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跑丢亿,“嘉实一哥”忙啥呢?

规模跑丢亿,“嘉实一哥”忙啥呢?,第1张

规模跑丢200亿,“嘉实一哥”忙啥呢?

在过去的18个月里,消费、医药等基金群体相继倒下,让不少主打大消费的明星基金经理遭遇滑铁卢,包括郭芙基金的朱绍兴、瑞源基金的付鹏博、嘉实基金的桂凯等。

在大牌中,贵开主力基金的撤离尤为明显。

六年来,贵开通过“发现成长中的企业,耐心持有”,获得了市场的认可。高峰时,他的代表基金嘉实新兴产业两年内取得了超过150%的回报,管理的基金规模一度超过560亿元,成为“嘉实一哥”。

然而,这种“与时间交朋友”的策略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2021-2022年连续两个阶段,贵开业绩急转直下,管理规模缩水超200亿元。

01.就业以来的最大回撤。

以投资成长股出名的基金经理都有一个类似的烦恼:基金净值通常波动很大,有大的涨幅,也有大的跌幅。这个特点在桂凯身上尤为明显,桂凯持有周期长,很少做持仓时机。

很少做仓位定时,意味着桂凯长期保持高仓位操作,更容易受到周期性影响;持有期长意味着贵开对股票的短期波动不太在意,大跌时投资者体验差。

对于桂凯来说,2021年之后,他从参与公募基金投资开始,就再也没有过一次经历。在这个消费、医药、科技纷纷被抛弃的时期,凯管理的基金撤退了近50%,是他经历过的最大撤退。

同时,与均衡成长投资的明星基金经理相比,贵开在2021年和2022年的整体表现和最大回撤表现一般。

2021年春节后,消费、医药、科技等估值较高的基金受到重创,桂凯管理的规模较大的基金一个月内大幅下跌。2022年2月10日至2022年3月9日,嘉实泰和下跌22.83%,嘉实新兴产业下跌25.14%,嘉实核心成长下跌22.83%。

短暂暴跌后,贵开不得不连发数条“微头条”致歉:“我们尽力控制回撤,但整个核心成长资产波动较大,深感抱歉。”

这种短期的大幅下跌,对桂凯来说其实是一种危险的信号,但经历过完整周期,习惯了这种下跌的桂凯却认为这只是一个“小插曲”。

2021年一季度末,这些基金的前十大持仓变动微乎其微。比如嘉实泰和有6只股票保持不变。嘉实新兴产业仅大幅减仓汇川科技,嘉实核心成长增仓9个仓位。

不过,桂凯可能没想到,上半年的下滑只是一个开始。2021年7月2日,迈瑞医疗跌幅超过9%。7月5日,通策医疗跌停,医疗行业的崩盘为桂凯管理的资金撤离打开了闸门。

2021年7月以来,贵开的资金处于回撤通道。

为了应对基金净值的下跌,桂凯也做了努力,但由于前期对风险认识不足,实际效果并不好。

减持的股票已经从高点大幅下跌,只能算是非常痛苦的割伤。

2021年第三季度,贵开卖出持有了11个季度的贵州茅台。当时贵州茅台已经从最高的2608元退到了2000元以内。

2021年第四季度和2022年第一季度大幅减仓,采用医疗。与茅台的减持类似,贵开减持时,公司已经从421元的高点回落到300元以下,2022年一季度最低跌至114元,跌幅超过60%。

曾经给桂凯带来荣耀的“老面孔”也开始让他感到压力。

“老面孔”和“新朋友”都不能放过。桂凯旗下基金2022年表现不佳,大幅跑输同类基金,排名靠后。

习惯了长期重仓持股的桂凯,尝到了几乎被腰斩的滋味。这种“减半”不仅体现在基金净值上,还体现在管理规模上。

高峰时,贵凯管理的基金超过560亿元,但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已降至320亿元。而这些仅仅发生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当市场下跌时,你不会提前和任何人打招呼。

02.《一哥收获》的提炼

回顾桂凯上任以来的经历,可以发现他成为明星基金经理的道路相当顺利。

凯2014年5月加入嘉实基金,从机构投资部投资经理做起。

2016年3月,桂凯管理了职业生涯中基金嘉实泰和的首次公募。

在当年的基金年报中,桂凯表示要“投资长期业绩大大超出市场预期的优质公司”,关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大的产业周期。

2016年末,嘉士泰和最大的电子行业占比30%。当时,桂凯已经向投资者释放了明确的信号,要投资成长股。

前三年,桂凯的业绩并不好。

2016年、2017年、2018年嘉实泰分别实现了5.18%、26.98%和-23.57%。也就是说,三年时间,桂凯整体收益只有2.08%。

虽然实际收益惨淡,但是因为整体行情比较差,嘉实泰和在2016年和2017年的同类排名都比较靠前,分别是前17%和前10%。此外,2018年净值回撤也小于同类平均水平。

从同类比较的角度来看,贵凯的投资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回顾这三年,贵开最大的特点就是很少调仓换股,这也是贵开坚持2016年底公布的核心投资理念。2018年末,嘉实泰和前十大持股中,有6只持股时间超过1年。

“顶级品质总是稀缺的。一旦找到好公司,除非长期逻辑发生变化,我一般不会频繁操作。长期的高复合回报往往不是靠低买高卖取得的,而是长期持有优质公司,享受公司持续的价值创造。”凯在2022年4月写给投资者的信中回答道。

当时,嘉实泰和的立场几乎已经决定了桂凯基金未来的方向,即坚持科技、医药、消费三大成长型行业,并长期持有。

多亏了凯对成长股的坚持,他终于得到了机会。

2019年初,中国迎来宽松的政策环境,消费和科技成为全年表现最好的两大板块。由此,嘉实泰和在2019年和2020年的涨幅超过70%,而辛凯管理的嘉实新兴产业在两年内的涨幅超过150%。

连续两年的巨额利润让桂凯成为了市场上的明星。

趁热打铁,嘉实基金为贵开量身定制了三只新基金,其中2020年10月28日发行的嘉实核心成长募集近160亿元。

由此,2020年底贵开基金规模达到561.15亿元,成为市场上为数不多的“500亿俱乐部”。

总结这五年,贵开形成了自己的投资风格:自下而上选择个股,关注行业趋势变化,较少参与风格或主题的轮动;重仓股主要是高成长、稳定成长的新兴股票,持有期通常较长。

简而言之,就是寻找不同行业中具有成长价值的股票,耐心持有。

就这样,在管理公募基金5年后,桂凯成为了嘉实基金的“成长股猎人”和“嘉实兄弟”。

03.“地位”受到挑战。

随着基金业绩每况愈下,管理的基金规模一落千丈,后来者也开始挑战桂凯的“丰收一哥”地位。

2021年末,嘉实基金共有3只股票型基金管理人,管理规模超过300亿元,桂凯以413亿元稳坐“嘉实一哥”的位置。第二、三名分别是管理规模314亿元的谭力和管理规模309亿元的姚志鹏。

2022年一季度,三家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均有所下降。桂凯、谭力、姚志鹏管理的基金分别减少到320亿元、274.21亿元、248亿元,与2021年底相比差距开始缩小。

在嘉实基金,谭力以价值投资闻名,姚志鹏负责新能源领域的投资。与桂凯相比,两者各有千秋。谭力管理的基金控制回撤的能力较强,姚志鹏管理的基金收益较高。

谭力2017年11月开始管理代表基金价值精选,年化回报14.47%。从2022年初至今,退了12.8%,在同类中排名前15%。姚志鹏管理的嘉实智能汽车从2016年4月至今的年化回报为20.4%,2022年初至今已经回撤了22.92%。

桂凯作为“嘉实一哥”,2016年3月开始管理嘉实泰和,年化回报12.81%,2022年初至今退出21.64%。

相比三者,嘉实基金在发行新基金时也“放弃”了桂凯,重点强力推荐谭力和姚志鹏。2021年之后,嘉实没有让桂凯担任新基金的基金经理,而谭力发行了三只新基金,姚志鹏发行了两只。

值得一提的是,6月1日,谭力离任嘉实行业优选基金经理,整体规模降至261亿元,与贵开的320亿元相差有点远。桂凯的地位变相巩固了。但如果保持“我退你进”的趋势,桂凯的“第一次兄弟丰收”可能不会持续太久。

此外,凯管理的基金多为混合型基金,但嘉实基金公司整体的投研能力并不明显。5年内,分阶段统计,嘉实基金平均收益率低于同类,回撤高于同类。

2022年5月,得益于政策刺激,a股市场迎来年内最大反弹。4月27日至6月8日,上证综指上涨13.07%,创业板指数上涨19.8%。凯旗下的几只基金也跟随大盘反弹20%以上,这位曾经的“成长股猎人”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凯成为明星基金经理是有机会的:2019年以后,他的持有风格正好迎合了市场。同时也是一种必然:选股能力优秀,坚持自己投资理念的人,很可能会等待时机。

从开始担任基金经理到现在,桂凯拥有超过6年的公募基金投资经验。从五年来看,嘉实及其管理的基金在523只同类基金中排名第172位,超过同行的68%。

需要注意的是,2019年和2020年是大消费基金最火热的年份。基金投资者赚了大钱,大批新市民也跟着赚了。结果,他们赶上了大跌。

资本市场人多的地方要小心。

(上图来自视觉中国,除来源另行标注)

(作者ߐ·李政编辑丠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55009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09
下一篇 2022-09-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