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文苑丨闯关东的山东徐姓十一代

本土文苑丨闯关东的山东徐姓十一代,第1张

本土文苑闯关东山东徐姓十一代

在近代中国,由于战争、变革和发展的接连起伏,出现了五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即东进、西出、南出、涉古道、金山。闯关东,山海关就是山海关。关东是指山海关以东的地区,具体指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闯关东泛指关内民众背井离乡到东北谋生的历史事件,具体指清朝同治年间至民国时期。

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部分地区,大部分人是闯关东的后裔,来自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间长的300多年,短的100多年。自《闯关东》热播以来,几乎妇孺皆知,其中的人物和熟悉的场景深深地印在了后人的心中。但几代过去了,他们的生活和居住地已经基本稳定。现在的孩子对冒险东进的历史已经没有印象了。“忘记就意味着背叛”,毕竟是真实的血泪史,根源在那里。

日前,记者在肥东子村(现五星新村)采访了一位姓徐的拆迁户。他们世世代代住在深沟里。现在政策好了,他们全村都搬到了沟上平地,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通过对话,我们知道他家在这一带生活了近三百年,繁衍生息了十一个世代。能够在一个小村子里生活十一代,这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素材,是闯关东的一个缩影,也是几代祖先迁徙后艰难生存的写照。

徐的祖先是一位名叫的老人,清同治年间从山东邓州永城县上山,后来到白马庄。是两兄弟,其中一个在中间走散了。他们一路走到这个叫大牛肥东子的地方。他们是否叫了名字还不知道。当时,牛大肥东子沟森林茂密,水生植物丰富,不容易被外人发现。也许是因为水,他们住在这里。在朝阳的沟壑里挖个窑洞住。人的生命力是顽强的,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依然可以茁壮成长。大脑要弥补当时的环境,肯定是非常辛苦和匮乏的。战乱不断,没饭吃,没衣穿,没保障。野外的蛇、鼠、狼、虫随时入侵。很难想象离开自己的家乡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生活习俗和气候都不一样。根据口口相传的家谱记载,先有徐悦,后有万紫,再有程子、馨子、紫晶、永紫、丰紫、郭子、玉子、雅子、紫子,发展到第十一代。树枝。在此期间,部分支脉传至开鲁、扎鲁特旗、辽宁等地。,有些还能联系上,有些就杳无音信了,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他们都是出去的丹尼尔·费东子的后代。

我们对话的是第七代凤代徐凤和,今年已经86岁了。他强壮健谈。因为小时候从车上摔下来,身体受了伤,驼了背。这也是这一代人中唯一活着人。出生于1936年的他,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前后世界的变迁,从没有土地,给生产队地主发绿,分产到户,从种下开始免除苛捐杂税和土地补偿款,从交通极其不便到搬迁沟上的幸福生活,从一穷二白到生活优裕,从地广人稀到儿孙满堂。老人充满了感动和感激,他们能见证今天的幸福生活。也许他们做梦也没想到。也许辉煌的时代总会超出人们的想象。老人们遇到过苏联来他们村抢粮食的散兵游勇,有明抢暗抢的土匪,经历过给地主发绿的艰难岁月,经历过天灾三年的饥饿,终于通过坚持和坚守过上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这不仅仅是一种坚持,更是一个家庭的淳朴,善良,忠诚。良好的家风和家教,让一个家族兴旺发达,繁衍三百多年。

这里的重点是一个叫许的八路老汉的故事,他生于1927年6月26日,1947年9月在奈曼旗大秦塔拉镇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东北人民解放军独立第三师教导队的一名战士。后被分配到第13兵团第49军162师485团,军长钟伟。因为钟伟作战非常勇猛,有“中国巴顿”的称号,49军是东北野战军的一级主力师。解放战争时期,许先后当过兵、班长、排长,直至改任湖南衡阳军分区第五独立团第二炮兵营副连长。后调入48军143师教导队团委,48军427团二营五连。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长春之围、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衡保战役,荣获11枚军功章。建国后,他参加了。曾就读于华北军政干部学校空军十二中队,后驻张家口市东山机场(空十一师任连级教导员)。1957年10月,调任山西太原,任军队干部办公室主任。1958年4月调回内蒙古库伦旗,先后在旗供销协会和旗工业管理局工作。老人一生戎马,最后落叶归根。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故土和亲人的感情,他也是振兴家庭的主要人物。老人的儿子许宇晴是家中有名的学者,从事文化教育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熟悉自己家族的历史,并一一记录下来,作为家族传承发展的基础。

闯关东作为一种现实现象,影响大,涉及面广,是特定条件下的特殊历史事件。特别是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部分地区,广东人的后代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建设一个新世界,他们也是东北三省发展壮大的新生力量。东北人的性格、语言、饮食习惯,都烙上了那段艰难创业史的痕迹。现在已经传了十几代了,有些家族还保留着,但有些家族已经逐渐废除了。计划生育开展以来,人口锐减,很多姓氏逐渐失去了后代,找不到原来的祖籍和亲人,就在外地消失了。因为有的人年纪大了,很少能找到祖籍,认亲戚是做梦。

徐家一直兴旺发达,靠的就是良好的家风和家教,忠诚和传家宝贯穿了他们家。几代人互相扶持,父亲孝顺,兄弟宽容,兄弟忍让,母亲贤惠,媳妇听话,才有了今天的繁华。但下一代都要上大学,回到农村的年轻人会更少。未来,大牛肥东子可能只是一个梦。随着时间的流逝,老一辈的逝去,一切终将淡去。这不是悲剧,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希望这篇文字能帮助徐氏家族的后人记住这个家族的成长发展史。

正文董贵

编辑王涵予

终审判决:张语倢刘向梅

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印象库伦官方微信微信官方账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4891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3
下一篇 2022-09-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