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封控的日子,我在小区找到种植物!”在它们身上我看到了生生不息→

“被封控的日子,我在小区找到种植物!”在它们身上我看到了生生不息→,第1张

“被封控的日子,我在小区找到86种植物!”在它们身上我看到了生生不息

近日,一篇名为《封存57天后,小区内发现84种草药和43种野菜》的文章在社交媒体上广为刷屏。

源地图

有人疑惑,谁说植物分类学产生人才危机?师父就在眼前;也有人说,长期的居家隔离情绪会有些懈怠和压抑,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些人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做出“可爱”的事情,视角不同,心情也会不一样;更多的人是好奇。为什么这篇文章的作者能在小区里找到这么多植物?TA是谁?植物学家还是局外人?

记者联系到文章作者包艳,她是一位在上海工作生活的80后。从3月21日到5月中旬,从万物生长的春天到万物繁盛的夏天,他把镜头对准小区里那些“隐蔽的角落”,记录那些野生植物的生长历史,看到众生。

现在,突如其来的“出圈”让他大吃一惊,源源不断的消息和媒体邀请,让他在家里住久了,有点“社交恐惧”。

在文章的最后,他写道:“他们不会因为被称为‘野草’而沮丧,也不会因为被做成‘连花清瘟’而兴高采烈。作为生命本身,他们总是认真、冷静、清醒地对待和关注生命本身。疫情终将过去,围堵终将结束,这座城市的绿色景观必将焕然一新。但只要这个环境能孕育生命,总有一些它们的种子随风飘荡,生根发芽。”

他说这样做会拉近他和大自然的关系。生活终究会回到过去,但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也许我们的一些思维和生活方式已经完全改变了。

以下是宝颜的故事:

57天发现野生植物86种

很多人最好奇的问题是我住在上海的哪个小区?怎么会有这么多奇怪的野生植物?答案揭晓——浦东新区金阳新村五街坊。

宝颜所在社区的谷歌地图

自从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后,我们小区的绿地就被忽视了,各种野生植物都抓住机会疯狂生长。

起初,我只是出于好奇收集它们。5月4日,我突然有了详细调查这些野生植物的想法,这既是一种享受,也是对这段“奇怪”时光的纪念。我开始系统地收集、记录和探索草坪、树根、林荫区、停车场和一些人们通常不喜欢的角落。

在废弃的角落里,也隐藏着惊喜。

小区道路上随意生长的植物。

5月16日是我被关在小区的第57天。那天早上六点,我像往常一样起床,洗了把脸,出去调查野生植物。考虑到好找的东西都找到了,不好找的都在一些比较偏僻的角落,我开始在小区里探索更多的隐秘角落。我的这个举动也频频引起邻居的注意。然而这一天,我发现了9种,而在这57天里,我一共发现了86种野生植物。我从来没想过小区里会有这么多野生植物,心里还是很激动的。

源地图

为了拍出适合存档用的照片,我经常需要在屋子里反复跑来跑去寻找合适的植物,然后用各种瑜伽的方式弯腰寻找合适的角度。我不是专业的植物学家。在我的“寻宝”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我不熟悉或根本不知道的植物。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都会先用图像识别软件帮我匹配相似的植物。回家后,我会在中国植物科学数据中心和中国虚拟植物标本馆的网站上更详细地对比数百张样图和数据。

暴风岩拍摄的一些野生植物照片

5月16日成了我详细调查野生植物的最后期限。停下来的原因是我觉得如果继续找下去,还是能找到的,所以不会有尽头。我的出发点并不是要把小区里的野生植物都吃光,只是为了在那段时间里玩得开心。既然都解封了,就该开始整理分类了。

岩手写的植物笔记。

我为这86种植物制作了思维导图,还标明了它们的编号、科属和拉丁名。我对植物的热爱,让我一旦心中有了一点新的想法,就把它烧掉。之后我得到了更详细的,总结了一些有趣的发现。比如这86种植物中,6种有毒,7种被列入外来入侵物种名录,84种可以入药,当然还有43种可以食用。我自己也尝过一些。

植物岩石设计思维导图

我吃的第一种植物是菊苣。菊苣在小区里长势很好,绿叶看起来很新鲜。当时觉得不吃太可惜了,而且作为东北人,我喜欢吃酱菜。于是我在角落里挑了一些还没消毒的菊苣,一遍又一遍的在家里仔细的洗,蘸着大酱吃。我还试着在三明治里放了点菊苣,很清爽。

岩石是用社区里采摘的植物做成的三明治。

另一种是黑木耳。疫情发生前,我发现我们小区有黑木耳可以采摘,封闭管理期间越长越多。这种木耳和东北的木耳不一样。吃起来酥脆,而我家乡的木耳大多有浓浓的Q型口感。吃自己种的菜,说不出的开心。我认为这是一种天赋。那一刻,我觉得自己不是在一个社区,而是在一片森林里。

黑木耳生长在社区

为什么我会对能不能吃做出这么奇怪的分析和总结?是因为我觉得这是很多人面对植物的第一反应:能不能吃,有没有用,有没有毒,趋利避害...面对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反应和态度可能以后会发生变化,我觉得这个更重要。

继续用你的心向内挖掘

我从小就对植物感兴趣,从初中开始就更加痴迷。那时候我会定期买一些和植物有关的杂志。我一拿到手里的杂志,就会快速阅读,对植物的知识如饥似渴。记得高三的时候,课业很重,我会抽出时间做一些植物笔记。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挺疯狂的。

高燕第三年做的植物笔记。

高考结束后,我第一个志愿园艺专业没有被录取。那时候,我对自己想做什么样的工作,未来过什么样的生活,一点概念都没有。我只知道我先上了大学。就这样,我学习了自己不喜欢的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期间,我对研究植物还是有很大的兴趣,经常在学校或者校外的公园里研究植物。

我和很多人一样,毕业后没有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而是去了市场和零售。但是越做越糊涂。每天忙的连自己喜欢的植物都顾不上。整个人都在全心全意的工作。最后,我决定遵从自己的内心,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

现在,我的主要工作是设计、制造和销售具有印度传统工艺的手工编织和印花织物,以及床上用品、桌布和靠垫等家用纺织品。我在浦西延庆路也有自己的工作室,半开放式,设计师经常选面料。因为事情比较小,知道的人不多。

宝德工作室

也是因为这份工作,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观察植物。1998年从东北老家来上海复工,正好赶上万物生长的春天。早春的上海依然寒冷,但是植物已经等不及了。他们开始起飞,我当时也在关注他们。小区封闭管理后,可去的地方就只有这么多了。当你被困并被包围在一个空的房间里,你想向内挖掘,自然会关注周围的植物。

源地图

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无尽的生命

5月27日,我在个人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上发布了一篇名为《封存57天后,小区内发现84种草药和43种野菜》的文章,没多久这篇文章就获得了2000+的阅读量。当时还跟朋友说,看能不能达到3000,有多少人会喜欢。没想到的是,这篇文章的阅读量居然达到了10万+。

因为我的个人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无法留言,很多网友通过我过去的业务微信号和我淘宝店铺的客服功能找到了我。他们和我讨论布料、手工艺品和植物。疫情期间,我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热情地和人打交道了,心里有些压力。但是能认识这么多志同道合的新朋友,让我很开心。

石榴生长在地块上

就我而言,我之所以能这么认真地记录植物,除了喜欢之外,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我认为植物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我可以和这些植物相互欣赏。在这个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营养和乐趣。虽然隔离会切断我们与外界的很多联系,但我们并没有切断与大自然的联系。这一次,我甚至加强了这种联系,收获了很多感悟。

日本鹌鹑的种子形成一个精致的多面体,看起来就像蒲公英一样好看。

正如我在微信官方账号的文章中所写的,与杂草世界的相遇,是疫情中的意外收获。这些植物有自己的习性、特点和经历。虽然有些人认为他们是无用的“杂草”,他们的最终目的地可能会被灭绝,但我可以在他们身上看到无尽的生命。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牛强谭邓芳(实习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56862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10
下一篇 2022-09-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