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弃风弃光的原因

新能源弃风弃光的原因,第1张

弃风弃光局部抬头 新能源“前重后轻”弊端待破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今年1-4月,我国部分地区弃风弃光现象再次抬头。这说明,尽管有政策加持,但当前新能源产业发展仍有诸多瓶颈等待突破。

国家新能源消纳预警监测平台发布的各省区新能源并网消纳情况显示,孟茜地区弃风率为11.8%,青海地区弃光率为10.1%。最近发布的《关于推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显示,到2030年,中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其中,4.5亿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将在中国的沙漠、戈壁、沙漠等地区规划建设,这些地区正是弃风弃光现象呈上升趋势的地方。

产能的持续扩张意味着新疆、孟茜、青海等西部地区的新能源发电量将持续增加。如果弃风弃光的现象不能扭转,那么大规模的清洁能源在生产出来之后只能被白白抛弃,这显然失去了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的本来意义。正因如此,目前局部地区超过10%的风、光废弃率,应该引起政府和行业的高度重视。

弃风弃光不是新问题。根本原因是国内耗能大省多位于中东部地区,而西北很多风光资源丰富的省份普遍电力供大于求,当地用电量甚至清洁能源都不多。未来,随着大规模、高比例的新能源不断接入电力系统,这一矛盾将会加剧。而新能源产业政策长期以来鼓励发电端,忽视了用电、长途运输等配套问题。大量资金注入光伏、风电设备厂商,行业后端投入不足、“重前轻后”的弊端凸显。

如何解决弃风弃光局部抬头的现象?笔者认为,有必要加大新能源储能和UHV新能源输电线路的RD和投资。针对目前光伏、风电的不稳定性,以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体储能、氢储能、热(冷)储能、钠离子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储能,经过技术迭代和针对性研究,有望成为根治新能源储能难的良药。针对光伏、风电长距离输送难度大、消耗高的问题,有望通过发展既安全又稳定的新能源UHV专线来解决电力生产与消费不匹配的问题。

幸运的是,尽管还有许多技术难题需要克服,但在新能源储存和UHV方面已经有了突破。比如致力于解决青海清洁能源消纳难的“清宇UHV”,2020年底正式投产,目前进展良好。不幸的是,由于技术和成本的原因,这种新能源UHV线的数量并不多。正因如此,目前政府有必要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后端支持,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新能源储能、UHV等领域。

从行业来看,今年风电、光伏发电量增速仍远超行业水平。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全国发电装机约24.1亿千瓦,同比增长7.9%。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4亿千瓦,同比增长17.7%;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2亿千瓦,同比增长23.6%。6月7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能源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应用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新能源储能市场定位,以提高新能源储能利用水平,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这种情况对投资者来说也是一种提醒:不要再盯着产业链前端成熟的光伏、风电设备制造商,新能源储能、电网建设等后端行业可能有更多值得挖掘的标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68883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19
下一篇 2022-09-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