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役的意义不大,上甘岭战役在战争史的意义

上甘岭战役的意义不大,上甘岭战役在战争史的意义,第1张

上甘岭战役(上甘岭战役的深层历史意义何在)

上甘岭之战(上甘岭之战有什么深刻的历史意义)20世纪50年代发生在朝鲜半岛的地区热战,涉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百万不同肤色的士兵在同一个战场决一死战,在战争史上写下了独特的一笔。如果不从意识形态方面评价,那么我们必须承认,战争各方的士兵在战场上都表现出了罕见的勇敢,忠实地履行了自己的使命,赢得了对手的尊重,无愧于军人的荣誉。以主要参战的中国、美国、朝鲜、韩国的军队为例。都打过著名的经典战役,也让代表这场战役的地名在军事史上熠熠生辉,成为各自国家人民和后人热情讴歌的英雄符号:中国是上甘岭,美国是地坪里,朝鲜是1211高地,韩国是白马山。相比较而言,1211高地和白马山战役是战术性局部战役;在整个战役的转折中,顶坪里战役起了重要作用;但从战略上看,这些战役都不如上甘岭战役那样具有决定性。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场具有全新意义的战争,即在两大社会阵营冷战对峙的历史背景下的有限局部热战。参战的主要国家不能像前几次战争那样调动全部国家资源取得胜利,而是在沉重的政治和军事制约下不得不进行斗争和寻求妥协。他们试图达到的目标只是如何有尊严地结束战争,这就导致了零和博弈之外的另一种结局。之后,这种区域性的有限战争成为20世纪下半叶国与国之间的主要战争形式。在这种冷战阵营对抗的背景下,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受制于战略考虑,无法动用全部能力打击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只能束手束脚地在朝鲜半岛打一场有限战争。也是因为美国的综合国力相对于对手中国和朝鲜有着巨大的优势,使得它很难面对结束战争的问题,它一再客观地延长了战争。中国加入朝鲜战争后,双方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攻防战,并逐渐将战线固定在三八线南北地区。就中国和朝鲜而言,由于国力和军事实力较弱,实际战争能力有限,以巨大的伤亡为代价,很难再进一步达到这样的结果。至于美国领导的联合国军,本来就有巨大的国力和军事优势,可以把战线推进到鸭绿江边。但由于政治上的限制,它无法在这场战争中投入更多的力量,也无法承受人员的过度损失,所以不得不逐渐转攻为守,追求以加强当前战线为基础的停战目标。双方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战斗和谈判。这样一来,中朝双方获得了喘息的机会,加强了兵力、阵地防御和后勤的调整,恢复了战斗力。进入1952年秋季后,为使换防部队得到实战训练,争取战场主动权,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一起,对联合国军展开了全线战术反击。一时间,联合国军不知所措,士气低落。在这样的战场形势下,联合国军司令部发起了代号为“摊牌行动”的小规模战术行动,旨在夺取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中部上甘岭守住的两个前沿阵地,以报复中朝军队的战术反击,扭转当前战局,同时改善阵地防御形势,在政治上提振士气。应该说,联合国军对实现上述作战目标是相当有信心的。自第四、第五次战役,联合国军发起全线反击以来,一年多的时间里,无论联合国军想攻占什么,无论是稳扎稳打、机械化推进,还是志愿军或朝鲜人民军的阵地,在付出一定代价后,基本都能实现。比如著名的汉江两岸第四次会战、铁源上的第五次会战、1951年夏秋的血岭和伤心岭会战、1951年秋的中东部战线拉锯战等等。最后,所有联合国部队都推进到了他们想要到达的主要战线。在作战模式上,联合国军在进攻时最大限度地将优势火力集中在空上,在弹药上不惜血本。先是以猛烈的火力攻击并杀伤了大量正在防守的中朝军队,然后步兵向前清理战场,清除对方剩余的防守力量,巩固阵地。如果步兵遇到中朝军队的炮火会停止前进,空的炮火会摧毁和杀伤防守方。达到效果后,步兵继续前进。这样的程序化操作,反复进行,再加上熟练的多兵种协同战术稳扎稳打,保证了最终能以较少的伤亡夺取敌方阵地。一个典型的例子是1951年秋天在晋城以南地区的拉锯战。美国第9军指挥美国和南朝鲜军队的4个步兵师,并得到200多辆坦克、14个炮兵营和100多架飞机的支援。沿着自西向东24公里的战线,向志愿军67军防守的晋城以南阵地发起猛烈进攻。仅在进攻的第二天,美军就向志愿军阵地发射了10万发炮弹。飞机整天轰炸,扔凝固汽油弹,火力很猛。经过10昼夜的浴血奋战,美韩部队向北推进6~9公里,攻占了晋城以南的大片地区。防守方的第67志愿军隶属于第68军203师。虽然通过逐山逐水的战役,在劣势火力下奋勇作战,但仍难以阻挡美韩军队的前进,只好不断收缩防线,损失数百平方公里的土地。就联合国军而言,它能把战线向北推进多远,并不是由中国和朝鲜的实力决定的,而是意味着美国及其仆从国将继续在朝鲜战场投入多少武装力量,承担多少伤亡。就在这一点上,美国的战略受到了冷战大局的严重制约。如果不能扩大战争范围,全面打击中国和朝鲜,占领个别高地或在某些地区推进到某个战线,对解决朝鲜问题没有任何帮助。对此,时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布拉德利评论说:“按照这种战术,李奇微至少需要20年才能到达鸭绿江。”继麦克阿瑟之后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李奇微也承认:“没有一个对当时的军事形势有清醒认识的人会相信,我们手中这有限的力量能够赢得任何全面的胜利。”也正是因为朝鲜战场的这种特殊情况,美国军政高层达成共识,继续付出伤亡,只攻占前线某一段,是不值得的。所以从1951年底开始,联合国军由进攻转为防守,很长一段时间都没什么作为。在此期间,雄心勃勃的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利特制定了许多发动地面进攻的计划,但都被李奇微和他的继任者克拉克拒绝,他们认为这样做有风险,也没有用。直到1952年秋,中朝两军才展开全线战术反击。为了扭转战局,满足国际和停战谈判的政治需要,联合国军司令部不得不对中朝双方施加军事压力,表明态度。这才批准了范弗利特的提议,“摊牌行动”由此产生。保卫朝鲜中部铁源至金华的美军第9军执行这次攻击任务,目标是武胜山前志愿军守住的两个高地。根据以往的经验,联合国军认为,在16个炮兵营100多架飞机、280多门重炮的优势火力支援下,行动耗时5天,步兵不会遇到很大障碍,仅以200人伤亡为代价就能达到目标。同样,过去中朝在劣势火力下守住阵地也没有足够的信心。所以主要原则是每一次防御作战都是依靠既定的阵地对敌人造成更大的伤害,进行运动式防御,缓之又缓,不以一城一地为得失,直到敌人失去进攻力量。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双方迎来了举世瞩目的上甘岭之战。历史上,上甘岭战役以战斗区域狭小、双方投入兵力多、持续时间长、战斗残酷激烈、火力凶猛、伤亡惨重而闻名。双方反复争夺的地区只有朝鲜中部战略要地上甘岭的两个高地,即597.9高地(联合国军称之为“三角山”)和537.7高地北山(联合国军称之为“狙击山”),总面积只有3.7平方公里。据各自统计,双方投入的兵力,志愿军参战的有2个野战军3个步兵师的9个团,共计4.3万余步兵,11个炮兵营,2个高炮团,8500余火线运输车,动员民工6万余人。联合国方面,美军第9军两个步兵师7个团参战,共约3万步兵,以及18个炮兵营、2个坦克营和1个航空兵空营。1952年10月14日至1952年11月25日,双方激战。43天,联合国军只攻占了537.7高地北山志愿军的两个班阵地。据中方统计,参战的志愿军多次以隧道阵地为依托,与联合国军展开较量。他们在敌营上方反击了25次,在营下方反击了653次,牢牢钉在阵地上,创造了坚持防御作战的典范。战役期间,志愿军共出动山炮、野战炮、榴弹炮133门,火箭炮24门,高射炮47门,迫击炮292门,发射各类炮弹45万余发,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以来一次空前的野战化战役消耗的炮弹量。联合国投入了300多门火炮、170多辆坦克和100多架105毫米口径的飞机,发射了190多万发炮弹,投下了5000多枚航空空炸弹。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联合国军每天消耗30万发炮弹和500多枚空投炸弹。就双方伤亡而言,志愿军共击毙联合国军25000余人,其中美军5200余人。己方伤亡11,529人,其中4,838人死亡,6,691人受伤;根据美军的历史数据,19000名志愿军阵亡,9000多人伤亡(约2000名美国人,7000多名韩国人),其中1609人阵亡或失踪。如果只算双方公布的伤亡情况,上甘岭战役志愿军和联合国军的交换比是1.28: 1,大致接近。在只有3.7平方公里的战场面积上,双方2万将士阵亡,其中6000多人将生命永远留在了上甘岭上,可见这场战役有多惨烈。当时美联社称之为“朝鲜战争中的凡尔登”。林彪元帅后来形容得更狠:“未来的防御战,要像上甘岭上磨肉”。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联合国原计划仅用5天左右的时间攻占上甘岭两个高地,伤亡200人。结果战斗持续了40多天,伤亡近万人,但只攻占了一个高地的一小部分,完全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后来在回忆录中说:“我们伤亡8000多人,大部分是大韩民国的官兵。与我们的收益相比,这一损失大得不成比例。敌人损失至少是我们的一半,但我认为这场战斗并不成功。”就连敌人承认的失败,也凸显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上甘岭血战的价值。自此,中朝两军坚守阵地的信心大大增强,不再轻易放弃防守阵地。另一方面,联合国失去了在前线取胜的信心,不敢从事这种徒劳无益、毫无意义的斗争,从而彻底放弃了发动大规模进攻的企图。上甘岭战役后不久,范弗里特退役回国。恐怕是在这样的战场情况下无奈的选择。此后,双方攻防位置发生变化,中朝两军得以腾出手来大力加强东西海岸的反登陆作战准备,从战术到作战逐渐由阵地防御转变为大规模阵地进攻。回过头来看,中国从介入朝鲜战争开始,就一直力求在战场上歼灭联合国军的大量有生力量,从而使美国人无法承受损失,不得不主动退出战争。然而战争持续了两年,双方继续纠缠。直到上甘岭战役,这个目标才基本实现。从此,上甘岭成为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牺牲奉献、攻坚克难、取得胜利的精神图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6381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5-27
下一篇 2022-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