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闻话·航海文化|中国航海日,一起看郑和七下西洋中的福建印记

福闻话·航海文化|中国航海日,一起看郑和七下西洋中的福建印记,第1张

福闻话·航海文化|中国航海日,一起看郑和七下西洋中的福建印记

《Southeast.com》是福建省官方新闻门户网站,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明朝初期

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

开启了半个世纪的航海时代。

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

这条航线最长的航行记录

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推向高峰。

历史的

福建是中国大陆的重要入海口。

如果

南京是郑和下西洋的决策和策划地。

太仓是郑和下西洋的始发港和停泊地。

因此

长乐是郑和七下西洋的地方。

该师的靠泊基地和开阳起点

邓码头,郑和多次出海的地方。图片来源:海峡都市报

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

郑和下西洋纪念日

7月11日被确立为中国航海日。

2022年7月11日

今天是第18个中国航海日。

今天

我们一起来听听历史文物吧。

郑和与福建的故事

福建在郑和下西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明初郑和七下西洋,每次都在福建长乐太平港等风。郑和船队的许多船只都是在福建建造的;郑和船队在长乐太平港休整期间,船上的火器、弩、刀等武器多由福建杜诗下属的三个“军火制造局”提供。大量福建人随郑和远航,有的留在东南亚,与当地人共同开发南洋;福建是妈祖信仰的发源地。郑和七下西洋的成功,推动了中国移民的热潮,移民的迁徙,将妈祖信仰传播到世界各地...

郑和博物馆图片来源:海峡都市报

福建保存了郑和下西洋。

大量的史料和文物。

历史事实证明

福建是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基地。

郑和下西洋中的古代福建人。

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郑和纪念碑,圣寿塔...

通过这些至今仍然存在的历史遗迹

我们可以隐约看到

600多年前的航海阴影和海浪

感受中国伟大航海家郑和的智慧和力量。

英公郑和雕像

游神郑和神社福州日报记者俞少林摄

福州长乐区仙影宫

2003年,专家确认在福建长乐显应宫出土的十尊“海巡大臣”雕像中,有一尊是郑和的雕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国史馆等相关单位专家组成的鉴定小组专程前往显应宫对这尊塑像进行鉴定,确认它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郑和塑像,也是我国发现的唯一一尊作为神与妈祖塑像的郑和塑像。这一极具价值的发现将对郑和历史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郑和的人认为这个雕像和郑和的真实形象误差最小。

圣宝塔

圣宝塔。福州日报记者兰玉萍摄

福州长乐区南山

长乐南山之巅,圣寿塔屹立千年。这座圣寿塔,又名三丰寺塔,建于北宋。从宋代到明代,佛塔不断得到僧人、村民和政府的捐助重建。郑和下西洋的时候,看到自己衰落了,多次修理。

当时郑和的船队每次在开阳出海,都会在长乐这个叫太平港的地方进行整训,等待开阳。为了能看到太平港的整个船队,郑和经常爬上南山的圣寿塔,俯瞰太平港,每次进出闽江口,郑和也是靠圣寿塔的位置来确定航线。据郑和历史文物陈列馆工作人员介绍,由于圣寿塔在郑和下西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在往返亳州太平港期间多次出钱修缮圣寿塔。

第七次出境前,郑和组织修复了三丰寺塔和天妃宫,并在天妃宫左侧修建了三清殿。南山上,塔、庙、宫、厅一应俱全。用郑和的话来说,就是“画楼如云,如翼”。郑和建造的这组南山建筑群,在历史变迁中只留下了一座三丰寺塔。

天妃精神回应的丰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4745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3
下一篇 2022-09-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