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的编制是怎样的每个连队多少人,中国部队在编人数

我军的编制是怎样的每个连队多少人,中国部队在编人数,第1张

我国部队编制及人数(一个连有多少人员编制)

军队是由一定数量的士兵组成的武装团体。一个指挥官要想用指导之手指挥这支军队,就需要为它建立一定的架构,也就是组织士兵,建立军队的编制。

军队的编制就是军队组织士兵的方式。组织良好的军队具有更容易指挥、力量可计算、区分军队属性的特点。

伴随着军队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h/]陆军

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了应付日益增长的红军数量,也为了便于指挥等原因,中央决定各地工农红军按苏联红军的“三三制”组织。

“三三制”就是每个军下辖三个师,每个师下辖三个团,每个团下辖三个营,每个营下辖三个连,每个连下辖三个排,每个排下辖三个班,每个班下辖12人,除各级直属部队外,总共有8748人。

但由于当时兵员不足,大部分红军步兵师的兵力在2000人左右,是一个标准团的编制。

红军

进行调整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由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名义上隶属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但实际控制权仍在中国共产党手中。

在军队的组织结构上,由于手头兵力有限,前期实行二二制,115师、120师、129师,即其他各级直属单位和党政机关共4.5万人。

后来因扩军,又改回“三三制”。

当时部队人数混乱,我党有大量的地方军和野战军,所以对下属部队采取分散发展的管理模式,导致部队具体人数无从考证。就像电视剧《亮剑》里那样,会有一个独立团,兵力3000人左右,作战部队近万人。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全军统一组织——纵队改名为军,兵团设在军之上,下属按“三三制”原则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建设现代化军队,细化兵种,人民解放军发展成为由陆军、海军、空和战略导弹部队组成的现代化军队。

此时我军的标准编制是:一个班10人,一个排三个班,三个排加炊事班、通信兵、司务长等。,以及一个120人左右的公司;一个营由四个连组成,人数约500人;一个团有三个营,一个标准团的人数在1500人左右;

一个师下辖5至6个团,约1万人;一个旅是比一个师少一两个团,大约七千人,一个军由三个师组成,大约三万人。

新中国成立了。

1959年,解放军开始分大、中、小师。

1975年正式分为a、b两个赛区。以军队为例。B师实力一般在6000左右。

下辖3个步兵团和1个炮兵团;每个步兵团下辖3个步兵营、2个警备连和机枪连直属连,共约1500人;每个步兵营由两个步兵连和一个炮兵连组成;每个步兵连由三个步兵排和一个炮兵排组成。

乙师步兵团相对于1.2万人的甲师,步兵单位较少,专业单位尽可能合编,保持基本的架子和骨干。战斗时需要补充甲师的兵力才能投入战斗。

[h/]陆军

这种安排主要是为了适应全面战争的需要。

全面战争的爆发必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比如国际形势的恶化,战争威胁的增加,这些都是阶段性的,是有预兆的。

当国际局势恶化,战争威胁上升时,动员开始了,从民兵和地方部队开始,由第二师增编为第一师,随后投入了数月的战前强化训练准备。

因此,在当时国际形势的估计下,有必要保留B师维持的一部分指挥队伍和骨干人员,以待战事扩大。

[h/]陆军

然而,到了80年代,冷战开始缓和,90年代,苏联解体,宣告冷战正式结束。全球范围内爆发大规模全面战争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相反,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等小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这时,我军A、B编人员的缺点开始暴露出来。

以1979年对越反攻为例。那是一场短时间爆发的短期局部战争,留给中央军委下达命令的时间很短。

当时,大部分参战部队是在1978年底奉命备战的,甚至有的部队是在1979年初就开始备战了。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迅速将一个B级师扩充为一个完整的A级师是非常草率的。

自卫反击越南

如何解决兵员不足,只能从友邻中抽调一些作战骨干组成新的作战编制,或者依靠当年刚入伍的新兵补充。

很多部队只能在战前紧急进行几次战术演练,部队没有时间给他们进行正规的入伍教育。经过简单的实弹训练后,直接加入作战部队。

从这种仓促中可以看出,在现代战争,尤其是这种小规模的局部战争面前,A、B师的建立是不合适的。

战术演练

到1979年初中越边境战争结束,已经十几年没打仗了。这场战争虽然达到了预期目的,但也暴露了解放军的诸多问题。

1984年中越战争爆发时,解放军的军队改革也被提上日程,所有军队改革的前提都是“改革军队编制”,但面对臃肿的军队,你无法重塑。这时,著名的“百万裁军”的序幕终于缓缓拉开。

1985年,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解放军裁员100万!

[h/]邓小平

其余军级建制全部改编为“集团军”,即合成集团军制。与以前的“陆军”相比,提高了集团军的火力、机动和突击力量,增强了现代条件下的合成训练和作战能力。

是集团军的基本战斗兵团。集团军下没有师,旅是基本战术兵团。并取消团的建制,正式将过去的师团制改为旅营制。

实际上,这种变化是为了适应现代战争。在过去,当面临战术作战任务时,团的建立是为了满足作战要求。到了战斗层面,师就成了最合适的战斗单位。

[h/]陆军

这个大队的编制绰绰有余。它对于战术使用来说太大了,对于战斗来说又太小了。面对这种情况是极其尴尬的。

而且上级命令下达也有障碍,作战命令无法第一时间下达到前线作战部队。

后来解放军取消了旅的编制,改为师团制。虽然也有预备役旅,但基本独立于师的编制,由军队直接管理,地位比师低半头。

作战部队

所以我们经常听到旅这种军事单位,其实就是军级单位,有师。有两种军事编队,包括陆军师团编队和陆军旅营编队。

一般来说,旅的级别比师小。但是,它们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现在进入现代后,面对信息时代,军队中的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

这时,军队发现了一个尴尬的问题,在一场现代战争中,军师的编制变得过时了。

让我们把目光转向我们的老朋友俄罗斯。二战后,他们经历了阿富汗战争,两次车臣战争等。通过这些战争,我们发现在二战时期,他们所擅长的大规模装甲集群作战开始失败。

二战

在这方面,美国给了我们一个具体的例子。

二战结束后,“世界警察”美国几乎年年打仗。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面对现代战争更加复杂的作战任务,师一级的兵力太多,导致指挥不灵活,而团一级的兵力太少,难以应对。

这个时候,旅作为夹在师、团之间的作战单位,显得尤为关键。它具有类似于师的作战能力和不亚于团的灵活性。

因此,放弃师、团,改为旅,是军队现代化的重要一步。

[h/]军队的现代化

“师转旅”会影响我军作战能力吗?并与一个师和一个旅进行比较。首先,这个比较的前提是错误的,这个比较的结论只是一个伪命题。

如果将一个满员的步兵师拆分为两个步兵旅,不仅可以因相关人员的调整而补充一些新的装备,还可以因为是两个独立的作战单元而在战场上表现出灵活作战的特点。

但是一个合成旅的进攻,干掉师以下的一两个团,是很难应付的。所以说“师改旅会导致战斗力减弱”是大错特错。

在中国“师转旅”的过程中,以营为战术单位,突出“合成”和“模块化”两个点来建设和训练合成营。以合成营为框架,配以支援部队、支援部队、炮兵部队、反[/k0/]部队,组建了合成旅。

集团军

随着2016年我军第四次大规模军事改革的结束,七大军区整合为五个战区,我军的战斗编制也随之发生变化。我军目前的军事编制是:

一个战区由两到三个集团军及相关的海空部队组成,总兵力约40万人。

一个集团军由6个合成旅、1个炮兵旅、1个反[/k0/]旅、1个特战旅、1个陆航旅(或空突击旅)、1个工兵旅、1个勤务保障旅组成,共计12个旅,兵力约8万人。

一个合成旅下辖四个合成营、一个炮兵营、一个反[/k0/]营、一个作战支援营、一个侦察营和一个勤务支援营。一共9个营。

一个合成营有三个机械化步兵连、一个火力连、一个突击车连、一个支援连和一个侦察排。

命令的传导路径是:

战区(战略单位)-集团军(战役单位)-旅(战场单位)-合成营(战术单位)-连(战斗单位)

这就是我军现行的军队编制制度。

当然,我军具体的编制和人数还是属于部队的机密信息,实际情况肯定会更复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041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5-28
下一篇 2022-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