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之战,曹操兵力强盛,为什么仅仅输了一场就主动放弃汉中?

汉中之战,曹操兵力强盛,为什么仅仅输了一场就主动放弃汉中?,第1张

汉中之战,曹操兵力强盛,为什么仅仅输了一场就主动放弃汉中

曹操一开始并不重视汉中,用人不当导致军事失败。但最终,他深谋远虑的放弃了汉中。他不仅坑了刘备,还坑了9年后北伐的诸葛亮。

为什么不关注汉中?

对于曹操来说,汉中虽然是攻打益州刘备的前沿军事基地,但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汉中与中原被秦岭隔开,这给粮草运输造成了很大困难。以当时的运输能力来说,翻越秦岭不仅耗时长,而且路途艰难。

汉中和刘备不一样。这是益州的北门。曹操占据此地,无异于在刘备头上挂了一把刀,随时可以吃掉益州。

所以曹操一旦占领汉中,必然会遭到刘备的攻击。这个时候他要翻越秦岭,无论是派援军还是从中原运粮草,都要花费不少。

简单来说,汉中是刘备拼尽全力打下的地方,曹操要高价翻越秦岭才能控制汉中。

于是曹操在攻灭张鲁后,将汉中百姓迁到长安周边。

如果曹操重视汉中,想把它作为军事基地来经营,绝对不会把汉中人迁到中原。

面对刘备的进攻,曹操没有迅速派出主力支援他,而是等到夏死后才亲自率军。

镇守汉中的夏不是一个合格的武将。

汉中之败,也是曹操错用夏所致。

汉中之战开始,刘备没有讨到便宜,反而损失了兵力,双方不得不转向对抗和消耗。

起初,刘备问张飞、马超、乌兰等。进入边霞(武都县,今甘肃成县),任务是阻挡曹操的援军。

刘备亲自率领黄忠、赵云、陈石等人攻打汉中盆地西门阳平关。

曹操接到战报后,立即命令曹洪、曹秀攻打武都,救援汉中,与张飞、马超交战。

听说张飞,曹洪等。,派兵乌兰守城,自己负责边霞城西北的孤山。

同时对外放出消息,张飞扬言要切断君的后路。

但这是一个假消息,目的是扰乱君的行动,却被曹秀识破了。

如果你真的要切断别人的后路,你会不动声色,暗中埋伏,但现在你却公开宣称要切断君的后路。这不是虚张声势吗?

所以,曹洪,曹秀等。没有受到假消息的干扰,直接派兵攻占了边霞。乌兰无力抵抗,边霞被曹军占领

张飞和马超没有立足之地,只能退兵。

派张飞屯至孤山,以破大军。众人议论之后,都起了疑心,说:“贼若真断了路,应该是中了埋伏。今天是第一次虚张声势,所以做不到。宜不采之,以促攻兰,兰若断,则飞去。”洪丛之,侵攻兰,破之,而飞之。——《三国演义》

刘备这边,进攻的阳平关是天下闻名的险关,易守难攻。刘备拼尽全力,也没能攻下。

无奈之下,他又有了计划。他派陈石去占领Aśvaghoṣa亭的栈道(在四川广元以北),然后从曹军的后方进攻,但是他的计划被徐晃看穿了。

当陈世钢到达时,他发现黄旭已经在那里等了他很长时间,所以他被黄旭打败了。

派等十余营去阻挡亭路,贼投谷中,致多人死。—《三国·黄旭传》

眼看又一次失败,刘备亲自带了一万精兵,分成十队,打算晚上奇袭张合的石光。

但张的合并并不容易处理。他亲自上阵指挥军队就地组织抵抗,刘备的十个小分队被击退,只好撤退。

至此,刘备的进攻全部被击溃,蜀军溃不成军。刘备只好写信给诸葛亮,要求增兵。

之后,刘备率兵南下绵水,在定军山扎营。

但是夏却接连犯下了一系列致命的错误!

第一个错误是他带着张合直接带兵出关,与刘备争夺定军山,就地扎营与刘备对峙。

二十四年春,我们从阳平南渡绵水河,就在山边前的定军山扎营。袁将为他的土地而战。——三国刘备传

为什么是致命错误?

这是因为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坚守阳平关。在这种世道险恶的情况下,无论刘备做什么,都很难攻下他。

刘备之所以连战失利,是因为吃了阳平关失守的亏。但曹骏一旦出了阳平关,在野外与刘备作战,就失去了依仗险要的优势,失败的风险很大。

如果一直坚守阳平关,哪里都不去,跟刘备在一起,不管他是驻扎在定军山还是绵水,反正是进不去的。

可是夏错把军队拉出了阳平关,刘备的高兴坏了。他就在等这一刻,马上建议刘备夜袭曹军。

这时夏犯了第二个致命的错误。

当曹骏扎营与刘备对峙时,一天晚上,刘备趁夜出兵,在曹骏的营帐中放火烧鹿砦。

所谓鹿砦,类似于围栏,现在是铁丝网一样的围栏,是古代就地砍伐树木搭建的营地的简易围栏工事。

面对凶猛的火势,夏当即命令张合前往营寨东面的救火,并亲自率队在营寨南面的救火。

但是过了一会儿,有人来报告说,张合快要死了,夏又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他兵分两路去救张合!

分兵一半后,夏手里只剩下400人左右,几个人根本抵挡不住蜀军的进攻。

放火烧这一幕的刘备立即夺下战机,向山上的黄忠发出信号。黄忠立即率领他的部队直入夏的总部。

谁知,当他冲进夏军营时,这位兄长正亲自上阵与将士救火,被黄忠斩杀。

准备晚上烧的鹿角。令守东线,他轻守南线。你来我往的战争,不适合参军。元支将半辅佐,在准备进攻时,袁便死了。-《三国·夏·侯元传》

主帅被杀,君立刻乱作一团,随后大败。张合终于收拢败兵,退守阳平关。

至此,刘备取得了第一阶段的军事胜利!

其实,夏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教练。

当时,在营地外围的鹿砦离营地有15英里远。作为军事指挥官,他没有指挥,而是轻率地带着仅有的400名士兵到外围灭火。

堂堂一个将军,当上了工兵排长。刘备来进攻的时候,不是应该组织士兵就地有效抵抗吗?

然而这时候,他把注意力集中在灭火上,自己走上了舞台。

从夏侯元刘备进驻定军山的那一刻起,他就犯下了一个又一个武将的大忌。看来他没有军事重镇指挥官的天赋。

事后曹操也对他有过评价。他还认为夏作为军事统帅是不合格的,由此可见他用人不当。

夏的小偷这个月烧了鹿角。鹿角行十五里到我营,袁派四百兵做鹿角,兵补之。贼在山上见之,跳出谷中,渊使兵斗。小偷随后绕到他身后,士兵们撤退了,但深渊并没有到来。这是非常痛苦的。本元不能打仗,但军队称他为“白地将军”。他不是亲战指挥官,怎么补鹿角?——《太平皇室观》引用韦武军的政策命令。

夏战死后,曹操才亲自率军来到汉中,准备与刘备一战。

却说到后不久,被赵云打死。

自刘备击败夏后,继续与曹军对峙,为了解决后勤问题,曹操向前线输送了大量的粮草。

这件事被黄忠和赵云知道了,于是商议抢劫曹操的车队。

两人约定,黄忠带一队出去劫君,到了约定的时间再回来。如果过时了,赵云会出去迎接他。

没想到,黄忠去了很久,再也没有回来。赵云带着几十个骑兵出去寻找黄忠的下落。

没想到半路上遇到了曹操的军队!

按理说,在这种情况下,几万人,几十个人,应该在敌人尚未发现之前就跑了。

然而,赵云却反其道而行之,率领数十骑兵冲向曹军。

君突然被杀,瞬间被打乱,赵云不爱打仗。他的阵型被打乱后,马上就跑了。

等曹军反应过来的时候,赵云已经冲出了曹军大营。

几十个人敢惹几万人,这无疑是对君自尊心的极大侮辱。

于是他立刻安排好自己的阵型,迅速大举追击赵云,追到赵云的营地。

忠义未归,云骑数十马出重围迎忠义等。曹公的部队出征时,云被一个男前锋袭击,打起来的时候被人群压倒,于是突然出现,打起来却失败了。——《三国演义》

一路狂奔的赵云回营时,手下将领听说曹操大军追来,提议闭门藏起来。

然而赵云又一次被众人惊呆了。他下令大开营门,杜绝此事,并命令所有士兵撤出营地,制造出一个空村庄的假象。

曹操率军追到寨门时,发现空内并无一人徘徊,便起了疑心。

这时他想到了赵云刚刚带了几十个人,就敢攻打军队的情况。撞击后,他逃跑了。

再加上眼前的空寨子,这不就是为了故意找几十个人来攻军,然后故意把自己引诱到这里,然后表现出自己是空营内置了埋伏,想要伏击自己吗?

想了想这个逻辑,曹操确信这个空营中一定有埋伏,于是迅速率军撤退。

但是赵云不准备放他走!

曹操退兵,必然放松警惕。赵云立即追上了营地里剩余的军队。

在汉水河畔追上曹军,然后乘势发动进攻。

大摇大摆往回走的六月,忽然听到身后鼓声四起,箭雨横飞。

君一时大乱,以为被刘备大军偷袭,心中惊骇。混乱中,无数人被枪杀,被踩死,淹死在汉江里。

厢房紧闭大门拒守,云入营,大开大门,杜绝之。军队怀疑有埋伏,才导致的。雷鼓震天,却以弩射公军。公军惊恐万状,自相践踏,多人死于汉水。——三国赵云传

曹操大败后,继续与刘备对峙了一个多月,但军队厌战情绪上升,逃跑的士兵越来越多。

最后曹操干脆放弃汉中,交给刘备,自己率军北上。

至此,刘备攻占了汉中,蜀汉的疆域扩大到了疆域最大的时代,于是刘备成了汉中王。

我们可以对此进行分析:

第一,曹操一开始根本不看重汉中。

这一点从曹操攻下张鲁、汉中后的举动就可以看出来。他攻占汉中后,曹操并没有想着如何经营汉中,而是把大量的人从汉中迁到了长安。

江禄说,毛为了实现长安和三福,在汉中拔掉了几万户人家。——《三国演义》

如果他真的想把汉中建成军事要塞,他当然不会把所有的人都迁到中原。

没有人,汉中就是空城。土地没人耕种,粮食也没有产出。所有的物流都要靠中原千里翻越秦岭。

曹操为什么要这么做?很明显,他一开始就没打算永久拥有这块领土。

所以,汉中之战爆发后,曹操并没有用全部兵力去保卫汉中,这是战前和战时的心理问题。

其次,曹操用错了人,导致前期军事失败。

原来,夏并不是统帅,但曹操任命他为汉中统帅。

从夏的一系列表现来看,他确实缺乏镇守一方的军事指挥能力,但是张合却有着更高的军事天赋。

但在刘备的夹击下,夏接连失误,导致了曹军的不断溃败,最终形成了长期不利于曹军的对峙局面

接连的失败,长期的对抗,让曹军厌战,逃兵增多,士兵失去了斗志。这场战斗不可能胜利。

第三,曹操让汉中人迁徙中原是有远见的。

如果汉中在曹操手里,刘备一定会拼命,那么汉中就不会有太平的日子。

毕竟这是悬在刘备头上的刀。如果不拔掉,刘备睡不着。

曹操早就预料到了这种可能,所以提前动了汉中和周边的百姓。就算刘备被击落,也是空之城。

汉中及周边民众前后共三次迁徙,估计有数十万人。

正是因为曹操动了汉中的百姓,带走了他所有的财产,他才能果断的离开汉中,因为这个地方早就被他挖走了空,失去了也不心疼。

即使没有汉中,北面的秦岭不仅是曹魏进攻蜀汉的天险,也是蜀汉进攻曹魏的天险。丢了也不影响西南的防守。

但是对于刘备来说,这就是重伤!

因为刘备攻占了一个空城,在汉中得到了大片土地,而这里早就没人空了。

田野荒芜,全城一个人都没有空。刘备不得不将百姓从益州迁到汉中,以充实人口。

在古代,人口是生产力,是核心资源。汉中人口被曹操迁走,刘备很难恢复汉中平原的生产力。

一方面,消耗益州人口来丰富汉中,至少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另一方面,重组生产、恢复生产力和实现人口增长至少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后来汉中的生产力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但远没有达到释放汉中平原潜力的地步。

后来诸葛亮多次北伐,都因粮草不足而退出。正是因为前期曹操为汉中付出了空的代价,到诸葛亮北伐的时候才89年,生产力根本没有恢复。

所以诸葛亮北伐所需的粮草大部分都是从益州运到前线的。

如果汉中没有被征用[/k0/],依靠其汉中平原的几十万人口和肥沃的土地,生产力本来是可以跟上的,蜀军北伐的粮食危机也可以得到缓解。

正是曹操的单枪匹马导致了后来蜀汉没有能力进攻曹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4740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3
下一篇 2022-09-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