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细分赛道

新能源汽车细分赛道,第1张

商用车驶入新能源赛道

智联三一重卡生产车间。林建设

作为碳排放大国和我国交通运输的主力军,商用车是推动汽车产业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目标的有力抓手。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现代能源体系“十四五”规划》,提出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公共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20%左右。

在政策的推动下,商用车行业将进一步加快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新能源的快速增长、渗透率的提升、智能化发展、车型全覆盖成为商用车市场新的发展趋势。

增长率很高,但渗透率仍然很低

在日前举行的第八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宇通客车的自动驾驶氢燃料客车亮相展区,吸引了与会嘉宾的目光。

“这款经过三代迭代研发的新产品,完全可以满足平原、山地、高原等多样化环境的作战要求。”宇通集团新能源研究院院长李介绍。

推广新能源汽车被业内认为是商用车推进“双碳”的重要途径。商用车销量持续下滑,但新能源商用车一枝独秀,产销两旺,呈现出市场规模和发展质量并重的良好局面。2021年新能源商用车销量19.7万辆,同比增长51.4%,普及率达到4.2%。

众多车企竞相布局和深耕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比亚迪2021年在全球交付了超过8.5万辆纯电动商用车。2014年,吉利控股集团成立吉利商用车,2016年正式成立专注新能源领域的商用车品牌——长途汽车。

吉利商用车集团首席科学家刘汉儒介绍,2021年长途汽车迅速抢占市场,通过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迅速确立了在新能源商用车行业的领先地位。全年整体销量同比增长288%。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副院长许表示,新能源汽车在商用车中的普及率仍低于乘用车。纯电动商用车已经成为新能源商用车的主流,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正在逐年下降。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技术瓶颈,现有的电池能量密度无法满足商用车长途重载运输的实际需求;第二,成本瓶颈。目前纯电动和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的购买成本明显高于柴油货车,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的使用成本普遍高于柴油货车。第三,目前没有碳排放标准,无法从源头控制商用车的碳减排。

相比乘用车,新能源商用车的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也预示着潜力和未来。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司长蔡团结表示,“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明确新能源汽车新的推广目标。到2025年底,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公共交通、出租车和物流配送中的比重分别达到72%、35%和20%。

重型卡车是减排的关键

今年以来,油价持续上调,带动新能源商用车尤其是新能源重卡销量快速增长。今年1-2月,新能源重卡共销售3223辆,同比增长1076%,其中纯电动重卡占比超过99%。据了解,目前新能源重卡供不应求,部分企业的订单已经排到了5月份。

重型卡车是商用车减排的关键。许介绍,在商用车碳排放量的测算中,所有商用车的碳排放量占所有车辆碳排放总量的近65%,其中重卡的碳排放量占83.5%,是所有车辆碳减排的重点车型。

新能源重卡的热销,始于工信部发布的《关于重型柴油车国六排放产品确认的通知》。《通知》要求,自2021年7月1日起,所有企业停止生产和销售不符合国六标准要求的重型柴油车。这意味着排放已经成为重卡生产的重要限制指标。两个月后,新能源重卡迎来发展拐点。

三一集团董事、三一重卡董事长梁表示,多年来国内重卡市场集中度一直很高,头部的五大国有车企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新能源改变了原有的格局。2021年,新能源重卡在传统前五大OEM主机厂的销量仅为17%,83%的份额由新能源和新势力主导。他预计,未来几年新能源重卡将保持较高增速。

“随着新能源商品体系的逐步完善和三电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用户会选择新能源汽车。”北京重卡经销商马认为,在商用车新能源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经销商应抓住机遇,转变经营思路,积极开拓新能源卡车市场。

推动全产业链减碳

实现商用车的减碳,需要构建基于绿色能源的节能减碳生态系统。只有实现全产业链减碳,才能真正实现“双碳”目标。

北汽福田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喜斌表示,商用车不同于乘用车,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减碳的技术路线是不同的。目前福田汽车可以通过不同的技术路线——纯电动、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等,推动商用车行业节能减碳的发展。根据客户的使用场景和工况,结合商用车的产品功能和特点。

零部件再制造是构建商用车全价值链绿色生态不可或缺的环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副秘书长叶圣基指出,与原始制造相比,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可节约70%以上的材料和能源消耗,降低制造成本30%至50%;与制造新产品相比,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明显减少。大力发展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对汽车工业减排降碳、节能降耗、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小、散、弱。叶盛建议,相关部门不仅要不断培育和挖掘市场需求,还要推动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相关地区要推进产业基地建设,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从企业层面,应进一步加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的技术创新,提高拆卸、清洗、制造、装配等设备和生产能力。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再制造产品的评价和认证体系,积极推进再制造技术和装备的数字化改造。

“除了深度电气化,还有智慧的效率。”许表示,智慧的高效率是指在未来的商用车发展中,利用智能技术实现商用车的自动驾驶和车网互动,从而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重新洗牌供应链的机会已经到来。”何亮认为,能源转型、技术转型、行业转型拉平了品牌的起跑线,传统品牌不再具有先天优势。新能源商用车品牌也迎来了洗牌,新的头部企业将诞生。(经济日报记者刘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55942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10
下一篇 2022-09-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