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插图引争议,负责设计者身份被扒,人教社回应大快人心

人教版数学插图引争议,负责设计者身份被扒,人教社回应大快人心,第1张

人教版数学插图引争议,负责设计者身份被扒,人教社回应大快人心

人教版数学教材中的插图引发争议,并在网上持续发酵。

从曝光的小学课本插图中可以看出,孩子的眼神和表情透露出迷茫、懒惰、眼距宽、眉毛高,嘴巴根本不是正常的嘴巴。

还有插画,连孩子的私处都露出来了,画风还挺奇怪的,连书里老师的图都有。

另外还有一个插画版的幼儿园,小朋友尝到了汗水的味道,看了之后不得不汗颜。

这种插画也引起了家长的不满,有的直接翻开孩子的数学课本,发现是真的。许多家长担心这种插图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图是谁负责画的?很快,负责设计师的身份就被扒了出来。

有网友透露,这些图片是北京某设计工作室拍摄的。负责人叫吴勇,毕业于原清华美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吴勇

吴勇是著名的设计师,也是业内的佼佼者。发酵结束后,吴勇表示自己并没有低价转包,而是把这些当做自己的代表作。


吴勇

对他来说,把唐氏综合症和斜眼症的孩子的形象纳入课本,似乎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吴用曾在采访中说,国民素质不高,欣赏不了美育。他说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差距很大,所以很多人都是“美盲”。

这种把国民审美水平和国民素质挂钩的说法,本身就不成立。

翻看人教版的语文教材,人物插图脸型圆润,五官正常可爱,插图背景中国风十足。


人教版语文教材插图

虽然每个人的审美不同,但我们还是能分辨出美丑的区别。如果你分不清,请不要误导中国孩子。

数学课本上的插图,因为眼神的怪异表达,引起了网友的讨论,很多家长担心孩子会受到影响。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之前的教材。在以前的教科书中,插图如《月夜行刺》、《杜甫望天》、《宋武打虎》等。仍然记忆犹新。这些人物在设计上看起来很美,没有对比也没有坏处。


月夜中的荆棘插图

这些插图都是著名艺术家的名作,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用这些教材的孩子都是80后、90后。明明时代在进步,怎么教科书就开始退步了?

也有网友说,怕出问题就不用插图了吗?

其实插画也有它的作用。更醒目,更生动,更容易打动孩子的心灵。

插画很可能会建构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和想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他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所以插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家都希望看到一个符合主流审美的积极阳光的画面。

对此,人教社也积极听取公众意见,表示将积极研究并重新绘制相关教材的封面和插图。这样的回应真的很受欢迎。


人教社回应

如果当时听听孩子和家长的声音,就不会引起这么多争议。

相关阅读

“人教版”数学课本上的插图很难看。是我们太敏感了吗?

最近看到两个有趣的热搜。

只是很多人抱怨人教版数学教材里的插图太丑了。

丑到“思想渗透”的地步。

我们来看看在一起有多奇怪。

这几张图讨论最热烈,公认最丑。

如你所见,它看起来确实有点奇怪。

线路也很简单,来回都是套路。

素颜和“美”根本没法比。

还有人说这个小个子得了重病,是这样的:

无意冒犯,但真的很像。

其他版本的教材封面都是用同一个模具,大字配小字,看起来很生硬。

比如这本数学课本,左上角区域排列了10种小球。

用橙色和绿色,逻辑不讲颜色。

还有紫色背景,金色字体,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所以数学不好的原因找到了。

也有不少人批评教材设计者太敷衍。

还有一个笑话在流传。

资金可能也是一个问题。五河麒麟也发文说是价格因素。

但是设计美学本身就是一门在有限条件下创造无限可能的科学。

看看上世纪初的课本。

这套教材诞生于清末废除科举制度、提倡新式教育之后。

虽然它是黑白的,但有许多适合该场合的插图。

说到旁白,重点是人物肖像,笔法有幽默感,比如这个:

认识雪花,上面是文字描述,下面是雪花的结构图。

长城的描述还将附有一张张长城的图片。

20世纪90年代,教科书的封面是这样的:

小字大图的设计非常抢眼,插画柔和统一,非常好看。

后来画中的孩子朝气蓬勃,很阳光,让人向往。

尤其是瓜田的《年轻的闰土》堪称经典。

后来经典一去不复返了。

现在大部分人应该都用过这个版本的教材了。

黑、白、底色虽然不好看,但整体清新。

再次,对比新中国成立以来mainland China使用的教科书的变化:

不难看出,每一个舞台的设计都具有时代气息,符合时代审美。

出版社一直在悄悄地做出改变。

所以,既然现在大家都觉得不够好看,那种感觉可以再讨论。

而且说起来,一直在抱怨教材里人物的审美。

几年前,出版商塞布丽娜将自己孩子的小学一年级课本与三十年前的小学课本相比较,感叹道:

mainland China现在的小学课本丑到让人想哭!!

看对比图。它闻起来真的像廉价塑料。

一些媒体一直在引用其他国家的小学课本来呼吁对课本设计的重视。

前方高能,大风暴正赶往现场。

这是一本日语教科书。字体、版式和图片都经过精心设计。

中国台湾省的教科书也不好看。后来,他们推出了一项名为“审美细胞”的教科书改革计划。

这是设计之后的,大家可以欣赏一下。

韩国的初中课本封面比较流行,大量的拼贴和色彩对比手法,看起来很时尚。

说到韩语教材,还有一个有趣的事情。

据说有一段时间,韩国的教科书审美脱节,学生开始自己改革。

欧巴必须穿西装。

美丽必须睁开眼睛。

十岁的年轻,露出我的大腿。

丑的人被眼镜挡住了。

如果你不是美女,你可以选择在韩国当帅哥。

打扮得像个潮人。

锥子脸很有存在感。

终于知道为什么韩国的塑形行业发展起来了,从课本开始就卷起来了。

话说,我们没少折腾杜甫...

很好玩很好玩,虽然课本上的一个插图和结果比起来作用不大。

一本好看的教材培养不出国际美学大师。

但是,把美育渗透到课本插图中,或许是提高孩子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一个思路。

正如廖华莱士所说,“美在凝视者的眼中。”

《史记·严观列传》中也有这样一句话:“粮仓知礼。”

在古代,我们过着粗糙的生活,没有时间去考虑美的意义。

现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审美水平也需要不断提高。

在生活中发现美,并将其融入生活。

研究发现,儿童的审美敏感期发生在2.5岁至5岁之间。

周围的环境,成人世界的知识,自己的衣服服饰,我们课本上的插图,都会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审美标准。

然后按照自己的“审美”标准去模仿和打造自己。

尤其是涉及到儿童性教育的教材,更是要有审美的绘图。

之前有家长反映插画不合适。

现在这本教材也有类似的问题。

总有“眯眼”的说法,一个摄影师的作品争议。

前段时间有个新闻说佛像要修了,结果变成了一只美羊羊。

以及谁也说不准的“中韩英伦风”的时装设计。

我不知道如何向客服描述。

当然,这涉及到很多因素。

但一切的出发点都是审美问题。

审美真的是会影响一生的东西。

是时候提起这种精神了。

如果对教材中的图纸有意见,也可以在评论区交流。

-完毕-

图像和数据源:

“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引争议。网友表达眼神怪异无美感”,《新黄河》,2022年5月26日。

有了美学课本,就能学会欣赏美,《复旦人物周刊》2016年10月18日。

30年来,小学课本越来越丑。孩子的审美在哪里?,塞布丽娜,2017年9月19日。

教科书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审美能力。》,标志学院,2018.09.05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57676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11
下一篇 2022-09-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