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距离“成功”,可能只是缺个破圈的机会

很多人距离“成功”,可能只是缺个破圈的机会,第1张

首先我想解释一下什么是“成功”,因为每个人的立场不同,对成功的理解也大相径庭。

如果你刚毕业一个月工资两三千元,你可能会认为几万的工资就是成功;

如果你只是工作,看着主管一个月挣几万块,你可能会觉得当主管就是成功;

如果你只是创业,看着同行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那么你可能会认为他是成功的;

如果你创业几年,有一定的市场份额,那么你可能会认为上市是成功的 # 8230;

所以,成功其实是相对的,真正的成功是能够不断打破现有的圈子,融入到一个对你各方面都更有帮助的新圈子里。

在我看来,如何在互联网行业取得成功,主要有两点。初始阶段有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圈,可以从0到1。有了一定的积累,就有了一个很好的人脉资源圈,可以是1到10。就像很多人愿意花几十万报读MBA商学院一样,学习是一方面,同时也想获得更高端的人脉,接触更优秀的人,这样才能更优秀,离自己想要的成功更远。

但是学习圈和人脉资源很多。但是因为每个人的情况和性格不同,虽然加入了很多圈子,却找不到归属感。他们无法真正打破圈子,融入新的圈子,找到自己想要的价值,所以总是比自己想要的成功落后一步。

因为我学习、交流、人脉10年,看过很多真实案例,所以对此还是很有感触的。所以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觉得是干货。希望你有耐心看完。

一:在线学习的破碎圈

现在是知识付费时代,各种在线培训学习社区层出不穷。很多人也报了各种培训,但最后都没什么进展。我觉得很多培训都是割韭菜,我觉得网上的培训不靠谱,但是我自己的问题没有想太多。但是为什么也有很多人因为线上培训或者付费社区而攻击了自己的生活?

网上有割韭菜的培训或者学习社区,但在我看来,很多培训也是很靠谱的。有时候不是训练的问题,而是这种训练模式不适合你,你永远无法打破圈子,在其中找到价值。

对于自我驱动能力强的人来说,当他们通过培训或者学习社团学习到一些经验的时候,他们会立刻认真执行,在实践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然后主动去请教培训中的老师或者做得比较好的同学,这样他们也能抓住一些机会,从而会觉得这个培训社团是可靠的。而没有上进心的人,交完钱可能就没有耐心听几遍课,听完课也不会练习,更不会主动去请教老师,去认识同学。他们听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挺兴奋的,但是过一会儿就忘了。后来他们想做的时候,发现当时学的方法已经过时了,身边还是没有人交流学习。

对于那些没有上进心或者不善交际的人,在我看来,要想在网络学习中打破圈子,就必须参加淘汰制的实战训练,强迫自己去练习和交流,这样才会发现自己也能做到。就像10年前参加28推公益培训的一群人,都是月入几千的普通人。后来他们通过公益培训打破圈子,最终有数百人成为年收入100万以上的互联网创业者。

但是之前的故事我不想说太多。我的老朋友应该看腻了。我想讲新的故事。比如我们正在进行的私域流量培训,其实很多学员都是月入几千的小白。对于他们来说,能月入几万,其实是很大的进步。如果每个做产品的人都知道,一个精准的粉至少值10块钱,如果把粉丝筛选了,可能值100多块钱。现在有团体在组织学生做精粉,直接以10元的价格采购。

在小组长的指导和28个人的集体智慧下,随着经验的积累,后面小组的成员每天免费引流100个精准女粉真的不难。而100个精准女粉就是1000元的价值,一个月就是3万元的产出,已经超过了大部分学生目前的收入。对他们来说,是从0到1的成功。

如图:昨天六组的同学都在感叹,类似的感叹和评论还真多,不过都不值一提。因为28推这种培训模式,参与者不可能一无所获。只是得到多少的问题。

很多人距离“成功”,可能只是缺个破圈的机会,很多人距离“成功”,可能只是缺个破圈的机会,第2张很多人距离“成功”,可能只是缺个破圈的机会,很多人距离“成功”,可能只是缺个破圈的机会,第3张

因为28年的实操培训,有很多月入几千的老学员,但是大部分都没有在培训过程中实现。毕竟我们之前的训练是不会直接实现的。很多学员通过实战训练积累了经验和资源,以后会体会到。这一次领队的模式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更加用心,让一部分学员通过培训更快的变现。如果是学生零风险的实现方式,我们28推官方也很支持。我觉得也是未来实战训练可以借鉴的新模式。当然,很难做到。毕竟很难找到一个可靠合适的组长。

2.线下活动的破碎圈

但是网上破圈的机会很少。俗话说,网上聊一百次不如网下见一次。身边大部分人其实都是线下破圈的。毕竟像28推这样连续实战三个月很难找到第二个,而且他们一分钱不收。有一个公益培训的淘汰制度。而且我们最多一年做一次,也可能是这一次,几年后才会再做。毕竟这个东西不赚钱,而且需要时间。如果只是不求回报的付出,我们很难坚持下去。

因为很多人没有网上学习的习惯,即使偶尔报几个网上学习圈,也找不到感觉,因为学习是反人类的,有些人需要更高效的方式打破圈子。这时候你就需要下线了,尤其是那些已经成为老板的人。他们需要的不是从0到1的经验,而是从1到10的经验和人脉。

所以一些创业者更热衷于参加各种线下活动。他们在会场的时候,往往能聚精会神地听台上每一位嘉宾的分享,也觉得收获满满。但是最后落地的时候我会发现,虽然嘉宾分享的东西有道理,但是因为和嘉宾的背景环境不同,嘉宾的那套玩法不一定适合我。这个时候,找到线下可以同频交流的人就显得异常重要。比如很多圈内大佬第一次见面成为朋友,都是通过我们第一次28大。

但是大部分人的线下活动其实都比较内向,都不好意思和参加会议的人打招呼。即使在同一个党微信群,也很难迈出这一步。记得28届国会前两届,当时我们官方没有组织小房间,自发交流的小房间很少,而且大多局限于已经认识的人。而很多第一次进入这个圈子的人,虽然同时和一群精英参加一个线下活动,但是很难真正的互相交流。大多数人还是比较脸皮薄的。后来多次回访,他们都说不熟。即使有人在群里报了房号,也不好意思交流。

后来官方组织的各种主题的28推小房间,只让更多人打破了圈子。因为是官方组织,他们去小房间交流经验的时候,没有那么多的思想壁垒,让很多从0到1的人通过28推小房间从1到10,公司突破了瓶颈,实现了突破。后面很多类似的活动也借鉴了我们的小房间模式,成为很多线下会议的标配,让更多人在线下活动中打破圈子。

例如,我们熟悉的北京二姐,黄倩的李振哲,通过沙龙打破了这个圈子。如果只是线上会员群,那就更单纯的资源对接了。实际上在人脉和经验交流上很难做到破圈。而线下活动,则更快地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效率更有效率。所以有些会员非常热衷于参加我们的线下活动,因为每次去都有很大的收获。

如下图所示:昨天一个微信好友让我推荐一个在Tik Tok鲁班做二类电商的朋友交流经验。我觉得他需要通过线下活动打破圈子,找到能同频交流的人。

很多人距离“成功”,可能只是缺个破圈的机会,很多人距离“成功”,可能只是缺个破圈的机会,第4张很多人距离“成功”,可能只是缺个破圈的机会,很多人距离“成功”,可能只是缺个破圈的机会,第5张

甚至还有一些人,从来没有注册过我们的会员,但是参加过很多线下的活动。因为有些人“聪明”,认为线下活动的报名费便宜高效,省下一些会员费,多参加几次线下活动更划算。但实际上,从我们的线下活动中收获最大的那群人,一定同时也是我们的会员,因为有了28的背书和推荐,他们的人脉资源和经验交流会更有效率。

小房间的模式,但更多的还是让一些原本性格活跃的人成就了破圈。还有一些放不下身材的老板或者特别内向的人。他们还在圈子之外,更多的是一个小房间里沉默的倾听者,还没有真正打破圈子。而且每次小房间持续2小时左右,有些人还是很难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毕竟还是有一部分人能坚持来每一次线下活动,主动参加各种宵夜局。大部分创业者都比较忙,每个月都很难走出来。

3.我们如何才能更深入地打破这个怪圈

毕竟像北京二姐这样善于线下沟通,能放下身段的老板还是太少了。2年多的网上峰会,一直在思考如何通过28推活动,让放不下身体的老板或者性格极其内向的人破圈。这个时候,我想去戈壁徒步

其实很多人可以通过参加网络培训或者参加付费社区,接触到很多所谓的人脉,认识所谓的朋友。但真正的朋友应该有情感上的共鸣,愿意真心无条件地帮助和支持对方。这样的朋友,一定是一起吃过苦,有过深刻经历,彼此敞开心扉的朋友。行走戈壁为大家提供了共患难、深入交流、建立深厚友谊的活动。

6天5夜,4天3夜,108公里的徒步活动,10多人,在一个对同一个商业项目感兴趣的团队里,白天一起走,晚上睡帐篷,近距离接触超过96小时的人,再内向,也能和另外10个人打成一片,成为知心朋友。去年戈壁徒步后,很多团队都成了兄弟姐妹。远足结束后,他们分别组织了几次团队聚会。就像我们的口号:“走过大漠戈壁,我们都是兄弟姐妹”[br/]

如图:5月底的这次徒步也有10多支队伍。葛优可以根据队长的特长和队伍的主题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队伍。每个队长都是他所在领域的领导者。

很多人距离“成功”,可能只是缺个破圈的机会,很多人距离“成功”,可能只是缺个破圈的机会,第6张很多人距离“成功”,可能只是缺个破圈的机会,很多人距离“成功”,可能只是缺个破圈的机会,第7张

去年,第一次徒步活动的名声证实了我的想法是对的。太多人真的因为戈壁徒步活动破了圈。比如朱、李想等老会员,其实以前在28 Twitter社区默默无闻,甚至我们都没有参加线下峰会。但是因为戈壁徒步活动,他们突然打破了圈子,认识了更多的人,也让更多的人认识了他们。

对于本来就善于沟通的成员来说,如鱼得水。比如二姐李震哲,加入28推比较晚。虽然她参加了很多我们的线下峰会,但是她接触的更多的是各个公司的业务负责人。但通过戈壁徒步活动,她接触到了更多同频的老板,从而实现了他们在高端人脉上的破圈,接触到了更好的业内人士。其实二姐已经在28个地方分享了很多次破圈的经验,真正能听进去并实践出来的还是少数。像我今天写的这篇文章,很多人看了之后觉得很有道理,但是最终能实践的又有多少呢?

因为第一届徒步活动的名气,今年的徒步活动吸引了更多的行业领袖参与。其实领导来参加徒步活动,是想挑战自己,和一些老朋友建立更深的感情。顶猫、顾留成、谢匡华、余爱山、May、孙建勋、四哥、Ryan、、戴、、顾、梁宏康、彭勇军、、罗二狗、、、王嘉诚等等,我们行业内最优秀的企业家都报名参加了这次戈壁徒步。参加过上次戈壁徒步的优秀企业家,如猫王、二姐、谢、阿元、李想、七月、贾军、等,也报名参加了本次徒步活动。这次虽然有老朋友没来,但是推荐了公司合伙人或者公司高管来体验。比如陈创生董事长,他交了一个朋友,安排了7个公司高管报名参加这个戈壁徒步活动。看一个活动有没有价值。口碑说明一切。

只要有人参加,我们在戈壁的徒步活动就会继续。毕竟这是双赢。我们公司在为别人创造价值的同时,也能做出一些回报,这是可以持续的。至于28推公益培训,能不能办几届,真的是个未知数。毕竟做公益的前提是我们公司也能发展好,生活好。毕竟公益培训不仅每个月要付出10万的人力成本,还要占用我很多时间。公益培训要有效果。如果我不重视,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和名声。

说实话,我压力很大。为了名声和效果,我把更多的时间和心思花在公益培训上,而不是公司盈利的项目上。因为是不赚钱的东西,但是做不出效果,就是人财两空空。一件事如果不能双赢,就很难长期坚持下去。为什么我们的线下活动有这么好的口碑,是因为这个项目能给公司带来价值,所以我们会长期在上面花更多的时间,努力做得越来越好,坚持做下去。于是就有了滚雪球效应,越来越好。

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写了几个小时,四千多字。希望你看完之后有所收获。欢迎大家多多评论交流。如果你觉得我以上的分享有任何夸张之处,也欢迎你来评论和建议。我会一直说,直到你接受为止。毕竟事实胜于雄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2525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1
下一篇 2022-09-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