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太经济“诓”架,虚实几分?

印太经济“诓”架,虚实几分?,第1张

印太经济“诓”架,虚实几分?

源地图

拜登结束东亚之行,期间开了很多“小圈子”会议,编了一个大“筐”。

这个“篮子”是拜登当地时间23日在日本宣布的一个“大项目”——不是订单合同,不是自由贸易协定,而是一份名为“印太经济框架”(IPEF)的文件。

为什么是“筐”?因为,除了一些模糊地带和空笼统的限定词,公开文件中很少有具体规则、谈判原则、推进时间等实质性内容。

同一天,除了美国,另外12个国家推出了这份框架文件。

各个国家的会议热闹非凡,我却忍不住半信半疑,三心二意。我想走在前面,看看一次又一次想“重返亚太”的美国这次能做些什么。

毕竟,美国与11个国家历经8年苦心谈判达成的上一个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曾被美国毁于一旦的先例仍在眼前。

屡次退货,屡次反悔,屡次“退货”,屡败屡战。如果你看美国的这个空 hole框架文件,最好有个单独的名字——“印太经济框架”。

23日,白宫发表了《印度和太平洋地区经济繁荣框架声明》,标题只有704个字。

这704个字的描述,距离拜登2021年10月在东亚峰会上首次提出“印太经济框架”一词,已经过去了7个多月。

作为印太战略下的经济安排,“印太经济框架”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奥巴马政府推出的被称为“重返亚太”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许多分析人士还认为,“印太经济框架”是拜登版的TPP。

但此后,美国除了在今年2月发布的《美国-印度-太平洋战略》中提到要将该框架作为实现“促进印太地区繁荣”目标的重要工具,以及未来两年要实施的十大核心行动外,并未发表任何更具体的内容。

因此,直到第23号声明宣布的三天前,一些政府仍在问,“你到底想让我们加入什么?”

然而,23日这份短短一页的声明仍然含糊不清。74个字。综上所述,除了公平灵活贸易、供应链弹性、清洁能源、脱碳和基础设施建设、税收和反腐这四大支柱之外,没有更具体的规则。

印度-泰国经济框架

虽然“印太经济框架”看起来像一双空的袋子,但目前这个“篮子”对美国最大的用处可能是“模糊性”。

模糊,首先是为了“打消”一些国家的疑虑。

在23日的视频会议上,包括印尼和韩国在内的多个国家都提到,不应将这一经济框架作为遏制其他国家或使供应链脱钩的工具。

23日,在“印太经济框架”发布后的记者会上,有记者问中国将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声明中选择了两个词来搪塞,称“我希望保持经济的‘包容性’和‘多样性’。”

即使“司马昭之心”落在纸上,它仍然需要被隐藏起来。否则,这显然是在强迫人们选择立场。

含糊不清,进一步掩盖美国的自私。

与TPP相比,“印太经济框架”,仅仅是它名字中的“框架”二字,就让人不明所以。

为什么不是“协议”,而是“框架”?沙利文做了解释:

“印太经济框架”是21世纪的经济安排,旨在从制定数字经济规则、确保安全灵活的供应链、帮助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和清洁能源转型、提高透明度、公平税收和反腐标准等方面应对21世纪的经济挑战。

所谓“框架”,其实就是一篮子“规则”和“标准”。更注重“规则”和“标准”的制定,也是IPEF与TPP的最大区别。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屠新泉向谭解释说,美国当初设计TPP,就是为了建立自由贸易区,开放国内市场,通过降低关税来转移自己的利益,换取自己在地区经贸上的领先地位。

这一次,“印太经济框架”只字不提市场准入和关税减免,根本不肯放弃自己的利益,却又向其他国家祭出一篮子“规则”和“标准”,意思是“空手套白狼”。

当然,前提是先把国家拉进集团。

为此,美国还“特别”设计了入盟规则:各国不必全部参与四大类,只需以模块化的方式参与其中一个支柱,但一旦选定具体类别,就必须无一例外地遵循自己同意的内容。

《金融时报》还透露,23日“印太经济框架”声明的最初措辞是各国将“开始谈判”。最后,拜登政府刻意弱化了“开始谈判”的表述。

“开始谈判”变成了“集体讨论”,也是想以一种模糊的方式吸引更多的国家加入。

虽然眼下要摆的摊子还是图纸,但美国人的计划是先招揽顾客,然后再装修、加桌、上菜,为时不晚。

23日,在与美国启动“印太经济框架”的12个国家中,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是美国印太小圈子“四方安全机制”的核心成员,此外还有新西兰、新加坡等7个东盟国家。

但这些国家能否真的坐到一张桌子上,变数还很大,关键还要看接下来的谈判。

一直密切跟踪“印太经济框架”的泰和智库研究人员告诉谭竹,美国“印太经济框架”的谈判原则还很模糊。好像谁想来都可以。在对“印太经济框架”缺乏具体理解的情况下,如果真的要启动谈判,各方都可能面临麻烦。

或者说,很多国家在承诺具体义务的过程中被“劝退”,只剩下美国的几个盟友;

或者说,由于不同的成员,不同的承诺和规则,出口商和投资者将面临一个混乱的局面,合规将变得极其复杂。

在目前公布的《印太经济框架》中,美国已表示将对数据标准、绿色标准和劳工标准设置相当高的门槛。

对于越南、马来西亚等出口型国家来说,无法从美国获得开放市场、降低关税的优惠待遇,被迫满足美国在基础设施、清洁能源、数字贸易等方面的高标准,可能损害其经济竞争力。

如何协调这些矛盾,本身就是一个难题。

源地图

和印度加入“印太经济框架”一样,可能面临达标的问题。因为按照印度目前的情况,可能连一个完整的支柱都很难加入。美国在设计TPP的时候,并没有打算让印度加入,也不希望它成为APEC的成员。印度也在2019年拒绝了RCEP。

但这一次,美国为了让“印太经济框架”名副其实,特意邀请印度加入,为以后的谈判埋下了隐患。

要知道,TPP从开始谈判到达成协议用了8年时间,当时各国都表现出了极其强烈的加入意愿,积极谈判。

换句话说,即使各国就承诺和规则达成一致,这个框架能否顺利通过国会并具有法律效力也是另一个问题。

目前,美国国内政治两极分化严重。不仅共和党因为党争而强烈反对这一“框架”,就连民主党内部也存在分歧。

在美国通胀飙升的情况下,要求美国工人接受开放的市场准入,增加与外国的贸易自由度,会显得与拜登为中产阶级服务的外交政策和制造业回归美国生产更多产品的要求相矛盾。

在一些美国官员的口中,TPP这个传统的自由贸易协定已经成为美国的“政治毒药”。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

为避免框架在国会论证过程中被“打回去”,拜登明确表示不会将谈判结果提交国会批准。这意味着所有谈判达成的协议都没有法律效力。

反观TPP,奥巴马政府在2015年拿到了有效期至2021年7月1日的贸易促进权,在法律上给TPP“加了一层保险”。

贸易促进权是指国会授予总统与其他贸易伙伴谈判和签署新贸易协定的权利。国会要么批准要么拒绝这些贸易协定,并且不能修改其内容。

然而,在2021年到期后,国会一直没有再次授权。这意味着拜登政府的“印太经济框架”只能提供一种松散的伙伴关系,无法达成像TPP那样广泛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贸易协定。

泰国接着问,如果只是总统的一个行政命令,那么拜登的执政只剩下两年,之后框架还会存在吗?

几乎所有东盟国家,包括当天签署协议的新加坡和印尼,都还在质疑“印太经济框架”的不可靠性和挑起地区政治对抗的危险性。

在诸多疑惑和不确定中,“印太经济框架”的不确定命运就像一个一触即散的“篮子”,很难扣紧。现在身处其中的国家,大概还没热就散了。

要知道,之前,美国可是花了很大力气才把这七个东盟国家聚拢过来的。

就在拜登政府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的一周前,曲折的美国-东盟特别峰会终于在华盛顿召开。

在启动仪式的13个国家中,东盟国家占了近一半(7个)。这两项活动安排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峰会前,美国邀请东盟国家,抬“轿子”,然后宣布启动框架。如果东盟国家不加入,无异于在全世界面前驳了美国的面子。

虽然表面上没有“撕破脸”,但一些信号多少可以透露出美国在框架幌子下的真实态度——在美国-东盟特别峰会后,美国拿出了1.5亿美元的重磅拨款计划。

此外,这笔钱应该在10个东盟国家之间分配。与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批准的数百亿美元军援法案相比,这不是帮助,而是极大的侮辱。

这些对东盟国家来说并不是不知道,但框架的模糊性给了很多参与起步阶段的东盟国家更多的观望空间。但是,历史和现实都很清楚。东盟国家下一步的选择,甚至这个框架的未来走向,都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参照系。

从历史上看,这不是美国第一次拉拢东盟。

中国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徐立平告诉谭竹,早在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就选择了“经济合作”来控制这些东南亚国家。

美国在资金和技术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只把东南亚国家当成廉价的劳动力市场、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产地。

东南亚付出了巨大的环境和劳动力成本,却换来微薄的利润,未能建立起自己完整的工业体系。

习惯了产业链上游的美国,即使在“拉拢”,也依然不把东盟国家的发展放在第一位。

事实上,一些正在进行的合作比愿景更加务实。

目前,东盟国家是亚太地区贸易和投资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亚洲自贸协定的数量已经占到全球自贸协定的一半以上,亚洲的经济网络越来越密集,尤其是今年生效的RCEP,使得这种联系更加紧密。

以下数据是最直接的解释:

15

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内,15个成员国包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它们基本上是彼此的第一大或第二大贸易伙伴。

1.35万亿

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达到1.35万亿元。即使在疫情背景下,2020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仍逆势增长,中国-东盟贸易指数继续攀升,达到241.09,比疫情前的2019年增长39.57。

部分亚太国家双边进出口贸易总额

1000亿

在RCEP的推动下,东盟的数字经济规模将在2030年达到1万亿美元。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预测,未来三年,东盟将进入数字贸易的黄金时代。

由东盟发起并主导的RCEP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发展潜力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RCEP不仅实现了区域内国家在产业链上的深度融合、协调和互补,而且在丰富的民族构成中充分展示了其非排他性、非预设准入门槛和条件的特点。

不仅贸易增加了,而且亚洲本身占主导地位的RCEP也最大程度地平衡了该地区各国的国情,实现了真正的包容。

与TPP或“印太经济框架”寻求设定极高的数字标准以维持数据垄断地位不同,RCEP机制旨在解决数字鸿沟,实现对发展中成员的技术援助和能力建设的政策目标。

与IPEF相比,谁在实践真正的多边主义一目了然。“忽悠”亚洲没那么容易。

没有人比亚洲更清楚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未来。亚洲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规则,不需要被别人批评,更不需要被别人破坏。

“印太经济框架”是扰乱地区合作的设计,是胁迫地区国家的工具。

无论美国如何搅起疾病风险的波澜,亚洲国家都会引领自己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谁也阻挡不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57842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11
下一篇 2022-09-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