰林院外的人才入阁。来自山东的张治发从未上过翰林院,但这并不影响崇祯任用他为大学士,他得以入阁。

总之,崇祯时期,人才选拔非常灵活,激励了更多的人往上走。

崇祯对人才制度进行了改革,使得人才的使用焕然一新。

可是国家穷,李自成等人闹得太大,女真人不断骚扰。在各种压力下,崇祯未能改变趋势,将大明拖出泥潭。

以上三个方面都说明崇祯确实是一个好皇帝,而不是坏皇帝。

那么,为什么还有很多人要骂崇祯呢?

原因很简单。袁崇焕等人的死,让大家觉得崇祯“很昏庸”。

但我们翻阅史书可以发现,袁崇焕的为人处事风格过于直白,不拘小节,被怀疑“与后晋有密不可分”也在情理之中。而且袁崇焕没有征求毛龙文的意愿就杀了他,这些问题都导致了崇祯的被杀。

袁崇焕该不该被杀?看来现在真的不应该杀他们,也没有足够的证据把他们联系起来。

然而,在当时,情况是复杂的。那一刻崇祯杀了袁崇焕,他有几分道理。

国力衰弱,叛军风头正劲,女真异常强大,武将惨死。结果大明的优势逐渐减少。最后北京在李自成被叛军攻破,崇祯皇帝无奈在景山公园自杀。

这么说吧,崇祯综合素质不错,但是心胸还是小了点,格局还是窄了点,太敏感了,不能容忍部下出点问题,导致有些杀戮。除了袁崇焕,其他将领都被杀了,如孙。

此外,对孙承宗和卢象升的使用也有所欠缺。

总之,崇祯绝不是一个坏皇帝,只是他当皇帝的时候格局和胸襟不是很开放,造成了一些人眼中的“自毁长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5009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3
下一篇 2022-09-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