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操纵证券市场

涉嫌操纵证券市场,第1张

内幕交易大案曝光:券商员工操纵24个账户,配资9亿炒股巨亏5200万

源地图

本报讯(chinatimes.net.cn)记者陈峰见习记者邱莉北京报道。

猛操作如虎,一看收益还是负数。曾经的“打工皇帝”唐骏,时隔五年再度在资本市场崭露头角。这次还牵扯到一个70后券商员工。当时在广州证券上海分公司工作的唐疯狂投资9亿元,内幕交易“唐骏概念股”鑫茂科技(现更名为“富通信息”)巨亏5251万元。日前,证监会连续发布4条行政执法信息,上述券商从业人员被禁入证券市场10年。

广州证券于2020年被中信证券收购,现更名为中信证券华南有限公司。

中信证券北京分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广州证券员工内幕交易案发生在广州证券并入中信证券之前,不便评价。不过中信证券在这方面一直很严格。严禁触碰执业红线,员工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控制24个账户配置9亿股

2020年6月,上交所发文宣布微创网络在科创板“失戟”。招股书显示,这家IPO失败公司的第四大股东是a股上市公司天津富通鑫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茂科技),持股比例为10%,而实际控制人是唐骏,有“打工皇帝”之称,曾帮助比尔盖茨、陈天桥、陈发树三大首富,创造了创纪录的日薪50万。

2016年,鑫茂科技董事长认为微创网络是一个很好的收购标的,双方重组可以帮助公司发展。由于对接资金的需求,我联系了广证上海分公司唐,完成了基金的初步方案。

2017年5月24日,“鑫茂科技”公告停牌,称控股股东正在筹划与公司相关的重大事项。同年11月24日宣布复牌,称以1000万元收购微创网络10%股权,并表示将继续推进本次重大重组。

至此,鑫茂科技收购微创网一事尘埃落定。根据2005年《证券法》规定,本次重大重组属于内幕信息,不晚于2016年10月20日形成,2017年8月8日公开。某券商员工唐就是知情人之一。

作为证券从业人员,唐自然没有股票账户,但为了交易鑫茂科技,券商员工居然打起了“配资”的主意。

据证监会调查,唐利用多达24个账户进行内幕交易控制,按照1:3至1:5的比例进行资金调配,提前大量买入鑫茂科技股票。保证金来自唐。

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唐控制账户累计买入鑫茂科技股票1.25亿股,累计买入金额近9.45亿元。

巨额亏损5200万元重罚

但最后是平局空,很多参与鑫茂科技5年前重大重组的内幕交易者都没有获利。

2017年11月24日发布复牌公告后,鑫茂科技继续大跌。当年12月29日,其股价一度跌至4.07元。与停牌前的最高点8.59元相比,其股价接近腰斩,振幅达59%。

源地图

证监会披露,操纵期间,账户组亏损5251万元,唐控制账户在鑫茂科技复牌后全部卖出,卖出金额约8.92亿元,未实现盈利。

证监会认为,证券公司员工唐在本案中直接参与了设立基金收购微创网络股权的过程,并知悉相关内幕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唐某”账户组进行配资,在内幕信息公开前大量买入“鑫茂科技”。虽然最终交易出现亏损,但严重扰乱了证券市场秩序,违法情节严重。

证监会决定对唐采取四项处罚措施:一是罚款60万元;二是采取证券市场10年禁入措施;三是禁止在其他任何机构从事证券业务或者担任其他上市公司、非上市公众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职务;4.在禁入期内,不得继续在原机构从事证券业务,不得担任原上市公司或非上市公众公司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此外,证监会同时披露的另外两起行政处罚,均因其在内幕信息公开前参与交易鑫茂科技,最终均被处以60万元罚款,再次给广大证券从业人员敲响了警钟。

史静律师事务所刑事诉讼与法律事务部主任张力文对《华夏时报》表示,《证券法》规定了9类内幕信息,包括证券交易场所、证券公司、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证券服务机构的相关人员因职务和工作关系可以获取内幕信息。广州某证券从业人员唐的内幕交易行为属于上述规定,唐属于内幕人员。内幕交易除了证监会给予处罚外,还会构成内幕交易罪,属于犯罪行为。从监管到行政处罚、刑事处罚,是对内幕交易的多维度处罚。

广州证券的前世

中国证券业协会官网显示,唐于2016年8月加入广州证券上海分公司,但于2017年2月后离开广州证券,从证券行业“消失”。

广州证券是一家老牌区域性券商。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至2019年,广州证券营收分别为29.45亿元、17.43亿元、12.61亿元和8.17亿元,呈明显下降趋势。

净利润是断崖式下滑。2016年归母净利润9.64亿元,2017年净利润2.39亿元,同比大幅下滑75%。后来直接亏损,2018年和2019年净利润分别为-2.48亿元和-2.79亿元。

源地图

2020年广州证券扭亏为盈,现中信证券华南公司,原名广州证券,自纳入中信证券财务报表合并范围至报告期末,2020年实现营收9.51亿元,净利润2.02亿元;2021年营收8.58亿元,净利润2.58亿元。

广州证券虽然是老牌券商,但发展始终不温不火,行业排名在中游以下。中国证券业协会会员信息系统数据显示,广州证券2017年排名第38位,总资产402.91亿元,营收17.43亿元,同比下滑40.8%,排名第46位,净利润排名第66位;2018年总资产434.85亿元排名第35位,净利润排名第90位,遭遇滑铁卢。不仅是广州证券,近八成上市券商2018年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寒冬之下,头部效应越来越明显,前20名券商收入占比74%。

对此,券商上演了新一轮并购潮。其中,中信证券134亿收购广州证券100%股份一事在资本市场引起轩然大波,甚至引起上交所问询:为什么要收购亏损的BBB广州证券?

事实上,广州证券一直处于动荡状态,连续多年大幅亏损。不仅业绩下滑,监管还多次下发自律监管措施。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广州证券因“为协议转让企业提交做市报价服务申请”问题被全国股转系统点名批评;2016年被监管部门查处负面行为,被股转系统定性为“例行检查未尽职”;2018年,因违反从事证券经纪业务时“证券公司不得以不正当竞争手段开展业务”的规定,再次被采取自律监管措施。

编辑:闫辉编辑:夏神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57239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11
下一篇 2022-09-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