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士的中世纪军队在拿破仑大军面前如冰雪消融般地土崩瓦解

普鲁士的中世纪军队在拿破仑大军面前如冰雪消融般地土崩瓦解,第1张

普鲁士的中世纪军队在拿破仑大军面前如冰雪消融般地土崩瓦解

耶拿-奥尔施泰特战役(Battle of Jena-Auerstedt)为法军与第四次反法同盟普鲁士军队交战的著名战役,在同一天内,由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以优势兵力击败了普鲁士左翼的耶拿会战,和达武元帅指挥的第三军击败普鲁士主力的奥尔施泰特会战组成,又称“双子星战役”。

在奥斯特里茨会战之后,法军控制了南德意志,巴登、符腾堡、巴伐利亚成为法军的盟友。北德意志的小公国表面中立,但实际心向普鲁士。东北方向的普鲁士和萨克森结盟,准备对战法国。

拿破仑似乎并不知道他的扩张政策在普鲁士已日益引起敌意。奥斯特里茨会战后,拿破仑带着他的近卫军返回巴黎去了。整个法国大军团,大部份驻扎在现今德国西南部的巴登-符腾堡地区,由身在慕尼黑的总参谋长贝尔蒂埃元帅代行指挥职责。

欧洲形势图

1806年8月9日,决心要同法国一决雌雄的普鲁士宣布进行总动员,并立即开始向西南边界集结兵力。此时,法军根本没有任何准备作战的想法。

9月5日,拿破仑获得普军开始调动的可靠情报。对此,拿破仑反应敏捷,立即展开行动,向总参谋长贝尔蒂埃发出了指导法军行动的第一号命令,指示贝尔蒂埃派工兵军官侦察班贝格至柏林的道路,并要求大军团各军做好准备在八天之内在班贝格-拜罗伊特地区集结。

拿破仑在完成调动法军的第一阶段任务后,于9月24日夜间离开的巴黎,28日抵达美因茨。而此时,普鲁士军队还停留在埃森纳赫、迈宁根及其以东地区。

10月1日,普王弗里德希·威廉三世迫不及待地发出最后通牒,限令拿破仑在10月8日前将法军全部撤退到莱茵河以西,不然就是战争。

于是,10月2日,拿破仑到达萨尔茨堡,正式接管了大军团的指挥权。经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情报工作,在精心准备和缜密安排之后,拿破仑就要对他在青年时代偶像腓特烈大帝所缔造的“欧洲第一强军”正式发出挑战了。

腓特烈大帝

10月8日,法国大军团越过了萨克森边界,通过人烟稀少的图林根山地北进。战争正式爆发!

战争仅仅持续了15天,法军就歼灭普军主力,占领柏林,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则逃亡俄国。

在战争开始前,普鲁士军队一向以自己在七年战争中曾战胜过奥军和法军而自豪,对于法国革命军队所发展的那套灵活机动的战术,他们一无所知。

普鲁士军官死守腓特烈的教条,拘泥于刻板的队形,缓慢的调动和有秩序的排枪射击,因为,半世纪前这种战法证明是十分有效的。

普鲁士步兵在作战中,以横队方式展开。普通士兵一半依靠募集、一半依靠欺骗、抓捕以及从轻罪犯和别国逃兵中获得。各级长官依靠鞭子、军棍的“丰富语言”把士兵们训练到如木头一样麻木。

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些由社会底层汇集而来的士兵上战场时排成线式横队,整齐地向前移动,更重要的,让他们在面对敌军排枪齐射时,仍能长时间地站立在那里而纹丝不动。这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排队枪毙”时代。

排队枪毙战术

由于战术的相对模式化,战争中即使得胜通常也要付出12.5%的伤亡比。战败一方伤亡比例则为21.9%。由于部队很难控制,容易出现逃兵,如果没有强大的骑兵,追击是很少出现的。

对于普鲁士将军们来说,将难以补充、好不容易训练出来的士兵贸然投人血腥而僵化的战斗并不符合国王们的利益。于是,将军们所追求的是如何通过对峙和围攻来获得一个有利的形势,战略的手段是要消耗敌人,而不是歼灭敌人;是要耗尽敌人的精力,而不是杀死他。

所以,打击的目标通常是敌人的补给线和要塞,而不是敌人的军队。其结果是迂回避战之风十分盛行。将军们最关心的问题便是:攻城术,筑堡垒,慢悠悠地行军和保证完好的供应。

普鲁士军队

后勤供应能力成为将军们确定战略方针的一个基本条件。于是,普军各战斗部队的机动性受其补给系统和辎重纵队的拖累。那些数目庞大、笨重缓慢的各种辎重车辆,牢牢地拖住了军队的步伐。再加上那些贵族军官为了保证自己的生活品质,所携带的奢侈品:比如昂贵的衣柜、银制的餐具,甚至是一个剧团。

虽然普军比法军早一个月开始动员士兵,但战役的主导权在法军这一边。

根据各路侦查反馈的消息,拿破仑逐渐明晰了普军的部署。推断普军共有三路大军,其中路为主力,在经过埃尔富特后向耶拿方向运动,其左翼最为薄弱。

于是,拿破仑决心主攻普军左翼,以自己强大的右翼去击垮普军左翼,然后迂回,自东向西吃掉普军。同时法兰克福方向的法军佯动,牵制其他两路普军,并充当整个兵团的战略预备队。

但是,拿破仑的推断是错误的。侦察兵发现的只是普军左翼的先头部队,普军左翼霍恩洛厄军团足有5万人之多。普军中央军团在经过埃尔富特后没有东进,而是驻扎在埃尔富特的西南侧,在耶拿附近的是霍恩洛厄军团主力。

拿破仑并不知道这些问题,所以他仍然按照自己的预想布置。他将自己计划“迂回”普军左翼的18万大军分为三路:

左翼,也就是最西侧是拉纳第五军和奥热罗第七军,由于之前奥热罗在法兰克福,赶过来需要时间,所以拉纳第五军先行,沿柯堡、鲁多尔施塔特一线进发。

中路,由贝尔纳多特第一军、达乌第第三军、拿破仑直属近卫军、缪拉骑兵军组成,班贝格、柯堡、珀斯内克一线进发。

右路,由苏尔特第四军、内伊第六军和巴伐利亚一个军(一万人)组成,沿拜罗伊特、霍夫一线开进。

拿破仑

此时,普军正信心十足的缓慢前进。

10月8日,发生了一次偶然事件。法军右翼(三列纵队的最东侧)苏尔特第四军与普军左翼前卫师在霍夫遭遇,双方激战,普军向西后撤,苏尔特命令法军追击,一直追了30公里之远。而普军在向西退却途中,又正好撞到了法军中路正在向北行进的达武第三军。达武反应十分迅速,立刻命令法军攻击这支送上门来的普军,普军前卫师被包围。

前卫师被包围的消息传来,普军左翼指挥官霍恩洛厄大惊,立刻命令军团主力渡过萨勒河,去支援被包围的普军。

下完命令后,他又回头开始看地图,他发现一旦大军向东南侧移动,会在普军中路(主力)和左翼(他这一路)之间形成一个大空挡,而且自己的左翼会形成一个突出部,很容易被包围。于是他又命令大军返回左翼大本营。

但是此时已经有一个师渡过了萨勒河前去解围了,而且指挥这支部队的是费迪南亲王。10月10日,费迪南亲王率领的10个步兵营和10个骑兵中队约9000人到达后,与法军激战,虽然解围成功,但是普军伤亡较大,第一次上战场的费迪南被乱刀砍死,普军合计损失2200人。

骑兵交战

费迪南的死讯传来,普军上下都不寒而栗。布伦瑞克通过此战,发现了拿破仑企图迂回普军左翼的企图。于是他认为,既然法军主力在东侧自南向北向普军左后方迂回,那么普军应当向西北侧后退,集结抱成团,不给法国人逐个击破的机会。

13日下午3时左右,拿破仑到达耶拿以南约5公里的地方时,接到拉纳送来的报告。拉纳汇报说他已经占领耶拿城,而在耶拿以西四公里左右的地方,在通往魏玛的公路右侧的高台地上,发现有1.2万到1.5万名普军。

拿破仑急忙策马奔向耶拿,一个小时以后,他到达耶拿西北约2公里的兰格拉芬山。这是霍恩洛厄原想占领的地方,结果因为普鲁士国王的干预,而未能占领。

在这个能够俯瞰耶拿西北整个高台地势的山上,拿破仑见到了拉纳,听取了必要的情况报告,随后还居高临下地观察了普军的前哨阵地。通过亲眼观察,拿破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认为普军将在这片高原地上接受会战。

拿破仑指挥会战

拿破仑认为自己捕捉到了普军的主力,结果只是霍恩洛厄的普军左路军团。霍恩洛厄恰巧相反,把法军的主力当成了侧卫。他认为,法军主力已经赶往莱比锡去了,更没有想到,拿破仑本人就在兰格拉芬山上。

拿破仑当时的意图是:利用13日到14日的夜间,把他能够很快集中起来的三个军,即第四、第六和第七军,以及便于机动的骑兵军,迅速调拢,靠近已经占领阵地的第五军和近卫军。这样,拿破仑将把大约8万人的兵力全部集中到耶拿附近的高台地上,牢固控制该地的南部和东部。

14日清晨,将近拂晓时分,天气异常寒冷,晨雾越来越浓。拿破仑由一群侍卫簇拥着,出发视察部队,检查战斗准备情况。他们打着火把行进,有意大声喧哗。

拿破仑不时地同士兵和军官们交谈,激励他们的斗志。拿破仑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欢呼。欢呼声穿过浓雾,传到了普军兵营。普军听到连续不断的欢呼声,又看到火把的光芒。所有的这一切都让他们想到了一年之前的奥斯特利茨,所有的可怕联想,不禁让普军士兵们瑟瑟发抖起来。

战场形势图

上午6时,拿破仑发出了攻击命令。第五军占领兰格拉芬山的两个师同时并进,发起钳形攻击。

8时30分左右,当面的克罗斯维茨村、柯斯皮达村和鲁齐罗达村,相继被法军攻占。这样,法军夺得了逐次展开兵力的地盘。

随后,第四军的先头师加入战斗,攻占了当面的柴维提勒森林。与此同时,第七军爬上了台地,占领依斯尔提德弗罗村,取得了一个立足点。

上午9时刚过,拿破仑第一阶段的作战计划已经圆满完成,法军在高台地上完全站稳了脚跟,并夺得了能够展开大量兵力的战场。这时,拿破仑命令暂停攻击,按照预定计划,后续部队相继展开兵力,为下一步的决定性战斗做好准备。

会战场景

10时左右,浓雾消散了,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大群向高原中部前进的法国部队。直到这时,霍恩洛厄才如梦初醒,意识到他已面临着法军的主力,因而紧急地去向吕歇尔军团求援。

同时,为了改善防御态势,等待援军到达,他决定立即发起反冲击,趁法军立足未稳而夺回前哨师丢失的阵地。霍恩洛厄准备以三个萨克森旅通向魏玛的公路线上组织防御,保障主力侧后的安全;自己率领其余的步兵和骑兵实施进攻。并命令溃散下来的前哨师在主力后方集结休整,补充弹药。

霍恩洛厄的反击骑兵共计45个中队,已经接近了费尔曾海里根村,于是分为两翼,当他们正准备向法军前锋两个师的散兵群冲锋时,却突然遭到一支法军部队的猛烈攻击,霍恩洛厄的反冲击计划被打乱了。

可这个攻击并不是由法军那两个前锋师发动的,坐镇在兰格拉芬山上的拿破仑,也被这支不知从何而来的部队弄得莫名其妙。

这是奈伊的奋勇之举!奈伊的第六军应在法军获得立足点以后从第四军的右翼加入战斗。可是,该军到达耶拿以后,奈伊听到高台地上激烈的枪炮声,担心自己错过了参战机会,因而不等命令就亲自率领3000精兵往前开进。他率部登上高台地后,发现第七军和第五军的结合部上有一个较大的间隙,便机动地从这里投入了战斗。

拿破仑获悉奈伊只领3000人,马上当机立断,命令手中仅有的两个骑兵团投入战斗,前去支援奈伊。同时,命令居中的第五军加快进攻速度,以策应奈伊的行动。

会战场景

由于孤军冒进,奈伊的3000人完全被普军包围了。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反复争夺费尔曾海里根村。最后,由于得到了两个骑兵团的增援,又有第五军正面攻击的策应,奈伊终于在这个村落站稳了脚跟。

在奈伊的支援下,拉纳的第五军到达与普军格拉维尔特战线对峙的位置,普军此时已经在该村北面展开。在横队排枪齐射方面,普军仍有相当的战斗力,因此在遭遇到猛烈的排枪火力攻击之后,拉纳的部队就缩了回去。

随后法军散兵群依托着房屋和树林作为掩护物向普军还击,火力同样非常可怕。霍恩洛厄的幕僚们力劝他命令格拉维尔特发动突击以夺回村庄,但是他却不听,决定等待吕歇尔到来。

接着就发生了一件军事史上最离奇和最不幸的怪事。在整整两个小时中,一个外表极为壮观的两万人步兵方阵,站在开阔地上,暴露在法军散兵无情的火力之下。而法军散兵都躲在土墙后面,几乎使普军找不到可以还击的目标。结果,普军到处死伤枕藉,只有少数还在继续射击。

当格拉维尔特的人员正在作无益的牺牲时,拉纳和奈伊的步兵已经透入了依斯尔斯提特尔森林,切断了在魏玛路上的萨克森旅与普军中央兵力之间的联系。萨克森人在魏玛公路上进行了非常英勇的战斗,拒绝放弃他们的阵地,结果不是被杀就是被俘,没有一人幸免。

为了填塞这个缺口,霍恩洛厄将最后的一点预备队也都投了进去。战斗形势急剧发展着,霍恩洛厄已经完全陷入被动局面。法军的左右两翼,即第七军和第四军,除了留下少数兵力进行监视之外,分别以主力向普军的侧后进攻,会战达到了高潮。

正在这时,缪拉的骑兵军和第六军的主力也都全部到达了高台地。这样,除了正在参战的5.4万人,拿破仑手里还有大约4万人作为预备队。拿破仑密切注视着两翼情况的发展。

待到12时30分左右,他意识到发起最后攻击的时刻到了,立即将预备队,近卫军和骑兵军全部投入战斗,向开始动摇的普军发起总攻。

普军抵挡不住,沿着山坡溃逃,争先恐后地向苏尔巴赫奔跑。法军士兵们感到胜利在望,顿时士气倍增,随即紧追不舍。士兵们像追赶羊群一样,漫山收容俘虏,甚至连普军的全部炮兵都投降了。

霍恩洛厄终于认识到大势已去,下令部队撤退。这时,霍恩洛厄还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就是援军马上到来,使溃散的部队躲到援军后面,以免全军覆没。

不过,第三军团司令吕歇尔却没有霍恩洛厄那样焦急。他接到求援信时,距离法军不过10公里,而他的部队保持了普军固有的缓慢行军速度。直到下午2时左右,吕歇尔的先头部队才与法军接触。

吕歇尔把他的主力展开在大罗门斯提德与柯特晓之间。他刚一站住脚,就有一支法国骑炮兵开始在斯普林斯堡的山头出现,并立即向他们射击。虽然如此,普军还是排着纵队继续前进。结果,普军缺乏散兵担任侦察和掩护任务的弱点产生了致命的后果。

突然之间,法军步兵好像蜂群一样涌来,在炮兵支援下,冲过设伏地,发射强烈的火力。在15分钟之内,吕歇尔的多数步兵营还来不及展开就减少了一半的兵力,再过一刻钟,法军骑兵发动攻击,普军就完全崩溃,向魏玛逃窜,吕歇尔本人也受了致命伤。

恩格斯在《步兵战术及其物质基础》中对此战的战术做出了如下评价:“由拿破仑发展到最完善地步的新作战方法,比旧方法优越得多,以致在耶拿会战以后,旧方法遭到无可挽回的彻底的破产。在这次会战中,动转不灵、运动迟缓、大部分根本不适于散兵战的普鲁士线式队形,在法国散兵群的火力下简直瘫痪了。”

到下午4时,耶拿会战已经结束,法军开始追击。

缪拉的骑兵一口气挺进了魏玛,又俘获数以千计的普军残部。那天夜里,拉纳前进到了乌门费尔斯提德,奥热罗和奈伊到了魏玛,苏尔特到了士瓦本斯多夫。

拿破仑和他的近卫军启程回到耶拿,他深信已经击败了普军主力。出乎拿破仑的意料之外,当他进入耶拿时,第三军一个叫托布里安的上尉参谋,已在那里等待多时了。

这位上尉报告,第三军在奥尔施塔特及其以东地区,击败了由不伦瑞克指挥的普军主力6万人,普鲁士国王和他的大本营也包括在内。

拿破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并大声地对托布里安说:“你们元帅把一个人看成了两个人吧?”

可是事实的确如此,拿破仑在耶拿赢得的胜利固然辉煌。可真正洗刷罗斯巴赫会战(七年战争中,1757年11月5日,普鲁士腓特烈大帝战胜法奥联军的决定性一战)耻辱的,却是达武的第三军在同一天赢得的奥尔施塔特会战。

罗斯巴赫会战后

耶拿、奥尔施塔特几乎是同时爆发又相互影响的双子星会战。

原来,13日夜间,拿破仑主力所没有捕捉到的普军中央军团主力到达奥尔施塔特并在那里宿营。当时,该军团尚有五个师,包括52其个步兵营、80骑兵中队、16个炮兵连,总计步兵约4万人,骑兵1万人,火炮230门。

布吕歇尔指挥骑兵师担任军团前卫,施密特指挥的步兵师,普鲁士国王,以及不伦瑞克的指挥机构紧跟在后面前进。他们和在开往奥尔施塔特的时候,曾听到从耶拿方向传来的激烈炮声,但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情况,因而也就安心地在奥尔施塔特住了下来。

普鲁士国王的意图是,13日晚,在奥尔施塔特宿营,14日,经由哈森豪森和弗莱堡,继续向易北河以北撤退。

结果担任前卫的布吕歇尔骑兵师和施密特的步兵师,在一片大雾之中迎头撞上了一堵岿然不动的人墙。这是达武第三军的前卫,他们已经在哈森豪森村和周围一带牢牢地扎下了根!

达武此时的兵力仅有步兵24500人、骑兵1500人、火炮44门。13日,根据俘虏的口供得知普军主力在国王率领下已经接近时,虽然达武相信敌人总数有7万之多,也明白贝纳多特的第一军不可能从行经多恩堡的崎岖道路上及时赶到战场。但是,他还是毅然前进,毫不犹豫地去迎击普军。

达武元帅

14日早晨6时,也就是法军在耶拿发起攻击的同时,达武率领他的三个师从瑙姆堡向凯森渡口进发。前面的是居丹师,其后是弗里昂师和莫朗师。

上午8时左右,居丹师到达哈森豪森附近。达武命令该师立即以村庄为中心展开兵力,依托村庄组织防御。这样就关闭了普军后退的大门。

该师在展开兵力的过程中,同普军的先头部队约600名骑兵发生了遭遇战。由于法军已经预有准备,加上有着浓雾掩护,普军的第1次冲击很快就被法军打退了。

普王看到退路已被切断,命令布吕歇尔率领其师的全部骑兵,立即发起第2次冲击。同时,命令跟进中的施密特师迅速前进,协同骑兵师攻下哈森豪森村。

布吕歇尔接着发动了4次进攻,但由于居丹师占据了有利地形,控制了公路,结果普军四次冲击都被打退。

普军擅长的线性战术又一次在法军的散兵群战术下吃尽了苦头。就如同一位普鲁士军官记述的那样:“在森林中,法军士兵们都解散了行列,也不采取任何操练中的行动,仅仅依靠树木的掩护来发射。他们不仅可以与我们相媲美,甚至还更优越。我们的士兵惯于在开阔地形并肩作战,所以反倒很难适应这种几乎没有秩序的情形,容易成为敌人的目标。”

到上午9时,弗里昂师赶到了。因为达武看到敌人是以右翼方面为主攻方向,以求打通弗菜堡公路,所以把居丹师摆在哈森豪森的周围,把弗里昂师放在他的右方,即夹在哈森豪森与斯普尔堡之间。

鉴于法军右翼防御坚强,不伦瑞克决定改变主攻方向,把随后赶上来的两个师全部投到哈森豪森村南侧,进攻法军的左翼。普军连续发起冲击,居丹师伤亡巨大,开始抵挡不住,师长居丹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做出决定,要把预备队调上来。

结果此时普军因求胜心切,指挥人员显得急躁,导致了不良后果。首先,施密特师长冒险率军进击而战死。接着,急不可待地布伦瑞克亲自率领一个掷弹兵团向哈森豪森冲锋,结果也负重伤,被抬下战场,二十多天以后死于汉堡附近。

布伦瑞克负伤以后,军团实际上失去了统一的指挥,而且没有立即指定军团司令的代理人。国王不懂军事,为了尽快打通退路,普军方面又把随后赶到的两个新锐旅投到法军的左翼。

幸好第三军的最后一个师,即莫朗师也及时赶到了。该师顶着普军重炮的压力,将普军慢慢向后压迫。

法军进攻

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中午时分。普鲁士国王集中了所有剩下的骑兵,把他们全部交给刚刚到达的威廉亲王,命令他孤注一掷,发起最后一次冲击。结果,骑兵冲击又被打退。

达武看到,普军的攻击势头明显地减弱了,于是当机立断,命令位于左右两翼的弗里昂师和莫朗师同时转入进攻,向普军的两翼包围过去。两个师乘势进击,相继攻占了李豪森和施皮尔贝格。

大约在中午12时30分,普军开始全线撤退。位于中央的居丹师随即开始反击,攻下陶格维茨村之后,乘胜向吉恩施泰特发展。这时,普军后方还有卡尔克罗伊特率领的后备部队,大约是两个师的兵力。

布吕歇尔和卡尔克罗伊特力劝国王,希望把这些兵力调上来,与同样损失严重的法军决一雌雄。可是,达武已经把火炮架在松纳贝格山山脊上对着奥尔施塔特谷地纵射,普军增援纵队像刈草一般纷纷倒下。

因此,普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不肯冒险,认为还是转向魏玛撤退为妥。他以为,只要向霍恩洛厄和吕歇尔两个军团靠拢,普军就还有相当的实力,准备会合之后再在第二天向法军挑战。他当然并不知道,就在这个时候,他的另外两个军团的命运,也不比他好多少。

法军追击

法军的迫击以艾卡特斯堡为限度,因为达武的部队已经力竭,而且他的骑兵也不足以逐退普鲁士军。

因为法军没有全力追击,一开始,普鲁士军保持着相当良好的秩序,可是不久,就碰到了惊弓之鸟似的溃兵,这才知道霍恩洛厄已经被击溃了,这也就是说魏玛道路已经被切断。威廉三世即命令他的军队向北旋转,改从索米达道路行进。

两股溃逃的普军汇合成了一股混乱的人流,于是情形更加混乱,因为他们相信法军正在跟踪追击。紧紧地追赶着他们的法军骑兵加剧了这种溃逃,好像法军骑兵的战刀,就在耳旁呼呼作响,恐惧笼罩着这股人流。所以,各个单位都已经溃不成军。最后,法军一共俘获了25万人,火炮200门,军旗60面。

就这样,普鲁士在战斗打响后的一周之内就遭到了彻底的失败。其中达武以2.6万人的劣势兵力,打败了五万多人的普军主力军团,这是1806年战争中的一个奇迹。

15日,拿破仑在他的第一次公报中这样说道:“耶拿会战扫除了罗斯巴赫的耻辱。在我们的右翼,达武元帅的部队表现最为优异。不仅阻止了敌军前进,而且击败了敌军主力。这位元帅表现出来的过人英勇和坚定性格,都是战士的第一流楷模。”

当天上午,法军开始进行历史上最著名的追击:缪拉、苏尔特和贝纳多特开始了“三元帅大追击”,分别痛剿敌军残部,并消灭其抵抗力,错过两场会战的贝纳多特最终在哈勒决定性地打垮了试图组织抵抗的普军残部;而拿破仑则率领达武、奥热罗、拉纳和近卫军,沿大路向柏林进发。

拿破仑进入柏林

10月27日,拿破仑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柏林。在普鲁士王宫里,拿破仑找到了弗里德里希大王的宝剑、颈甲以及勋位绶带和闹钟。他让人把这些东西带回巴黎,交荣军院保存。同一天,拿破仑还命令把弗里德里希大王为纪念法国人在罗斯巴赫的失败而建立起来的纪念圆柱运回首都去。

11月7日,布吕歇尔也在吕贝克投降了。于是,仅仅在法国大军团跨过萨克森边境24天之后,普鲁士和萨克森的全部军事力量都已经毁灭殆尽:战死和负伤者共2.5万人,被俘者为10万人,曾经的“欧洲第一强军”已经荡然无存。法军所获得的战利品更是不计其数,单单在柏林就有火炮4000门,马2万匹和枪10万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4584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3
下一篇 2022-09-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