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寡妇村怎么回事

福建寡妇村怎么回事,第1张

福建小渔村被称“寡妇村”,逢年过节摆空碗筷,真相令人吃惊

在福建东山县的一个小渔村,有一个在外人看来很奇怪的习俗,就是每到中秋和春节,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要摆上一副空的碗筷。

也许有些地区的人把空碗筷放在餐桌上并不稀奇。一般来说,一个家人去世了,为了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会摆放一对空碗筷,以备来年之用。

但是,这个小渔村的情况就没那么简单了,因为在这里,不仅家家户户都会摆,每年过年过节也会摆。理论上来说,不可能每家每户每年都有亲人去世。

那么,这个小渔村在饭桌上摆放空碗筷的原因是什么呢?这种奇怪的习俗背后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真相?一圈三个公司,注意


图:空餐桌上的筷子

一、寡妇村

这个神秘的渔村,位于福建省东山县,叫桐柏村。据村里一个叫黄振国的村民说,他们村还有一个外号叫“寡妇村”,外人觉得奇怪的习俗都和这个外号有关。

餐桌上空的餐具和这个“寡妇村”的外号有什么关系?记者来到这个村子,找到了黄振国,想从他那里了解这个村子的一些秘密。

这个黄振国没有直接解释,而是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那一年,我才七岁,家里人送我去上学。本来也没什么,但是我开始读书写字的时候,村里的一些大爷大妈,甚至是我奶奶和婆婆,都会来找我,让我给他们写信。”

作为村里唯一有文化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黄振国逐渐承担起为村民写信的责任。信的内容很简单。基本上都是父母的缺点和关心问候。黄振国小时候感到困惑的是,他不认识任何一个获奖者。


图片:村里的通信

后来,当更多的信被写时,黄振国意识到收信人都是村里女人的丈夫。然而,令他困惑的是,从他记事以来,他从未见过他们的丈夫。那些人去哪里了?

好奇的他和村里的婆婆、奶奶慢慢聊了起来,这才知道事情的真相。原来几十年前村里发生了一场“灾难”,那场“灾难”也带走了当时村里的男人。

那是1950年5月10日的晚上,一群士兵冲进村子,把村子里里外外包围了。带头的警察局长站起来,命令部队挨家挨户敲门,让村民家里的男人都出去。

据当时经历此事的老人回忆,“当时那些军人把我们家17岁以上55岁以下的男人都叫出去。我们不知道他们要干什么,但也不敢反抗,只好按他们说的做。”

晚上,这支神秘的军队把村里的男人都集合起来,锁在村里的祠堂里。那么,这些士兵到底是什么?他们打算怎么抓村里的男人?

士兵们把村里所有的147名年轻人护送到一艘军舰上。现在村民们明白了,他们被国民党抓住了,他们没有机会逃跑了。村里的女人只能眼睁睁看着丈夫被强行带走。

秒,无限等待

在仍住在村子里等待丈夫回家的妇女中,有一位年龄最大的祖母,名叫陈巧云。即使时隔多年,她仍然记得那天晚上丈夫被带走的场景。

据陈奶奶回忆:“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被抓当兵。3月23日拂晓,一大早,广播里打来了电话。谁被叫到谁就去。”


照片:村里的女人

那天早上,男人知道自己难逃被带走的命运,安慰妻子,叫她们不要担心,相信服完兵役很快就会回来。

女人们哭得死去活来,拼命追赶那艘正在远去的军舰。当时陈奶奶和村里那些女人一样,背着孩子,一边追一边喊着老公的名字。

军舰上的男人看着他的妻子,她哭成了泪人。他从腰间掏出一块银元,用力扔给妻子,要她用它买些生活用品,好好生活,等他回来。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你要去哪里。死亡中没有再见,但有生死重逢的希望。男人被带走后,村里的女人逐渐扛起了家庭的重担,一边努力工作,一边等着丈夫回家。


照片:寡妇村

白天,她们充当男人,插秧种地,下海打鱼。而到了晚上,他们只能躲在被子里默默哭泣,满腹的伤心委屈无人诉说。

但是日复一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女人们没能等到她们的丈夫。时间长了,村里的这些女人就默认成了“寡妇”,这个村也就叫“寡妇村”。

这就是这个村子绰号的由来。听完这个故事,记者感动得热泪盈眶,但还是忍不住问了一个问题。村里的男人被带走后,女人等了好几年都没有消息。他们为什么不再婚?

记者找到村里的几位老奶奶,想问问她们当初为什么没有想过再婚。“你想过再婚吗?”“有人建议我再婚,但我拒绝了。万一我再婚了,老公回来了怎么办?”


图片:寡妇村展览馆馆长

黄振国告诉记者,这个问题也是他一开始的困惑,当他问村里的老奶奶时,他得到的答案和记者现在得到的答案是一样的。

她们只想照顾好自己和老公的家,然后静静的等老公回家。至于能不能等,他们也没多想。这些话很简单,却也透露出对感情的忠诚,让人有被尊重的感觉。

说到这里,记者突然想起曾听黄振国说过,他识字后,就开始给村里的妇女写信,收信人是她们的丈夫。

你不是说被带走的人失踪了吗?怎么会有对应呢?黄振国告诉记者,这件事得从上世纪70年代说起。


图片:寡妇村的老人陈巧云

在20世纪70年代,男人被带走20年后,有一天,村子里收到了几封来自新加坡的信,信的收信人是村子里的一些女人。

当我第一次收到这封信时,村里的人都很困惑。我不知道谁在新加坡有亲戚朋友。一封信怎么会从这么远的地方寄出呢?

当他们打开信,看到信的最后一个签名时,纷纷泪流满面。原来这些信都是她们的丈夫寄来的。

记者感到有些疑惑。他不是说村里的男人都被国民党抓去台湾省了吗?这封信是怎么从新加坡寄来的?黄振国起初并不知道这件事,但后来,在他请他的朋友调查后,他了解了整个故事。


数据映射

三。代他人写信,寄托思念

原来那些男子确实被带到了台湾省,但是由于当时的局势,大陆和台湾省断绝了一切联系,男子也无法直接寄信回国。

幸运的是,他们有幸遇到了一位善良的台湾省人。这位好心人建议人们把信交给他。他先寄到新加坡,再由新加坡的亲戚寄回国内。

虽然这个手术希望渺茫,但男性还是愿意一试。毕竟都是为家人着想。但谁也没想到,这样的尝试居然成功了。当村子里的人收到这些信时,几乎每个人都激动得热泪盈眶。

突然,失去联系20多年的亲人的来信重新燃起了那些等待已久的妇女们的希望。他们把信拿在手里,读了一遍又一遍。黄振国回忆说,那天是他第一次看到村里的婆婆们笑得那么开心。


图片:信件

也就是从那时起,黄振国开始帮助村里的妇女写信。按照黄振国的说法,“村里人写信的时候,也把我当成一种特殊的人,只说只有你会写信,意思是我会理解。”

随着代笔信数量的增加,黄振国觉得他越来越了解村里的这些女人。虽然平日里工作努力,话不多,但是一旦到了写信聊天的时候,他会发现这些女人都是温柔多情的。

村里的女人大多没文化。当被问到她想写什么的时候,他们往往表达不清楚。但是黄振国了解她们,有时候他只需要一个眼神或者一个表情就能知道那些女人想表达什么。

在黄振国看来,帮助村里的妇女写信是他愿意做一辈子的事。他认为这很有意义。“我是说,我完全是给她们写信,有时候还帮她们贴邮票,因为这些老太太不懂文化,不清楚寄到哪里。我理解他们。”


摄影:黄振国

那么,双方能够沟通之后,有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故事呢?黄振国回忆说,这是真的。在他写的信中,一个名叫黄健中的人的名字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时,在被带走的人当中,黄健中是最年轻的,刚满17岁。黄振国被他深深打动了。除了他被带走时年龄最小之外,另一个关键原因是黄健中的母亲。

黄健中是家里唯一的孩子。他被带走后,他的母亲在以泪洗面呆了一整天。等了几十年,等不到儿子回家。几年前,由于身体原因,黄健中的母亲觉得自己的大限将至,可能再也等不到儿子回家了,于是打电话给黄振国,给她写了一封信。

信中写道:“我的儿子,我等了你几十年,这次我得了重病。也许当你没有收到我的信时,我已经死了,但我会死不瞑目。别忘了,平时把老婆孩子接回家,在坟前给我烧香纸,让我见见你。”


数据映射

与其说这是一封信,不如说是一封遗书。据黄振国回忆,当他写完这封信,在黄健中母亲的病床前读给老人听时,他自己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俗话说,孩子远行,母亲牵挂,孩子离家几十年,母亲恨不得一死了之。这怎么能让人感到难过呢?自从他发出这封信以来,黄振国一直在关注这件事。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封家书似乎没有寄到黄健中。

黄振国要求人们调查这封信的下落,但只得到一个令人悲伤的消息。一直帮忙送信的新加坡朋友因病去世,但信却不幸在运送途中丢失。

四。传递着,等待着,期待着归来

虽然这封信丢失了,但黄健中的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据黄振国说,当初,黄健中被国民党俘虏后,他的母亲为他领养了一个童养媳。


数据映射

作为母亲,最担心的就是儿子的婚事。黄健中的母亲当时想,如果她的孩子在外面当兵,她肯定没有机会接触女孩子,更别说谈婚论嫁了。她会先给他准备一个,然后回家直接结婚。

然而,一天天过去,童养媳都长成了大姑娘,依然没有儿子的消息。渐渐失去希望的老太太,不忍心让童养媳无限期等待,就给童养媳找了个上门女婿。

一个童养媳被当女儿养,黄健中的媳妇突然变成了“妹妹”。母亲去世后,这个所谓的“姐姐”主动担起寻找“哥哥”黄健中的重任,以感谢她多年的养育之恩。

她来到黄振国的家里,请他写一封信到台湾省去打听她“哥哥”的下落。这么多年没有他的消息,也不知道他现在是生是死。如果他还活着,有机会请他回来,在家等他。


数据映射

黄振国被他们的深情感动,于是他决定在每封给台省的信中都留下这样一句话“你能帮我打听一下黄健中的下落吗?”,那么这样的举动能联系到黄健中吗?

1987年11月,台湾省大部分老兵想家,举行大规模游行请愿,希望台湾省当局允许他们到大陆探亲。当时两岸关系没那么紧张,台湾省当局答应了老兵的诉求。

随着两岸交流的恢复,通博村也迎来了全村激动人心的一天。当初被带走的人又回来了。那一天,八位老人回到了村子,还有他们在台湾省的老伴。

原来那些男的在台湾省住了很久,看不到回家的希望。于是,在孤独和抑郁的驱使下,很多人选择在当地组建新的家庭。但是,当他们看到妻子还在为他们守寡的时候,内心是极度煎熬的。


数据映射

据黄振国回忆,当时一位老人跪在老伴面前,不停地说对不起,但老奶奶一点责怪的意思都没有,反而安慰老人。所有这一切都是战争的错。

丈夫在外另有家室,女方能以如此大度的胸怀安慰丈夫。不得不说,桐柏村的女人真的很淳朴善良。

老兵们的归来也给村子带回了不少消息。与此同时,来黄振国写信的人数也增加了。黄振国想,现在找到黄健中的机会会更大吗?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两岸信件的不断往来,黄振国终于得到了期待已久的信。那天,当他看到发信人是黄健中时,他激动地大叫起来,黄健中终于写信了。


数据映射

建立联系后,黄振国迫不及待地回复,希望黄健中能回到村子里。为了打动,还在信中附上了一首新的古典诗词,名为“中秋送宗兄台”

这首诗是这样写的:“岁月无情好几个秋日,人缺一轮圆月,醉了一场,月色融了一场,梦在良宵何处缠绵。几个月的天伦之乐,家庭里没有一个人是孤独的,世界是震荡多变的。乘峡破浪好行船。”

这封信寄出后不久,黄健中回到了桐柏村。当他看到黄振国时,他激动地拥抱了这位多年来为村民们不知疲倦地工作的伟大英雄。同时还送给黄振国一支笔,上面写着几个字:“知书有礼,代笔高”。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要结束了。喜欢的朋友可以喜欢,评论一下。下一个精彩的故事就在那里或者被看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54191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09
下一篇 2022-09-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