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抗衡中国在亚洲影响力提出的“大动作”,还没公布被曝已经缩水

美国为抗衡中国在亚洲影响力提出的“大动作”,还没公布被曝已经缩水,第1张

美国抗衡中国在亚洲影响力提出的“大动作”,还没公布被曝已经缩水

[编译/观察者网李环宇]5月20日,美国总统拜登正式开启了他的“亚洲之旅”。拜登此行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他提前释放了“印太经济框架”的消息。

然而,这个被彭博称为“抗衡中国在亚洲影响力”的大动作,在拜登发布之前就已经“缩水”了。

英国《金融时报》5月20日援引6名知情人士的消息称,美国和其他国家决定弱化公布“印太经济框架”时使用的措辞,以吸引更多国家加入。根据英国《金融时报》获得的公布稿,各国发表的声明中“开始谈判”的措辞将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表明各国正在开始磋商的一种状态,以便稍后开始谈判。至于具体措辞,英国《金融时报》称,美国官员尚未决定,白宫也没有回应媒体评论。

与此同时,拜登已经乘坐“空陆军一号”抵达韩国——这是他为期五天的亚洲之行的第一站。三天后,“印太经济框架”将在日本首都东京发布。

乘坐拜登的专机前往韩国京畿道乌山空美军基地。

很多国家都在问:我们应该签什么?

与拜登政府在安全领域推动一些议程不同,“印太经济框架”的推进过程可谓磕磕绊绊。《金融时报》指出,这一战略是美国为回应盟友和伙伴的批评而提出的,因为在过去一年里,印太地区的国家一直在敦促拜登政府制定一项经济战略。批评者还指责美国采取“只有枪没有黄油”的策略,给了中国发挥经济影响力的机会。

到去年年底,美国开始与印太国家就“印太经济框架”进行谈判。该框架的“四大支柱”包括:一是公平灵活的贸易;第二,供应链柔性;第三,基础设施和脱碳;第四,税收和反腐败。然而,拜登的团队发现很难说服许多东南亚国家和印度加入。知情人士指出,这些国家不认为这笔交易有多大价值,尤其是考虑到“印太经济框架”与进入美国市场无关。

但美国官员认为,“印度-太平洋经济框架”比传统的降低关税的贸易协定更适合21世纪。他们明确表示,传统的贸易协定已经成为美国政治中的政治毒药,使得人们很难签署授予市场准入的协议。

那么,这个“更适合21世纪”的框架是什么呢?其实连想签协议的国家都不知道。

5月20日,彭博引用美国驻日大使rahm emanuel的话说,亚洲国家要求更多关于“印度-太平洋经济框架”的信息。目前,除了更多关于进入美国市场的信息外,该协议不包含任何细节,所以其他国家的许多政府都在问美国,“我们应该签署什么?”

美国的成员也发现了这一点。报道称,来自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参议员在3月份的一次听证会上攻击拜登的贸易议程,并指责美国贸易代表戴奇缺乏谈判新协议的雄心。

伊曼纽尔大使本人也透露不出任何实质性内容。他强调了协议的象征意义,称协议推出后将进一步补充细节。“印太经济框架在经济领域表明,我们将永远是太平洋的一部分”。

伊曼纽尔视频截图

相关新闻

美国在乌克兰陷入困境。今年夏天,中美关系可能面临一场大风暴。

[文/邵善波]

华盛顿专门研究中国和气候变化的咨询公司荣鼎咨询(Rhodium Group)高级经理列瓦·古戎在美国《外交政策》网站发表的文章中指出,由于美国的对华政策及其在乌克兰的困难,中美关系很可能在今年夏天面临一场大风暴。丽娃·古戎的文章提供了一些事实和一些实际的观点和推论。虽然还是基于美国的基本认知和视角,但这个分析值得关注。

俄战影响深远广泛,是人人关心的世界大事。经过近三个月的发展,对于其本质和下一阶段可能的发展,社会上仍然众说纷纭,没有明确的结论和共识。这也在中国内部引起了强烈的意见分歧。

不可否认,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引发了全球政治经济的巨大震动,对全球地缘政治、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能源供应、粮食供应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仍在讨论和思考这一事件对全球政治、金融和经济的长期后果。

这一事件是被西方称为“独裁帝国”的俄罗斯擅自扩大领土和势力范围,还是被西方逼到墙角。为了自身安全,在多次警告西方后被忽视,被迫解决旁边出现的安全威胁。你可以对这两种说法做出自己的判断,但最好多看事实,少听宣传,避免建立在意识形态和感觉上。

军事装备

尽管许多国家和组织,特别是联合国,仍在努力阻止冲突的进一步升级,争取双方早日停火,但似乎效果有限,因为冲突的两大主角俄罗斯和美国似乎都不愿意或无法迅速结束冲突。

美国连同其盟友和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除了直接出兵(志愿军和雇佣兵除外),正在“全力”支持乌克兰的抵抗。你能“尽力”到什么程度,取决于俄罗斯遏制战略的有效性。

美国最近向乌克兰提供坦克和移动重炮,引发了俄罗斯对乌克兰基础设施的攻击,如火车站和发电厂,包括运输北约援助武器的车队,乌克兰的仓库和武器仓库。

从双方的动作来看,他们之间的互动是明确的。西方向乌克兰提供的军火支持升级,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升级。这些对策,至少到目前为止,似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俄罗斯的最大威胁是使用核武器。自然,西方极力渲染俄罗斯的这种“疯狂”行为。但实际上,美方很清楚俄罗斯提出的是使用“战术核武器”的可能性。这与我们所知的核战争有很大不同。美国应该完全明白,如果俄罗斯被迫使用战术核武器,他们只会在乌克兰领土上使用。这使得美国和西方除了强烈谴责,无法采取任何相应的行动,所以核战争不会发生。

俄罗斯使用战术核武器的底线似乎是美国和北约不能削弱和消除其在乌克兰的控制空权:即派遣北约的空部队参战或向乌克兰提供战机。俄罗斯有控制权空就不会输,乌克兰没有控制权就不会赢。结果美国不敢动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控制权空权。

现在战争已经进入第三个月,地面上发生的事情让大家很难理解双方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地理位置

事实上,俄罗斯正在巩固其在乌克兰东南部占领的土地和正在形成的陆上走廊。俄罗斯更有可能进一步夺取乌克兰黑海港口城市敖德萨,永久切断乌克兰与黑海的联系。俄罗斯没有在乌克兰其他地区采取任何攻势。

这一切可能才是俄罗斯特种军事行动的真正战略目标,而不是西方媒体所说的企图占领首都基辅,也不是想速战速决,控制整个乌克兰。这个目标最终会演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冲突,这应该是俄罗斯早就预见到的,或者至少是一种可能性。

有分析认为,在当前形势下,美国和北约继续支持乌克兰的抵抗,是为了继续这场打不赢的战争(因为美国和西方盟友不直接加入),这可能反映出美国试图借此事拖垮俄罗斯。但美国事前强烈要求俄罗斯停止入侵乌克兰,只是事后的一种策略,而这种策略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乌克兰战争拖得太久,七国集团更有可能在制裁问题上产生分歧。而能源和食品供应链的中断,食品和能源价格的飙升,使得美欧不得不面对的通胀问题雪上加霜。金融制裁将逐渐失效,关键商品出口禁令和地缘政治动荡将导致各国经济损失越来越大,这将加深西方联盟的分裂。

更需要关注的是这场战争对其他地区的影响。从突尼斯到也门的欧洲边缘国家一直处于极度不稳定状态,政治动荡无处不在。这些国家的政府在应对全球能源和粮食供应剧烈变化的能力上,远远弱于发达国家。他们没有物质储备来应对粮食进口的突然下降和能源价格的飙升。他们能否安抚不安分的民众是个大问题。他们没有心情听华盛顿和布鲁塞尔要求他们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的说教。他们的问题很快就会变成美国和西欧的麻烦,比如可能出现的难民潮。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事实,以及以美国为首的七国集团(G7)实施的无限制的强力制裁,让全世界都大吃一惊,尤其是中国。中美就这一冲突进行了激烈的辩论,但到目前为止,双方都能够理性地保持克制。

中国非常重视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尽力维护全球的和平与稳定,这对中国当前的发展非常重要。重视美国的投资和关键技术,与美国保持良好关系,自然是重要的一环。

源地图

面对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引发的美俄矛盾,中国采取了非常低调微妙的“中立”立场。一方面,中国坚持联合国的基本原则,尊重主权国家的领土完整,不干涉别国内政。另一方面,我完全理解俄罗斯因其周边地区的西方势力而对自身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中国也决定与乌克兰战争保持距离。虽然很多人认为中国可以起到关键的调解作用,但在美俄对立的战略目标下,中国在这件事情上能做的非常有限。

与西方媒体每天对战局的乐观报道不同,地面的实际情况可能对乌克兰非常不利。从乌军长期无力营救被困在阿佐英钢铁厂的残兵败将可以看出一些现实。

如果美国在乌克兰的企图暂时失败,美国将被迫扩大二次制裁的适用范围和力度,以迫使俄罗斯尽快承认失败。切断中俄经贸关系将是进一步向俄罗斯施压的有效措施,也可能是美国剩下的为数不多的“可用”措施。这将使中国处于美俄矛盾的境地,而这正是中国极力避免的。

无独有偶,美国政府即将推出一份对华战略报告。因为国务卿布林肯感染新冠肺炎病毒而推迟宣布的理由不能持续太久。

加在一起,已经脆弱的中美关系可能会被推入一场新的风暴,这是列瓦·古戎文章的主要论点。

美国国会近日通过了一项关于中国是否在美俄冲突中削弱美国制裁效力的法案,敦促政府密切关注中国在这方面的行动,必要时对中国采取反制措施。这是把美俄在乌克兰的冲突直接烧到中国家门口的最直接表现。如果这一法案得以实施,意味着美国将对中国进行第二次制裁。

造成这种一触即发局面的原因之一是美国将举行中期选举。美国朝野普遍认为,民主党处于劣势,将可能失去对两院的控制,使拜登政府成为跛脚鸭。2024年,民主党将失去白宫,欢迎特朗普回来。影响此次选举结果的问题将不可避免地是乌克兰局势。

不幸的是,遏制中国也会成为揣测美国选民意图的流行手段。拜登政府正面临来自执政党和反对党越来越大的压力。民主党和共和党都要求他进一步深化特朗普的对华政策,对中国实施更加全面和强硬的遏制战略。

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近日表示,白宫可能会取消部分产品的关税,以减轻美国的通胀压力。

战略的轮廓已经很明显了。美国将每四年审查一次特朗普时代的关税政策。美国方面已经发出声音,白宫可能会取消部分产品的关税,以减轻美国的通胀压力。一些中国人天真地认为,这是美国对华贸易战的失败,是中国的胜利。事实上,减税的大部分将是个人日常用品。调查的结果是,可能对一些敏感商品征收更高的关税,针对的是抑制中国发展的关键部件和仪器。美国的这些措施,准确地说,只能是放弃一些错误的、无效的手段,以便更有效地集中力量压制中国的发展。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也可能宣布对中国涉嫌的“贸易滥用”进行重新调查。白宫可能会在夏末发布行政命令,建立中国投资审查机制的第一步。

与此同时,美国金融监管机构正迅速采取行动,将所有不遵守美国证券交易所信息披露规定的中国公司摘牌。与一些业内人士的乐观不同,美国金融监管机构和中国监管机构在这个问题上达成妥协的可能性不大。

美国对中国的出口管制也可能进一步收紧。在商务部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之际,其工业和安全局被要求澄清哪些新技术和关键技术被禁止出口到中国。有了乌克兰冲突期间联合行动的最新经验,美国很可能会利用形势迫使七国集团和其他伙伴采取一致行动反对中国的技术出口管制。

中国能不能避免美国因为乌克兰事件而实施的第二次制裁,不是中国主动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不可能完全顺应美国的要求,大幅减少与俄罗斯的经贸往来,尤其是在美国不断加强对中国的遏制,企图减缓中国发展的不友好情况下。如果美国对中国进行第二次制裁,虽然这是乌克兰事件的余震,但其影响可能不亚于乌克兰战争本身。

现在美国试图面对新的世界局势,试图维持其霸权地位,并巧妙地抵制正在出现的多极世界新秩序。在这个过程中,美国面临着一个重大的考验:为了减缓中国的发展,对中国实施更多的压制措施,美国会愿意承担自己的伤害吗?还是选择改变自己的战略思维和背后的战略认知,改变对华政策,在全球经济摇摇欲坠,脆弱的中等国家和地区可能陷入政治动荡,以及美国自身内部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困境的时候?

这对美国本身的国家运动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决定。至少到现在,或者说相当一段时间内,没有这种变化的迹象和可能,一场中美之间的政治风暴正在逼近。

美俄在乌克兰的战争引起了美国国内的各种逆反心理。在进一步迫害俄罗斯的要求下,它可能会对中国采取第二次制裁,迫使中国配合其对俄政策。此外,美国正在把中国作为最大的对等竞争对手,并准备加强对中国的遏制政策。所有这些都表明,今年夏天中美关系将面临严峻考验,中国不能低估这一挑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59145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12
下一篇 2022-09-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