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的“星座”和马斯克的“星链”谁更强?

李书福的“星座”和马斯克的“星链”谁更强?,第1张

李书福的“星座”和马斯克的“星链”谁更强?

来源:财经十一人

业务分两条轨道,没有交集,投资运营也大相径庭。

吉利卫星在轨运行仿真图。供图:时代空鱼道

文|柳丁

编辑|标记

李书福计划用三年时间发射72颗卫星,形成一个低轨道小卫星星座,命名为“吉利未来出行星座”。

2022年6月2日,吉利控股集团旗下浙江施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施空鱼道)成功发射首批小卫星,共9颗,全部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这是李书福卫星计划的第一步。据施空透露,在此之后,将申请7次发射,每次9颗,到2025年将有72颗小卫星进入轨道。

石空2021年12月曾发射两颗卫星,但由于火箭飞行异常,发射失败。

这72颗小卫星每颗重约100公斤,将在距地面约600公里的轨道上运行。

轨道高度小于2000公里为低轨道,2000公里至20000公里为中轨道,20000公里以上为高轨道。质量小于1吨的小卫星,质量在1吨到3吨之间的中卫星,质量大于3吨的大卫星。

低轨道卫星离地面更近,信息传输路径更短,延迟更短。但由于轨道高度较低,单颗卫星的信号覆盖区域较小,需要更多的卫星才能覆盖全球。近年来,随着卫星RD和制造成本的降低以及发射技术的突破,低轨道小卫星的商业应用逐渐成熟。

这个赛道的头号玩家是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子公司SpaceX,该公司在2015年推出了Starlink(以下简称星链计划),目标是提供覆盖全球的互联网接入服务。

李书福的“未来旅行星座”比得上马斯克的星链计划吗?商业卫星的轨道越来越热。有哪些机遇和风险?

星座和星链是两个物种。

马斯克的星链计划和李书福的“吉利未来出行星座”,在商业上分两条轨道,没有交集,在投资和运营上有巨大差异。

“吉利未来出行星座”专注于提供厘米级高精度定位,以车载和自动驾驶导航为首要应用,星链计划专注于提供宽带上网服务;

根据吉利控股集团的官方信息,李书福做过卫星、手机、芯片。多元化布局下,汽车业务依然是核心,卫星、手机、芯片都要和汽车业务协同。

马斯克的星链计划是独立的宽带上网服务,没有和特斯拉汽车公司合作的想法。

链式计划是制造和发射卫星全部由同一家公司SpaceX完成,通过可回收火箭技术降低卫星发射成本的同时,降低卫星研制成本;虽然星座计划可以自主降低卫星研制成本,但是降低卫星发射成本还是要看国家队的进度速度。

SpaceX的卫星生产线目前每年生产约1440颗卫星。根据马斯克的公开披露,单颗卫星的成本在50万美元左右;在卫星发射过程中,其猎鹰9号火箭采用可回收技术,发射60颗小卫星的成本约为2亿元,平均每颗330万元(按1美元兑6.6元人民币计算)。

当空鱼道每年生产500颗卫星,目前单颗卫星的RD和生产成本约为1000万元。虽然比国内同行低很多,但还是比SpaceX高很多。

直到2020年,国产卫星的平均成本仍将高达4000万元。

“吉利未来出行星座”采用卫星和地面基站的方式实现高精度定位。投资规模小,72颗卫星即可满足需求。Star项目完全依靠卫星提供信号,它需要更多的卫星。目标是部署42000颗卫星,其中2653颗已于2022年5月18日前发射。

按照目前的成本计算,“吉利未来出行星座”72颗小卫星总成本约为7.2亿元;不过,由于time 空鱼道没有透露火箭发射成本和地面基站建设成本,因此很难估计该项目的整体成本。

据路透社2021年6月报道,马斯克预测星链项目总投资在1320亿元至2000亿元之间。(按1美元约合人民币6.6元计算)截至2022年5月,星链拥有40万宽带上网用户。

在卫星的热度下,轨道和频段的资源越来越稀缺。

自2015年SpaceX推出星链计划以来,低轨道小卫星轨道越来越受欢迎。

SpaceX最大的竞争对手是OneWeb,这是一家成立于2012年的英国卫星通信公司,计划部署648颗低轨道小卫星,为用户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服务。截至2021年底,OneWeb拥有394颗在轨卫星。

2014年,中国国务院发布《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鼓励民间资本研发、发射和运营商业卫星,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卫星导航地面应用系统建设。国内商业航天政策门槛被打破,相关公司和产业链逐渐发展起来。

之后,民营企业开始暂时崭露头角。2014年,现任Time 空鱼道CEO的王阳创办了欧克微,推出祥云星座,计划在低轨道部署超过28颗小卫星。银河航天成立于2018年,由雷军投资,发射银河,计划在低轨道部署650颗小卫星。截至2022年3月,已有7颗卫星在轨运行。

国企是低轨小卫星领域的主力军。2016年,央企航天科技集团公布了鸿雁计划——到2025年部署300颗低轨道小卫星。2018年,红岩计划首颗卫星发射成功。航天科工集团启动了红云工程,计划在低轨道部署156颗小卫星,2018年还发射了首颗卫星。2018年,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提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计划在低轨道部署120颗小卫星。2019年,首批两颗小卫星发射成功。

越来越多的低轨小卫星被规划,也带来了抢占卫星轨道和无线电频段的问题。

有着丰富卫星频率申报经验的北京木星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CEO李岩松告诉《财经十一》记者,中国工信部无线电管理局代表中国政府,统一向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ITU)申报卫星星座的轨道和频率,然后协调被占国家获取资源,分配给国内相关单位。

近年来,亚马逊、波音、韩国三星以及加拿大、印度、俄罗斯、德国的相关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低轨道小卫星计划。

中国也将低轨道小卫星互联网建设提上日程。2020年11月,无线电管理局向国际电联上报了卫星星座的轨道和频率,卫星总数达到12992颗。

在我国,无线电频率作为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归国家所有,由工信部无线电管理局管理。我国卫星频率使用权的取得包括分配和申报两种模式。对于国家重大项目,工信部会指定相关频率供相关单位使用,各种民用和商用单位也可以根据频率划分规定,向工信部申请使用某些频段。

民营卫星公司要申报部署低轨小卫星,需要申请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但这些资源大部分已经被占用。卫星公司需要搞清楚哪些单位占用了他们申报的频率和轨道,然后逐一与这些占用者协调,征得他们的同意,才能获得无线电管理局颁发的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证和空无线电台执照。

此后,卫星公司还需要获得工信部的发射许可和军方相关部门的发射许可。

当空鱼道的卫星能够成功发射时,说明协调程序已经完成,相关的许可和执照已经取得。另外,协调和申报都是按照星座来进行的,也就是说鱼道后续的卫星发射at 空问题不大。

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的分配形式是“先申报,先使用”。随着低轨道小卫星越来越多,后来者协调资源的难度会更大。

虽然商业卫星近年来越来越受欢迎,但它实际上是一项高风险的业务。全球最大的两家卫星服务公司Intelasat和OneWeb已经陷入绝境。Intelasat注册于卢森堡,成立于1962年,拥有50多颗在轨通信卫星,2020年寻求破产保护;OneWeb于2020年宣布破产,直到英国政府和印度移动网络运营商Bharti Global以10亿美元收购了45%的股份后,OneWeb才起死回生。

时代空鱼道CEO汪洋告诉《财经十一人》:“时代空鱼道的首要目标是生存。即使我们拥有业内一流的技术团队,吉利作为大股东,生存仍然是中国所有商业航天企业的难题。”

作者是《财经》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55871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10
下一篇 2022-09-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