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不供女儿上大学

父亲不供女儿上大学,第1张

农民父亲把儿子供成大学生,毕业后月薪600,父亲失望透顶

2002年7月的一天,是49岁的韩培银一生中最美好的一天。他的儿子韩胜利顺利拿到了Xi安石油学院(现Xi安石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这是我们村的第一个大学生,相当于古代的状元!我给了老韩家一个光荣的祖宗,就算是锅里卖铁,也要给他完成。”

韩胜利考上大学的消息也迅速传遍全国,大家都说是“穷人家生了贵子”。

韩胜利父子

变卖家产努力工作的韩培银,没有一天不盼着儿子毕业,和家人过上舒适轻松的生活。

但四年后,现实给了这个家庭沉重的一击。不仅击碎了韩胜利的高薪梦,也让韩培银对“知识改变命运”的说法产生了深深的质疑。

最后大学毕业的儿子比不上当农民工的父亲。是这些知识没用,还是教育方式有问题?

一个月生活费在200元,没有捡塑料瓶的兼职。

录取通知书寄到韩家里的时候,还附带了四年的大学学费、住宿费、书本费、生活费。

一年所有开销加起来少则7000,多则10000。对于家里只有五亩地的韩家来说,这是高不可攀的天价成本。

源地图

放弃学习出去工作,还是四年一无所有?韩胜利选择了第一条路,韩培音选择了第二条路。

他把自己一生的荣辱和家族的未来都系在了儿子身上。没钱赚,可以借。总之,你不能放弃这个来之不易的大学机会。

“知识改变命运,只有读好书,才能不断向上。你以后可以坐在办公室里弹空曲子,不用像我们一样上山下山了。”

为了让儿子摆脱祖上的命运,韩培银卖掉了家里的牲畜和粮食。最后拿到的钱只有三千多,连学费都没拿到。

没办法,他只能跟老婆挨家挨户借。

也许是为了亲朋好友,也也许是韩胜利将来大有可为,所以大家都慷慨解囊,终于凑齐了学费。

源地图

韩培银借钱的时候也承诺会尽快还钱,韩胜利一定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

九月初,父子俩一起去了Xi安。一个进学校学通信,一个去工地搬砖搬水泥。

留守母亲一边经营五亩地,一边开“胜利店”,初中毕业的妹妹在深圳打拼。

刚到Xi安的时候,韩佩茵的月薪只有500到600元。他儿子生活费200,他自己150。

他不敢花剩下的钱,因为他必须偿还债务,并为下一学年节省所有费用。

出身贫寒,在贫困中长大的韩胜利也能体会到父母和家庭的艰辛。拿着200元的生活费,他把日常开销严格控制在6元以内。

一勺青菜,一勺豆芽,两勺米饭,一碗免费汤,是他每天的饭。

网络地图

如果能偶尔吃两块肉,那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和同宿舍的其他5个同学相比,韩胜利的生活也是最寒酸的。别人都有手机,其他三个同学有电脑,他只有一块手表。

这只手表是我表哥送的二手礼物。

衣柜里的衣服基本都是室友给他的。而且几个舍友还经常把喝完的空矿泉水瓶带给韩胜利。

因为韩胜利从入学开始就在从事一项“特殊”的兼职——捡塑料瓶。

他不愿意买矿泉水喝,只能在业余时间穿梭于各大场馆空每当看到写有空的塑料瓶,他总是礼貌的上前询问。

“你好,这瓶还需要吗?”

有人摇头,他就会弯腰把瓶子扔进麻袋里。这时候总会有很多询问的目光看着他,但韩胜利只能装作不知道。

韩胜利

除了塑料瓶,他还收集各种易拉罐,路边的垃圾桶也成了他常去的地方之一。

所以很多人会说,不明白他这个好好的大学生,为什么要和他破破烂烂的爷爷奶奶“抢生意”。

但这是韩胜利的兼职。他每个月能攒够麻袋,最后能赚6。7块钱的收入。

这笔钱在很多人眼里不值一提,这种行为会更加被看不起。但是韩胜利,在这件事情上,可以做到不顾别人的眼光。

他不认为贫穷或捡破烂是一种耻辱。反正他是用手干活的,别人无权评论。

更何况除了这份兼职,他也找不到其他的兼职。

韩胜利自己给出的理由是“学业繁忙,父亲不赞成他浪费时间”。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你会发现最根本的原因并非如此。

网络地图

很多大学生会在校内和校外找兼职,而这些人往往擅长沟通和策划。

无论是想赚点零花钱,还是锻炼自己,他们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但韩胜利没有。他几乎是班上的“隐形人”。不善交际,内向自卑,只会死记硬背一摞书。

除了几个舍友,他几乎不和其他同学说话。在自己的班里还这样,怎么会有和外人说话的勇气?

而他从心底里鄙视自己,认为自己根本没有能力完成一份专业的兼职。

一来二去,扛麻袋,收塑料瓶成了他唯一能做的事。

韩胜利之所以养成这样的性格和认知,与他的原生环境和家庭教育密切相关。

密集的欠款,孜孜不倦的教导

韩胜利父子

每当他去找父亲要生活费的时候,都能从韩佩茵的话语中看出一二。

工地上工资水平不稳定,发工资时间不固定。所以有时候韩佩茵也不能及时把200块钱的生活费收上来,只能笑脸相迎的去借。

夜幕降临,辛苦了一天的农民工早早上床睡觉。而韩培音则在宿舍间走来走去,希望工友们能帮上二三十个忙。

“我家娃娃要上大学了,下个月生活费不够。如果手头宽裕,可以借一点。”

但是住在这里的人谁不是家境贫寒呢?今天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拿回来。我的家人必须活下去。

所以,即使在20元、30元的时候,韩佩茵也很难借到钱。他几乎把所有的好话都说了一遍,才勉强凑齐儿子的生活费。

韩胜利父子

但韩胜利并不知道这笔钱的来源。他只知道父亲每次都会按时把钱交给他。

借着生活费的机会,父子俩也迎来了每月一次的“座谈会”。

韩佩茵总是随身带着一个笔记本,上面厚厚地写着所有的欠款。每次他付一笔钱,他就在上面画一条水平线。

但除了这些欠款,他还详细记录了儿子在学校的开销。

“四千多块钱的学费,八百块钱的住宿费,加上书本费和生活费,你第一年花了七千,第二年花了一万。”

每次儿子来,韩佩茵总会拿出这个记事本,指着上面的每一笔费用,说得清清楚楚。

他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让儿子记住父母的难处,也让他更加坚定努力学习的决心。

除了掰下这笔费用,韩佩茵跟儿子说的话也差不多。

韩胜利父子

“在学校不要吃得太差,但也不要吃得太好。别碰电脑,别上网……”

他只希望儿子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上,韩胜利也是这样。

我每次上课都坐在前排,从来不碰任何电子产品,从来不参加任何集体活动。业余时间,我做的最多的就是捡塑料瓶。

面对父亲孜孜不倦的教诲,他总是低着头认真听讲。那笔费用不仅代表了父母的辛苦,也象征着他和别人的差距。

每听一次,韩胜利的负罪感和自卑感就越来越深。回到学校后,他开始了他的3.1分套路。

但他不知道的是,父亲的笔记本上不仅记录了欠款和费用,还写下了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当时,韩培银是十里八村为数不多的初中生。

父亲的笔记本

握过笔的他深深体会到了知识的力量,所以他把“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奉为真理。

可惜因为种种原因,他最后还是放下了笔杆,拿起了锄头。而考上大学的韩胜利,是他余生的希望。

“胜利我的儿子,等到2013年左右,也就是60岁左右,我希望家人能去北京旅游一次。到那时,大家都会有钱,过上好日子。”

所以在家里人心中,韩胜利是带他们跨阶层,成就富裕生活的关键。

但这些美好的憧憬,韩佩茵从来没有告诉过儿子。他总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描绘未来,那时他的眼中充满了自信和光彩。

在家人的热切期盼中,韩胜利的大学生涯即将结束。

大四下学期,同学们忙着写毕业论文,也在思考自己的未来。

韩胜利

韩胜利也不例外。他开始穿梭于各大招聘会之间。但在繁忙的招聘会上,他自始至终没有说一句话。

相对于别人的议论和不断的尝试,韩胜利的身上只有被尴尬、无助等等感觉包围着。

他去了一些摊位,趁负责人不注意放下简历,然后迅速离开了这个地方。

两个小时后,另一场招聘会结束。

而韩胜利依然一言不发地走出了现场。他拿着别人发的传单,却从未联系过上述招聘单位。

他在等已经收到简历的工作单位,可以主动联系他。

但这种想象太美好了,因为他除了学士学位,什么都不能提供。

回到宿舍后,有的舍友靠自己的努力找到了工作,有的舍友有家人为他们铺路。

韩胜利

最后只把韩胜利远远甩在后面。他在床上羡慕地看着同学,心里的紧张和挫败感一天比一天强烈。

但他没有做出任何改变,更不敢告诉父亲。眼看毕业的日子就要到了,他对未来工作的要求越来越低。

“月薪500,600,甚至300。导购,服务员,保安,我都想过。有人要我,我就干。”

但如果韩胜利大学四年努力学习,最后的成绩也仅仅止步于此,那一家人的坚持又是为了什么?

而且即使面对这些工作的招聘,韩胜利也从来不敢先走一步,说一句话。

本该是双向选择的就业,在他身上看不到任何进步。

一个月600到1500,知识能改变命运吗?

韩胜利

此时的韩佩茵并不知道儿子的窘境。他看着笔记本上已经划掉的钱数,想象着自己很快就能享受儿子的生活。

周末,韩胜利像往常一样向父亲要生活费。看着父亲脸上的笑容,心里五味杂陈。

实际上,他觉得不好意思向父亲要钱。但在现实面前,他没有自立的能力。

父亲问起就业情况,只能搪塞过去。

可惜纸终究包不住火,拿到毕业证的那一刻,也宣告了韩胜利彻底脱离了学校的“保护伞”。

看到同学们各奔东西,他还在原地打转。

现实中的这种巨大落差,让韩佩茵久久没有缓过神来。他想知道为什么认真的大学生连一份体面的工作都找不到。

韩胜利

“刚开始的时候听人说通信专业以后挣钱多,一个月能挣五千甚至六千。这个专业我不懂,但没想到这么差。”

无论是韩佩茵还是韩胜利,父子俩都把不好就业归咎于错误的专业选择。

他们的老家在陕西省一个与世隔绝的小村庄,对外界的认知全靠别人的描述。

所以,当听说通信行业未来大有可为时,韩培银想都没想就让儿子报了这个专业。

韩胜利自己也没什么好学的。他的初衷是以后找一份高薪的好工作。

所以直到大学第一堂课,他才对传播学这个专业有了详细的了解。

但是如果你把这个专业学好,将来一定能派上用场。

但韩胜利的好学习只是书本知识的死记硬背。他从未接触过实际操作。

网络地图

交流肯定离不开网络,学习也要与时俱进。但在韩父子看来,手机和电脑是求学路上的“拦路虎”。

大学四年,韩胜利不仅没有接触过互联网技术,也没有参加过类似的座谈会和集体研讨会。

独自一人,他认为在专业课上拿高分就能在社会上赢得一席之地。

最后家里所有的希望都落到空身上。

失望至极的韩佩茵只能苦笑着掩饰自己。他没有训斥儿子,但看似轻浮的一句话,让韩胜利抬不起头来。

“白读了几年书,牛和粮食都卖了。最后你什么都没成就,村里人都笑话我们。”

留在家里的母亲悄悄把“胜利商店”二字改成了“商店”。

网络地图

当别人提到她的儿子时,她充满了自豪。但四年后,她怕别人说她儿子。

毕业一年后,韩胜利终于找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他没有呆在Xi,也没有去沿海发达城市,而是去了青海。

负责在野外铺设通讯电缆,月薪600元,包吃住。

虽然找到了工作,但是家里人没有笑。曾经想象中的office和空基调,却在现实面前变得狂野暴晒。

而且每个月工资才600块,还不如我在工地干活的爸爸。经过多年的努力,韩培银的工资已经涨到了900元。

深圳的姐姐就更不用说了,一个初中毕业的女生能挣4000块。

相比较而言,韩培音突然对“知识改变命运”的说法提出了质疑。上大学不仅不会让你富裕,反而会让这个贫穷的家庭雪上加霜。

韩胜利的父亲

四年的坚持全部变成了笑话,近四万块钱只出了一个比农民好不了多少的大学生。

“我觉得读书没什么用。村里人说当初不如给儿子买个小三轮车,现在跑业务也做起来了。”

一个好不容易走出去的大学生,成了村民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

韩胜利去青海工作后,韩培银回到了工地。他还有2万元的债务要还,然后还要和儿子结婚。

即使事业不尽如人意,结婚生子才是最重要的。但韩胜利对自己的终身大事并不重视。一方面是他的性格,另一方面是他缺钱。

2011年,他回到Xi安找工作。此时他的月薪已经涨到了1500元,但这个收入水平还是属于垫底的。

随着韩佩茵一笔一笔还清债务,家里的经济压力减轻了不少。曾经以此为生的小店,逐渐发展成了一个小超市。

但这一切的改变都不是我儿子带来的。他的失败就像一根刺,一直扎在我父母的心里。

源地图

看着别人家孩子事业有成,两个孩子都有了,韩胜利的妈妈终于忍不住哭了。

她不是嫉妒别人,只是为儿子的失望而难过。

至于韩佩茵,脸上没有笑容。他曾经在笔记本上思考未来,但他再也没有打开过。

“再过大约20年,这将是我生命的终结。那时,我将告别我的生活……”

附言

韩培音父子的这段经历被李导演拍成了纪录片《父亲》,生动再现了社会底层民众为改变命运而苦苦挣扎的现状。

但在纪录片的最后,这个家庭并没有逃脱命运的枷锁。

他们把所有的失败都归咎于无用的知识和选错了专业,认为没有家庭背景和靠山永远无法脱贫致富。

韩培音父子被拍成纪录片。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最根本的原因或许是韩家的家庭教育。

他们只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却从不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尤其是在不断的“哭穷”教育下,韩胜利只会越来越自卑。

招聘会上他一句话不说,一直躲着镜头。穷人家的孩子缺乏试错的资本,但一味的萎缩能获得机会吗?

如果韩胜利能在大学抓住机会锻炼自己,他的处境也不会这么尴尬。

而且毕业后,他也不想去通讯业发达的大城市工作。而是把自己局限在相对落后的青海。

没有长远的眼光和长远的规划,一味的听取别人的意见,埋头一亩三分地,这也直接导致了韩胜利的失败。

知识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是无用的。真正的关键在于学习它的人应该如何使用它。

网友的评论

如今十几年过去了,根据网上的消息,韩胜利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路。年薪很高,他结婚了,有了幸福的家庭。

茫然地走了很多弯路,他还是靠自己的努力在社会上站稳了脚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54057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08
下一篇 2022-09-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