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爆胎继续骑

自行车爆胎继续骑,第1张

2022,骑行火爆到“堵车”了

作为一项运动,骑行已经开始“陷入交通堵塞”,并成为一种社会货币:奢侈品、对锁链的蔑视和自我表达。

作为一个企业:毛利低,重资产,淡季长,卖车是个苦差事。

来源@视觉中国

文|申冉,作者|邹帅,编辑|唐亚华

“欢迎回到20世纪。”看到城市里拥挤的自行车队,有网友感叹。

自行车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也没有露营、飞盘、划水板、冲地那么吸引人。但是现在,骑自行车这种古老的旅行或锻炼方式开始呈现出新的面貌。骑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多,自行车也越来越漂亮。骑行不仅仅是交通和运动,更是个性化的自我表达。

在诸多原因的影响下,改变悄然发生。疫情让更多人向往户外,自行车成为郊区出行的交通工具。在健康生活的趋势下,骑行带来的旺盛消费比跑步更划算。疫情关了健身房,却关不住自由畅快的路。骑马不一定要上山进森林。城市休闲骑行的热潮也在兴起,自行车也同时成为“奢侈品”。漂亮的配色,发烧友精心设计的穿着,都代表了一种外显的审美和生活态度。

需求来了,生意也来了。但是,卖车不是卖消费品。体量大的线下自行车行是重资产业务,逐渐更像修车店。选择做综合业务的,卖车也很难赚到钱。铃铛、车灯、车篮等衍生品还是有商机的。,但目前市场还是比较初级和宽松的。

速度,风景。乘着这风,你吹了谁?

有着多年骑行经验的张军告诉深冉,最能代表骑行蓬勃发展趋势的现象是,2022年,你还能看到自行车堵车的画面。

很多车友在和申冉交流的时候都会提到北京长安街的盛况。有公路公交车,折叠自行车,自行车共享,非常热闹。“在2018年和2019年,我和我的朋友们经常在长安街上骑自行车。那时候路上和我们并行的人还很少。这两年突然出现了几百辆自行车。“张军说,长安街的路况真的很适合骑自行车,自行车道宽,路况好,风景美。

5月底,长安街上的自行车手来源/小红书博主颜

在长安街之外,北京骑行爱好者经常打卡的地方是戒台寺、苗丰和首钢大桥,这也是人们经常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的网络名人中的骑行地点。张军说,首钢大桥的夜景很美,夜骑是爱好者热衷的一种游戏。晚上骑到首钢大桥,周围的人基本都是来骑车的。他是北京人,张军,他也喜欢骑自行车逛北京胡同。

骑自行车的人多了,买车的人多了,一些大众化的自行车一车难求。北京达蒙去年冬天骑马入坑,今年终于买了个巨人。“我有一个朋友告诉我,去年他订购了一辆自行车,大约过了6-8个月才收到货。但是今年正月之后,开春之后,我订购了一些大众化的自行车,等待时间延长到了12个月。”

骑的人多了,但为什么是现在?

在骑行多年的发烧友看来,自行车共享大行其道,自行车代替步行这件事逐渐被更多人接受。疫情过后,汽车、电动车、公共交通的交通条件往往有限,所以更多人愿意选择回归自行车。而且自行车不仅可以满足通勤的需求,骑行本身也是一种运动,也可以满足都市人的健身需求。

也正是这一波将骑行视为一项运动,而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的人,构建了城市骑行的景观。三年来,张军的自行车基本都是用来健身的。“我一周骑三四天,一共两三百公里。”他觉得把骑自行车作为一种锻炼方式非常有效。“我跑两个小时可能只能跑10公里,但同时,我可以骑自行车走四五十公里。”

达蒙还说,骑行是一项时间短但效率高的运动。他说的高效率,不仅仅是距离,还有减肥的效果。“骑一个小时,大概30公里,能消耗1000多卡路里。如果是跑步或者在健身房,热量可能要减半”两个多月来,达蒙和他的爱人已经瘦了十多斤。

另外,高效率还在于骑行这项运动与生活的兼容性。达蒙说,对于一个生活节奏很快、需要照顾家人的中年人来说,“从换衣服、骑车出门,到回来洗澡,整个过程都在一个半小时内完成,所以你可以立即投入到下一件事情中。”

达蒙年轻的时候曾经是国家二级运动员,后来因为伤病、工作、家庭等原因逐渐放弃了运动。又开始培养自己骑行的爱好,明显感觉腿部力量和心肺功能在慢慢提升。“而且骑自行车的时候,不会造成膝关节和踝关节的运动损伤。如果我平时每天打篮球或者走很远的路,会让膝盖不舒服,甚至积水,但是我骑自行车几十公里,膝盖一点不舒服。”更让他上瘾的是,在长途骑行时,“你可以通过骑行进入一种冥想的状态。轻松,自由,无忧无虑。"

值得一提的是城市骑行也得到了很多政策层面的支持。Xi安Fri福来店创始人孙露告诉深冉,他们合作过的老城区的一些工业园区鼓励建设适合骑行的基础条件。他说,今年,Xi安还完成了一条环绕“三江一山”的自行车环线,全长几百公里,配套设施齐全。"许多人邀请他们的朋友在假期一起骑车."

进入骑行坑第一件事就是自己买自行车。在外人看来,电动车才几千,自行车无非是更简单的交通工具,价格应该更低。其实骑行爱好者的自行车价格并不便宜,至少有两辆车在资深爱好者手里。

城市道路上常见的自行车大致可以分为山地车、公路车和休闲折叠自行车。其中山地车和公路车对路况、骑行技术和储物空间的要求较高,休闲折叠自行车近年来非常流行。从价格上看,发烧友普遍认为,如果只是用于通勤,休息日简单骑几十公里,3000-7000元是一个相对友好的价格区间。可选品牌有捷安特、美利达、喜德盛、迪卡侬、大兴等。

高达7000元,我来到了爱好的高级消费段。上述品牌还会推出高端车型,部分产品价格较高的品牌,均价在3-5万元,如瑞宝、迷航、闪电、比安奇等。Brompton,一个休闲车品牌,俗称“小布”,这几年在国内也开始流行,均价一两千元。

一千元为基数,3000-7000元基本满足需求,“入坑”7000-10000元,“发烧友”10000元以上,个人量体裁衣模特10万元以上。

孙露的商店出售日本品牌Tokyobike自行车,以城市骑行场景和复古外观为特色,价格从4000元到6000元不等。他明显感觉到,这样的品牌更像是文化创意产品,甚至是奢侈品,而不仅仅是为了使用和消费。“这类观众,总的来说,是为了展示品味、文化和审美。当然也有一些社交属性。周末骑着漂亮的自行车,去网上名人店打卡拍照。”在这种情况下,骑行是一种休闲的生活方式。

买车后,相关配件也要设置好。一般来说,头盔、前后灯、手套、码表、服装、杯架都是常用的。"完成这一套要花将近1000美元."张军说。

这部分配件和买车时选择外观配色和品牌风格一样,代表了发烧友的审美和态度。很多发烧友会手工制作皮把手和杯架,也会根据自行车的配色来搭配衣服。在社交平台上可以看到,骑行爱好者的穿着风格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戴头盔、骑行眼镜、紧身骑行服,另一类是走工装路线,马甲、工装裤、休闲鞋。张军说,这也是考虑到车和人的适应性。他解释道,公路车和山地车都比较大,外观硬朗,也需要技术。前者会更安全。后者更适合小布之类的休闲车,更符合城市骑行的理念。

从价格上看,职业骑行还是奢侈品。但是从使用的角度来说,现在的自行车承载了一种自我表达的需求。选车,穿搭,融入城市生活方式,都让骑行变得更有意义。

“任何运动,只要涉及消费,就会有鄙视链。”达蒙觉得鄙视链并不是真的鄙视,基本可以通过一个骑手的配置和技术锁定对方在哪个等级上。而且,这个鄙视链不是价格崇拜,而是车的档次和人的技术适不适合。

比如骑行的时候,他经常会遇到一些年纪比较大的骑手,他们看起来特别朴实,但是从车的细节就能看出对方骑手一定是老枪。“一看锁着的鞋子就凶。因为在锁鞋中途停下来的时候不能把脚拿开,这是对技术的考验。”

车的细节也涉及到改装。发烧友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选择车的任何部分,后续还可以根据骑行体验进一步细化。达蒙还会给汽车装配件。“这是基于车身数据和汽车数据的匹配。试衣店会看你的骑行姿势,腿长,臀高,肩宽,臂长,上肢的灵活度,在你的身上定一个位置,送到电脑里进行数据分析。然后调整踏板和座垫的角度,车把的长度,座椅的高度等。根据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看到圈子扩大,张军觉得很开心。“我不认为骑行本身的装备里应该有鄙视链。之前有人说要骑车入坑,但因预算有限被劝阻。我告诉他,1000元的车和10000元的车在骑行体验上确实有差别,但是用1000元和10000元追求的快乐是对等的。”

在设备的溢价,它正在成为一种文化创造和奢侈品。回归本质,在发烧友眼里,简单直接的公里崇拜,纯粹的运动体验,看到更远更美的风景,才是骑行圈要抗衡的东西。

需求量很大,一车难求。自行车市场真的火吗?在朱阳眼里,卖自行车是个苦差事。

朱阳在北京拥有三家自行车商店。开一家自行车商店是一项资产密集型业务。每间店占地100平米左右,租金一年40万。店里有两名技术人员。“事情多,累,工作时间长。”卖掉一家大银行,毛利10%左右。朱阳表示,直营店的售后服务是免费的,不像有些经销商收取后续保养维修的费用。所以,卖车就是欠一堆售后债。

孙露的商店专营户外运动用品,包括野营、飞盘、自行车、滑板、飞钓等等。他知道自行车不赚钱。"自行车是我们店里毛利最低的东西."他说,进口品牌毛利20%左右,国产品牌30%-40%,但是单价太低。“就算2000块钱的车毛利40%,也是一回事。”相比之下,他店里一个飞盘的毛利是70%,远远超过自行车。

从业15年后,朱阳对目前的骑行热潮很平静。“销量确实上去了,顾客也多了。但是厂里的货跟不上。就拿我们这个品牌来说,复购率不高。”而且卖自行车的旺季很短。“严格来说,一年只有四五个月是旺季,夏天和冬天都是淡季。冬天可能半个月都卖不出去一个。也就是说有半年是放假的,处于亏钱的状态”朱阳以前有五六家店,后来只有三家陆续关门。“肯定不可能再开新店了。几年前,当自行车共享出现时,所有的商店都在赔钱。现在它只是表面上看起来很热。其实就是清除之前的库存。”

中国自行车协会在2022年一季度自行车行业经济运行分析会上指出,自行车行业上游原材料价格同比涨幅超过10%。同时,自行车等耐用消费品出厂价格同比仅增长0.7%,企业利润空被压缩。在成本上升、疫情防控、物流运输、出口不确定性增加等困难下,行业整体低位运行。

单车本身很难赚钱,从业者把目光投向更有想象力的衍生消费空。

孙露表示,综合性的城市运动和户外运动品牌与骑行的结合更加紧密,因此在服装品类上有一定的探索空。“利润也很可观,这是正常服装行业的利润水平。”如上所述,城市骑行爱好者更倾向于围绕自行车本身做一些个性化的自我表达。除了衣服和配饰,铃铛,车把,杯架,包包等。,需求也在上升。

“这些基于生活方式的装饰性和功能性需求的配饰,市面上很少贴牌,大家都是凭着自己的创意在DIY。但是小商品利润很好,增长潜力比较大。”在与资本的接触中,孙露了解到资本还是比较看好卖自行车的。“逻辑是,做自行车品牌,在市场上购物,先不赚钱,再靠卖配件、附件、耗材赚钱。就像相机市场,卖相机机身不赚钱,你得靠卖镜头等东西赚钱。”

相对于露营、飞盘、划桨板等户外运动,骑行有一个天然的商业弊端,就是没有办法在这部分场地掘金。粉丝可以自由骑行进出城市。就像飞盘一样,卖装备赚不了多少钱,但是培训和开俱乐部的盈利前景很大。

“骑行可以作为入口。”孙露解释说,虽然没有专门的骑行场地,但可以承担一些点对点的引流功能。“骑行活动在个体商圈很受欢迎。比如骑自行车去一些独立精品咖啡店打卡,可以引流。通过骑行者在社交平台上的引流,可以带动一种生活方式的流动。”但是点对点的形式并不一定带来好处。更像是先搅起了城市的这一滩水。至于水下有没有金子,还得说点别的。

小红书/小红书骑行爱好者的来源

不可否认,骑行无论是作为一项运动,还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自我表达方式,都代表了当下都市人对户外、健康、社交生活的渴望。需求是真实的,一车难求是显而易见的,但说到底,一车难求是供需失衡和物流的制约造成的。自行车卖得很火,但也没那么火。自行车很贵,但是不那么赚钱。

自行车更像是一条鲶鱼,可以与城市中的大部分场景结合,盘活角落里的网络名人店,放火烧几个地标建筑,甚至可以融入露营、飞盘等热门户外项目。目前对于爱好者和从业者来说,享受风速,守住风口才是最重要的。

*应采访对象要求,张军、达蒙、朱洋为化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55935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10
下一篇 2022-09-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