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全才辛弃疾 I 他的一生冷寂而又绚丽

文武全才辛弃疾 I 他的一生冷寂而又绚丽,第1张

文武全才辛弃疾 I 他的一生冷寂而又绚丽

心中有光,花下有梦。在那个雪夜,当大雪降临在这片土地上,他想起了北方的失落之地,一杯浊酒,满心惆怅。

"当你喝醉的时候,看着剑,梦想吹响号角."

在无数个孤独的夜晚,他仰望窗外的明月。月光下,他拿起又放下挂在墙上的剑,放下又拿起。终于,一阵北风吹来,他喝了一壶热酒,拿了剑,在雪地里独舞。

他就是辛弃疾,能用笔写出名篇,敢用剑杀敌。

亲情重要,乱世出英雄。

荆之变,北宋灭亡,康王南渡,继续其在南方的统治,并沿河与金人划界,史称“南宋”。从此北方成为金人的沦陷区。

辛弃疾生于乱世,饱受战乱之苦;在逆境中长大,他知道人情冷暖;虽然我出生在金晋军蹂躏下的北方沦陷区,但我依然记得,我的敌人永远不会忘记,金人践踏的一切,都是我大宋的故土。

驱逐鞑靼人,效忠双方。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军统治下的沦陷区,很多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奋起反抗。一时间,叛军不断崛起。趁着夜色,辛弃疾拿着三尺剑,在月光下加入了耿静。在后来的战斗中,他骑马斩敌,驰骋沙场,所向披靡,战功卓著。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起义军中出现了叛徒,首领耿静被杀。那年辛弃疾刚满21岁。当他听到这个消息时,他变得很生气,并发誓要活捉这个叛徒。他善用道魔的调兵之法,率领50名骑兵部队杀入金军5万人的大营,杀敌无数,杀死义军将领张安国,随后与其余义军渡过淮水,投靠朝廷。

风华正茂,壮志未酬,岁月蹉跎。

回到南宋,辛弃疾正值壮年。当时他意气风发,充满爱国情怀,却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当时由于朝廷重文轻武,文官掌权,辛弃疾处处遭受排挤,仕途坎坷。

165年,宋孝宗登基。他在朝廷上表达了自己北伐的意图。听说孝宗有意,一心北伐的辛弃疾看到了统一的希望。

面对奸臣的阻挠,辛弃疾面临困境。为了取得皇帝的同意,他在窗前举着蜡烛,一夜不睡,煞费苦心地写出了《美琴十论》、《九论》等抗金攻略。

无奈,无奈,那些高官怎么会关心北方沦陷区!

朝廷之上的奸臣怕死。为了保持目前的繁荣,大多数文官以各种理由反对北伐,这使宋孝宗难以控制局面,北伐最终搁浅和推迟。

为了制止北伐,朝中权臣以治理灾荒、整顿治安为由,极力主张派遣有才能的辛弃疾到江西、湖南、湖北等地担任转运使、和平使。(说白了就是送他去基层安抚人心。天差地别,看他辛弃疾就够了。)

在这种情况下,辛弃疾取得了许多突出的成就。一到湖南,他就在湖南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公安部队,取名“飞虎军”,很快就平定了当地的土匪。

因为建立军队要花费一部分俸禄,奸臣夸大辛弃疾的财政支出,并以此为由弹劾辛弃疾。于是,辛弃疾又一次被朝廷发配到更偏远的地区。

几次被罢官,投身豪情。

数次被贬,志存高远,隐居乡间,抒发豪迈情怀。

辛弃疾退休后,不得不把爱国热情投入到诗歌中,一首“破百战,赠陈同福一词强寄”,豪放至极,被后人誉为豪放诗的天花板。

一代诗人辛弃疾和另一代著名诗人辛弃疾都说过:“醉时望剑,梦回墙角。”豪放与婉约并存,霸气与沮丧并存。这是一首永恒的抒情诗,讲述了这位天才英雄的过去和他未实现的抱负。

在漫长的时间里,如果有一个人,他的名字一定是辛弃疾,文能写下千古名篇,悟能持剑杀贼寇首领。

让时间说话,听听书中的故事。辛弃疾的一生绚烂而悲壮。他命运多舛,野心勃勃,但别忘了你的首创精神,他对恢复中原的信念从未动摇过。

他的那句“我见了吴钩,拍遍了栏杆,也没人会参加。”世界上不知有多少仁人志士流下了眼泪。

如果可以穿越时空,你愿意做那个红领巾绿袖的美女,在昏暗的灯光下陪着他吗?

作者:时光笔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4941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3
下一篇 2022-09-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