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基收益率持续下滑

货基收益率持续下滑,第1张

见证历史!货基收益率全面进入“1时代

中国基金报记者李放实习生王驾林

货币基金成为市场关注的对象,这类产品的收益率正在稳步下降。目前已全面进入“1时代”。

最新数据显示,6月10日,纳入统计的所有货币基金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仅为1.71%,157只货币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不足1.5%。事实上,从4月份开始,货币基金收益率就进入了“1%区间”。

多位货币基金经理认为,今年货币基金收益率下降与货币市场资金利率较低、资金对低风险产品的追捧有关。因此,近期短债基金和同业存款基金备受市场关注,成为货币基金的替代品。

甚至有人提醒,在经济下行、货币政策处于降准降息通道的背景下,市场流动性充裕、安全资产稀缺、货币基金收益率下降是正常的。一般货币的收益率在1.5%到3.0%的区间内波动,未来几年新年的收益率差异应该不会太大。

货币基金收益率进入“1时代”

备受市场关注的货币基金收益率正在进入“第一时代”,今年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

WIND资讯数据显示,6月10日,纳入统计的716只货币基金(证监会的基金分类标准,各类型单独计算)7日算术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1.71%的水平,6只产品7日年化收益率超过3%。但有157只货币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低于1.5%,属于低收益率。

从今年以来货币基金的收益水平来看,是逐月下降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货币基金整体收益率进入下行通道。去年年末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为2.43%,1月末、2月末、3月末7日年化收益率算术平均值分别为2.22%、2.01%、2.16%。

4月以来,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进入“1%”区间。数据显示,4月末和5月末的7日平均年化收益率分别为1.93%和1.78%。显然,目前货币基金收益率处于持续下行趋势。

从余额宝的收益率区间也可以看出这个趋势。6月10日年化收益率仅为1.67%,基本从今年1月6日的最高2.175%上下波动,尤其是4月底以来,年化收益率持续下行。

事实上,2013年田弘余额宝推出时,收益率一度超过6%。2017年以来,从4%、3%、2.5%、2.3%、2%一直在下降,尤其是2020年的4-6月份。年化收益率基本在“1%”区间,最低甚至达到1.311%的收益水平。

谈及当前货币基金收益率下滑至“1时代”的原因,博时基金董事总经理、固定收益投资二部投资总监兼基金经理魏震直接表示:一是今年以来货币市场资金利率维持低位,货币基金再投资收益率较去年大幅下降;二是今年权益市场大幅调整,投资者风险偏好较弱,全货币基金大受追捧。产品收益率和整体现金管理理财收益率都比较低。

光大保德信低风险投资部联席总监沈荣也有类似观点,主要是央行为应对疫情采取了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银行间回购利率和同业存款利率较年初大幅下降。货币基金剩余期限较短,随着前期配置的高收益资产陆续到期,收益率也面临逐步下滑。

芙蓉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助理王丹表示,货币基金收益率下降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当前宏观经济基本面仍然较为疲弱,实体经济需求提振不够;与此同时,负债端资金利率在利率中枢的相对低位徘徊。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债券市场收益率持续下行,货币基金收益率伴随着债券市场整体收益率的下行而下行,再次进入“1时代”。

此外,长城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总经理邹德利更是直言不讳。在经济下行、货币政策处于RRR降息通道的背景下,市场流动性充裕、安全资产短缺,货币基金收益率下降是正常的。一般货币的收益率在1.5%到3.0%的区间内波动,未来几年新年的收益率差异应该不会太大。货币是投资理财中的现金金融工具,不要对其收益率有过高的期望。

未来货币基金收益有望企稳回升

虽然货币基金收益率在下降,但由于2022年市场震荡下跌,投资者避险情绪升温,货币基金备受市场追捧,规模稳中有升。基金协会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公募基金资产净值总额已达25.52万亿,其中货币市场基金规模达到10.84万亿元,占比42.51%。同时,与去年底的9.47万亿元相比,几乎增加了1.37万亿元。

在货币基金规模越来越大的背景下,这类产品处于“1%”时代。后续收益率应该怎么走?很多人认为下半年货币基金收益率有望企稳回升,但整体收益率差异不会太大。

长城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总经理邹德利表示,在央行的关怀下,半年末会相对稳定;今年下半年,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货币基金的收益有望企稳并逐步回升。预计三季度可能是一个企稳的过程,四季度可能会比明年略有回升。

“后续货币基金可能会经历一个触底反弹,然后慢慢上涨的过程。”保诚信托低风险投资部联席总监沈荣也表示,半年末市场对资金面还是会有一些担忧,叠加银行的存单到期量比较大,短期资产价格有望上涨,是货币基金较好的配置时机。

芙蓉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助理王丹表示,预计货币政策将保持目前的宽松适度态势,直至经济基本面全面企稳恢复。货币基金主要投资于短期固定收益类资产,受货币政策影响明显。因此,预计短期内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中枢仍可能难以大幅上升。

王丹认为,进入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后,如果观察到经济基本面明显回暖,货币政策从目前的中性略宽松水平逐步回归到更加中性适度的水平,那么货币基金的中枢利率可能会出现明显的上升。在此之前,预计货币基金将维持在略低于央行利率的水平。

王丹也表示,根据历史经验,一般在半年末和年末,资金利率会比其他月末、季末上升更明显。从机构行为来看,临近半年末和年末,金融机构客户和散户客户赎回货币基金也很常见。这时候一般的货币基金大多会遇到净赎回,资金会回流到银行体系。此外,今年6月中下旬可能存在债券供给偏多、复产后经济反弹、通胀预期、债券市场起飞情绪等诸多因素。对于货币基金来说,组合内外流动性可能面临短期收紧预期。在这个阶段,一般投资组合收益率可能会随着债券市场和资金利率的上升而适当波动。

不过,博时基金董事总经理、固定收益投资二部投资总监兼基金经理魏震认为,在流动性合理充裕的环境下,预计货币基金收益率仍将下降空。如果6月底资金面面临季节性收紧,货币基金收益有小幅反弹的可能。6月份国债供给压力较大,信贷和财政收支的改善也会成为半年末资金面的扰动因素。最终资金面的松紧程度还是要看央行6月份流动性投放的方式和力度。

短期流动性保持充足和高水平

RRR削减预期已经存在

谈及未来的货币政策,长城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总经理邹德利表示,众所周知,银行在半年末会面临MPA考核,对市场流动性有一定影响,需要注入资金维持市场流动性。预计未来一到两个月,地方债、特别国债等债券将有更多发行,这将增加债券的供给,也需要央行对冲市场的流动性。

“因此,至少在未来两个季度,银行间的流动性需要保持在较高水平,未来RRR降息的预期仍然存在。”邹德利表示,中国的贷款利率还是中性偏高,基准贷款利率过去降得不够。很多企业在疫情环境中挣扎,预计未来至少有一次降息空,无论是LPR还是MLF,未来都有一次降空。

邹德利预测,在债券市场,由于流动性充裕,资产荒的局面仍将存在,短期债券收益率会相对较低。要坚持票息为王的策略,长债才有波段操作的机会。但随着三四季度经济复苏,长期债券的风险将逐步体现,中短期债券的配置价值将进一步体现。

博时基金董事总经理、固定收益投资二部投资总监兼基金经理魏震表示,判断货币政策走向仍是维稳偏松的基调。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方向没有改变,但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很大。货币政策将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用好各种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足,稳定市场主体,保障就业,稳定宏观经济市场。6月地方债发行量受半年末因素扰动,资金利率较5月已上升10BP。后续资金利率可能仍会小幅上行,逐步回归利率走廊中心,但总体保持宽松,短期内无需对资金面过于担忧。

“疫情消退,政策发力后,5月制造业PMI数据升至49.6,后续经济复苏方向相对确定。但相对于2020年疫情后的复苏,相对于当时房地产和出口的明显拉动作用,本轮复苏的主要着力点是基建,因此经济更有可能呈现U型反弹。”保诚信托低风险投资部联席总监沈荣认为,需要货币政策继续保驾护航,不会很快退出。后续资金大概率会继续宽松。即使保证金收紧,幅度过大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芙蓉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助理王丹表示,我对未来货币政策走向的看法可能比目前市场层面更积极。目前基本面表现还是比较疲软,整体处于强经济政策刺激阶段。在这个阶段,货币政策的考虑将更多地侧重于稳定经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相对更为重要。因此,目前的货币政策很难出现阶段性的明显收紧。我们都可以看到,今年二季度以来,央行对货币政策的态度是积极的。

王丹认为,当我们把眼光放得更长远时,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在疫情发生的三年时间里,央行对货币政策的考量一直在不断微调。从最初的逆周期调整到最近的跨周期调整,说明央行对疫情后的货币政策安排早有考虑,同时在裁量上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王丹进一步表示,在这个过程中,货币政策有望根据内外经济环境、基本面复苏等方面进行动态调整。目前还不是资金最宽松的时刻。我更倾向于认为现在的情况更多的是一个阶段概念。现阶段资金面处于持续宽松的状态,资金的可获得性和稳定性相对较好。但利率的绝对水平不会特别极端,会保持在比中心利率略低的水平。

短期债务产品、共同存款基金或成品基金的“替代品”

随着货币基金收益率进入“第一时代”,不少投资者认为,短期债基产品和同存同取基金可以替代货币基金,这些低风险产品也成为近期新基金发行市场的“爆点”。

博时基金董事总经理、固定收益投资二部投资总监魏震表示,短期债基产品和短期利率指数产品可以作为替代品。短债产品相比货基有一定的收益优势,相比中长期纯债产品久期短、波动小,久期风险可控。短期利率债指数产品无信用风险,波动小,回撤可控,流动性好,收益高于货基。

“存款指数基金、短债基金都有效补充了货币基金产品。”光大信托低风险投资部联席总监沈荣也表示,一般来说,存单基金的投资范围主要是高评级的同业存单,流动性相对较高,但久期限制小于普通债券基金。在承担有限风险的同时,存款证基金有望获得比货币基金更高的收益。短债基金也差不多,也可以争取在信用挖掘这个维度获得一些额外的收益。但这两款产品都要注意控制净值波动风险和信用风险。

长城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总经理邹德利表示,在目前市场缺乏有效投资渠道的情况下,大部分投资者应以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为重点。在这种情况下,可进可退、可攻可守、攻防兼备、风险相对可控的中短期债基金等产品将是不错的选择。

不过,芙蓉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助理王丹认为,“1%”时代并不意味着货币基金失去了吸引力。与其他基金产品相比,货币基金具有净值波动风险较低、预期收益相对稳定、投资安全性高、流动性方便等优势。是一款不错的低风险固定收益投资产品。

王丹认为,的确,从绝对收益水平出发,当前货币基金的收益吸引力明显降低。“个人会更倾向于做一个‘篮子组合’的概念,一定比例的资产投资于权益类资产,一定比例的中长期债券类资产,一定比例的货币基金等高流动性资产。”

近期,短债基金和共存基金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以共存指数基金为例。最近一个月,爆炸频发。广发、平安、国泰、嘉实、汇添富、招商、景顺长城、华夏等8家基金公司的同业存管资金几乎都上调了“100亿”的上限,银华、博时、中欧的募集规模也超过了50亿。

低风险、高流动性的短债基金也成为理财市场的“新宠”。Wind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基金公司今年以来已发行32只短期纯债基金(仅以基金成立日为准显示初始资金),而2020年和2021年同期,该类产品分别只有17只和6只。Wind数据显示,短期纯债基金规模已从去年底的3284.6亿元大幅上升至今年5月底的6032.19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a股市场表现不佳,投资者风险偏好骤降,市场闲置资金无处可去,一些销售渠道也在有意引导部分资金进入低风险产品。预计近期此类低风险产品将持续火爆。

编辑:乔伊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享有本平台发布的原创内容的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54188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09
下一篇 2022-09-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