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还在等,届学生已在“备战”

届还在等,届学生已在“备战”,第1张

2022届还在等offer,2023届学生已在“备战

作家汪峰,田汉

编辑钟颖佳

图当视觉中国

晚上9点,小莹交上了最后一版设计稿,结束了她为期一天的网上实习。她没有休息,而是打开招聘APP,开始筛选招聘岗位。

小莹是北京某大学设计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近两年多来,延迟开学、封闭管理已经成为很多大学生的常态。有些人匆匆离开校园,就走出了学生时代,以学期为单位的时间概念逐渐模糊…

又是一个毕业季。过去的三四个月,本该是春招的黄金时间。然而,由于今年部分一线城市疫情严重,不少企业停工停产,春招“遇冷”,叠加经济下行,不少大企业裁员。小莹的求职之路尤其坎坷。

北京某211大学二年级学生西西最近也在找公司实习。求职的战场不再是应届毕业生的专场。一些大公司的招聘会提前接受2023届的毕业生,也就是明年毕业的非应届毕业生也可以通过暑期实习来参加面试,提前“占位”。

与他们相比,虞照的心态相对轻松。本科毕业后顺利读研,七年没有经历过实习和求职。然而今年,他却在“考公”的优先权上落选了。现在,虞照得到了一家中小型公司的录用通知。

2022届高校毕业生1076万人。无论是延迟就业还是提前实习,每个人的求职故事都成了时代洪流中的一朵浪花。

从实习到就业

小莹的专业是设计,当她出于个人兴趣找工作时,她主要选择了设计职位,但竞争似乎很激烈。

某大型互联网公司面试时,HR问“你会用数据分析软件吗?”这大大出乎小莹的意料:“现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分析数据吗?”这次面试的结果是不成功。

小莹目前在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设计岗位实习。“我现在实习的公司没有承诺提供,但是我入职的时候说会有机会留下来。现在同组四个实习生,只有一个预留名额。每个人都想留下来,所以每天的工作都会很‘投入’。晚上八九点下班很正常。”

对小莹来说,找工作给她带来了一点焦虑。一方面,时间不等人,毕业在即,但是进出学校和公司都不方便。在这样的情况下,出去面试或者线下实习都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父母和亲戚都认为她从小就很优秀,应该很容易找到一份好工作,以至于她跟家里人说的时候,总是在说找工作的事。

“我很乐观,也很珍惜现在的实习岗位,会继续争取留下来的机会。”小英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求职的战场已经不再特殊。一些大公司已经提前录取了2023届毕业生,也就是明年毕业的非应届毕业生也可以通过暑期实习提前参加面试,获得工作机会。

Xi是北京一所211大学文科专业的大二学生。她一直在忙着找大公司的暑期实习。虽然离毕业还有一年,但她有着“出头鸟”的心态,想通过申请暑期实习提前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机会。

学期初,西西到处搜集资料,关注微信官方账号,很多大学生在那里求职,为即将到来的提前招聘做准备。

“我从3月初开始刷各大厂的笔试题库,参加了腾讯、网易等大厂的四五次笔试。他们有的通过了笔试,但在随后的几轮面试中被淘汰,有的笔试后没有直接回复。总之大工厂的暑期实习竞争真的很大。那时候我不能放弃早期的招聘机会,开始找日常的实习。”

现在,西西在一家外企广告公司实习。临近暑假,西西也想继续她的大厂实习求职之路。她说,“文科生找工作好像更难,因为没那么技术,一不小心就被别人取代了。如果他们在暑期实习期间多下点功夫,明年秋天就多了一条招聘途径。"

最近,一些高校已经开始了2023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在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举办的“从职场开始”2023届毕业生就业大会上,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建议同学们,要尽早准备,认真复习,抓住机会,保持良好的心态。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召开2023年毕业生就业动员会。学校党委副书记说,就业如战场,职业规划的时间表要往前推。

在不确定中寻求改变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今年,大学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1076万,首次超过1000万,比去年同期增加167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仅在北京,今年北京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到26.8万人,比去年多1.6万人。

在大环境的不确定性下,更多的人倾向于选择“考公”、事业编、国企等更稳定的岗位。

他是虞照某211高校工程专业的应届硕士毕业生,也是“公考”大军中的一员。

“国考或者京考是我的首选,对现在的‘996’工作方式相当排斥。家里人也支持我‘考公’,所以上学期秋招的时候我就在全力准备公务员考试,没时间考虑企业招聘。”虞照说。

这一年,虞照成功进入了北京公务员的面试,但他也止步于面试。之后,虞照开始关注春季招聘。

虞照说,上学期他和室友在图书馆复习公务员笔试。在准备公考的过程中,他的舍友也参加了几家国企的招聘,拿到了一家国企的offer。

虞照自我介绍时说,“我2019年本科毕业,开始读研。当时我没有参加秋招和春招。去年因为参加国考,错过了秋招。这学期大家都说‘金三银四’。但今年搞春招的企业少了,春招后期出现了疫情。学校封闭管理,有时候很难走出校门接受采访。许多企业的招聘面试也停止了。"

好消息是虞照得到了一家小公司的邀请。

对于“90后”、“00后”毕业生来说,就业观念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前程无忧近日发布的《2022年高校毕业生职业洞察报告》显示,毕业生不再过度迷恋和推崇“大厂”,分别有38.7%和26%的受访者选择在150-500人和50-150人规模的小微企业工作;7.3%将目光投向500-1000人的中型企业。严峻的就业形势让毕业生在求职行为上更加务实。

对于毕业生来说,中小企业在发展空和机制灵活方面优势突出。相比大企业,付出同样的努力,可能会有更快的发展,更高的排名,可能更适合毕业生的职业发展。

2022年省考公务员和很多事业单位的考试本应在3月份举行,但目前部分省考并未公布开考时间,毕业生的求职周期被这种不确定性拉长。

近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南科大代理副校长李晶建议,针对今年的特殊困难,可以动员有条件的高校扩大研究生和双学位学生的招生规模,允许有条件的高校采取更灵活的学制,让更多学生延期毕业,保留应届毕业生身份。 让这些学生能在学校呆上一两年,度过危机,继续提升自己的人力资本。

通往“赢榜”之路竞争激烈

求稳的心态在慢慢滋长,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愿意进入“体制内”。当然,他们的努力不亚于在企业求职。

近日,北京某211高校传媒专业应届毕业生张毅顺利进入北京某税务局招聘公示。

“去年9月我搬出了宿舍,在校外租了房子。首先,我担心有时候复习会迟到,影响室友休息。另外我报了公考辅导班,上课需要和老师交流,在图书馆和宿舍都不方便。”张毅说。

智联招聘4月发布的《2022大学生就业能力调查报告》显示,国企仍是毕业生的首选,占比44.4%,高于2021年的42.5%。国企和“公考”热潮反映出毕业生择业求稳的心态加剧。

2022年,国考报名人数突破400万,竞争相对较少的京考有5万多人通过报名审核。竞争最激烈的职位报名比例达到1:260以上。

“我准备公务员考试已经四个多月了。可以说,这学期剩下的时间除了毕业论文就是用来备考的,放弃了很多其他的机会。这期间我很焦虑,怕最后一无所获。‘考公’重要的是‘选择大于努力’。亲身经历后,我特别认可这句话。”她说。

大学生就业稳定、考研比例高、毕业后考公务员等“慢就业”现象成为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的显著特征。

无论是企业求职还是公考,2022届的求职还没有结束。小莹每天努力用实习成绩为自己加分;2023届一直在为人生第一份工作做准备,“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西西说。

(部分采访对象为化名)

编辑冯实习生李本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56033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10
下一篇 2022-09-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