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欲激活"俗手"战略围堵中国被中方在香会"击穿"

美国欲激活"俗手"战略围堵中国被中方在香会"击穿",第1张

美国欲激活"俗手"战略围堵中国 被中方在香会击穿

时隔三年,聚焦亚太安全的重要多边论坛香格里拉对话会再次召开。

在过去三年里,全球安全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频发,安全的意义极为突出。

对抗还是合作,世界正处在抉择的十字路口。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做出怎样的选择,对世界的未来至关重要。

对话会上,中国讲合作与发展,美国讲冲突与对抗。

由此可见,美国对中国还是抱有很多拉帮结派、围堵的幻想。但是这些幻想都在这次对话中被打破了。

谭密切关注香格里拉对话会议。

对话开幕当天,中美两国国防部长举行了会谈。这是拜登上任以来中美两国国防部长的首次线下会晤。

会谈结束后,台湾省问题立即冲上各平台热搜——中国在台湾省问题上的措辞非常严厉,态度非常坚决。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在会谈后的吹风会上说,魏部长强调,

如果有人胆敢分裂台湾省,中国军队将不惜一切代价,坚决粉碎任何“台独”分裂图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不惜一切代价,不惜一切代价,如果谁想在台湾省问题上与中国对抗,那么中国一定会陪他走到最后。

相关报告发布没多久,“中国敢分裂台湾省就打”成为各平台热词,单个平台相关浏览量现已突破3亿。

6月11日,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副参谋长张振忠就台湾问题再次发表谈话:

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民族复兴不可阻挡。中国人民解放军准备不惜一切代价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

如此郑重的表态,也是对美国“小动作”的回应——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之前,拜登政府刚刚宣布了第四次对台军售。

拜登的四项对台军售隐藏着他分裂台湾省的幻想。

让我们拉长时间线,看看这四项军售:

从时间上看,四次军售服务于政治目的而非纯军事目的的节奏更加清晰。

在拜登的四项对台军售中,有三项主要与后勤和维修等技术服务有关。

从表面上看,这种类型的军售似乎没有军售那么直接。但这实际上加强了美国和台湾之间的军事联系:

不排除美国派军事技术人员到台湾省培训指导的可能,这将提升双方在互联互通甚至联合作战方面的能力。

显然,拜登政府的做法与前任政府不同。看来,在拜登政府的“棋盘”中,台湾省作为“棋子”的角色发生了一些变化。

其他迹象可以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从拜登政府的一些“暂停”军售项目中,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这一角色的转变。

拜登政府拒绝出售M109A6自行榴弹炮和MH-60R反潜直升机。美国媒体分析的原因是不符合所谓的“不对称战争”思想。

所谓不对称战,说白了就是来个缠斗,拖住对手。

美国希望把台湾省“建设”成一个浑身是刺的刺猬。

然而,无论美国历届政府的“战术”和对台湾的“定位”如何变化,中国的态度始终摆在桌面上,从未动摇。正如中国国防部长在讲话中提到的:

台湾省是中国的台湾省,台湾省问题是中国的内政,祖国统一是绝对必要的。

无论什么战术,什么方法,解放军只要想分裂台湾省,就绝不会让这种情况发生。

这样的说法是有针对性的。可以看看解放军的三个动作:

辽宁号航母编队穿越宫古海峡,赴西太平洋演练。这种演习可以提高解放军的封锁控制、区域拒止和反外力介入的能力。

解放军军机巡航台湾岛已成为常态。这种演练可以提高台湾省对“部署态势”和“军事能力”的了解,提高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作战反应能力。

武直-10飞越所谓的“海峡中线”。这意味着陆军的直接介入,也意味着多军种、多装备协同的立体作战体系已经形成。

经过反复演练和调试,解放军已经掌握了相关情况,一旦发射,没有任何拖延的可能。

解放军的优势一目了然。“台独”势力看得见,美国也看得见。美国要想继续向某些人发出错误信号,恐怕还得想几个所谓的“战术”才能自欺欺人。

是一战不惜一切代价的信心和决心,中国过去从未动摇,将来也不会动摇:

美国不能分裂中国。

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中国也向美方提出了四点要求:

在香格里拉对话的历次会议上,美国一直没有放弃抹黑、打压中国的“努力”,但结果都不如美国。

台总局亚太站记者邓曾参与第六届香格里拉对话大会报道。她明显感觉到,在我们的外交努力下,中国和很多国家的很多误解和隔阂已经消除,香格里拉对话大会已经无法形成遏制中国的氛围。

然而,拜登政府仍然抱有遏制和压制中国的幻想。

为了遏制中国,拜登政府调整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布局,创造了几个“第一”:

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首次与亚太地区的盟友澳大利亚共享海军核力量机密信息。

谭之前表示,拥有核潜艇将使澳大利亚能够更好地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

不久前,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也宣布将合作开发高超音速武器。

显然,美国想提升澳大利亚的尖端军事能力。

与此同时,美国也在太平洋岛国,创下“第一次”:

坎贝尔成为近80年来首位访问所罗门群岛的美国高级官员;

美国正在与太平洋岛国就美军进入进行谈判。

美国此举的目的是再次“激活”一种“俗手”策略——冷战时期,美国提出所谓“岛链论”遏制中国:

以东北亚为核心的第一岛链为前沿;

以关岛为核心的第二岛链是补给中心;

这种结构的设计实际上遵循传统的离岸平衡。美国希望以东北亚为支点遏制竞争对手。

岛链战略,原本是冷战的遗产,是被历史抛弃的产物。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提升,美国的围堵正逐渐失效——辽宁舰在宫古海峡以西到西太平洋的演练,被美国视为中国“突破”第一岛链的标志。

拜登政府上台后的两项部署只是补救措施:

澳大利亚位于美国建造的第二岛链的最南端。如果澳大利亚具备远程打击能力,以此为战略死角,美国第二岛链的军事部署可以覆盖部分“无效”的第一岛链。

太平洋岛国位于美国所谓的第二和第三岛链之间。

总结起来,一个明显的趋势是,美国正在加强第一、第二岛链之间的联系,以及第二、第三岛链的力量,也就是美国所说的“纵深防御”。

今年年初,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表示,在第一岛链上与中国进行线性对抗绝对不是首选。拜登也承认,美国无法单独威慑中国,也无法通过离岸平衡控制亚太地区。

事情就是这样。一个多月前,主要为政府和军方提供服务的美国顶级智库兰德公司发布研究报告称,美国在“印太地区”寻找基地和部署陆基中程导弹的愿望即将落到空——几乎没有国家愿意合作,包括韩国、菲律宾等第一岛链上的节点国家。

对于第二和第三岛链之间的太平洋岛国来说尤其如此。这些岛国天然处于开放的环境中,它们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货物和人员的交换。当然希望周边环境稳定。

但美国这种刻意制造摩擦的行为,所谓的“安全利益”,当然不符合其发展考量。

不久前,许多南太平洋岛国和东帝汶强烈邀请中国代表团访问,并举行第二次中国-太平洋岛国外长会——显然,这些国家不想“选边站”。

所以,除了岛链,美国还需要通过同盟体系来牵制中国。

但是,作为发展最快的大陆,亚洲究竟应该发展还是对抗,从一些报道和评论中可以看到明确的态度。

本台亚太台记者唐鑫与谭珠分享了新加坡当地媒体对奥斯丁演讲的报道。最高赞的两条评论批评了美国的政策:

美国给这些国家带来的是地缘政治博弈、对抗和分裂。中国提供的是发展的免费搭车。很少有国家想成为美国所谓战略的“支点”。

美国遏制不了中国。

仅仅拉拢盟友是不够的。美国不得不把域外阵营冲突引入亚洲。这样的举动无疑更加危险,也更加令人担忧。

“印太战略”的操盘手坎贝尔曾谈及“印太地区”与欧洲的“对接”。在他看来,美国应该“连接”这两个地区。

美国冷战的产物北约成为了最好的媒介。

据日媒消息,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基本决定出席月底的北约峰会。没有人比梦想着“叛亚入欧”的日本更适合扮演北约“倡导者”的角色了。

最近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访问日本,日本防卫省最高武官兼统合幕僚长直截了当地发出邀请,欢迎北约参与“印太地区”事务。

为了让北约更容易介入亚洲局势,美国和日本还在不遗余力地渲染“中国威胁论”。然而,大多数亚洲国家并不接受这种说法。

正如中国国防部长在讲话中提到的:

中国的发展不是威胁,而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巨大贡献。

这是大多数亚洲国家的共识。正如印尼国防部长在香格里拉对话大会的发言中提到的,我们认为大国领导人肩负着重大责任。我们相信,中国领导人将以智慧和善意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此前,在谈及中美关系时,他也拒绝“选边站”,称中美需要沟通解决问题,印尼愿意做沟通的桥梁。

亚洲是不结盟运动的发源地之一。无论是历史选择还是现实选择,阵营对抗在大多数亚洲国家这里都没有基础。

很多亚洲国家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拒绝“选边站”,更不会加入美国遏制中国的“小圈子”。

台湾总台亚太站记者陶向谭分享了中新两国国防部长会晤的情况:

双方见面时,气氛融洽,像老朋友一样紧握双手,互致问候。会后,两位部长走出会议室,笑声也传了过来。

一个地区的国家之间应该如何互动,当然是该地区的国家自己最清楚,也应该由该地区的国家自己讨论。

而美国则将自己的对抗、冲突、霸权逻辑视为“灵丹妙药”,试图在全世界推行。

美国不能代表亚洲。

亚洲有自己的发展步伐,将共同维护亚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正如中美防长会晤时中方提到的,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为人类克服危机指明了正确方向。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需要地区国家的共同努力。

百年变局下的世界面临着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全球安全倡议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条新的安全道路,这就是对话而不是对抗,伙伴关系而不是联盟,共赢而不是零和。

同样,中国的方案也为亚洲国家提供了发展路径。

美国、日本、韩国、新西兰、澳大利亚选择的支点国家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亚太地区为数不多的发达国家。

要知道,北约基本都是由发达国家组成的。发达国家如果和发达国家抱团,就不会考虑亚洲更多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的全球发展倡议得到了亚洲国家的积极支持:

在中国-东盟关系雅加达论坛上,东盟方面一致认为,全球发展倡议与东盟共同体愿景有许多相似之处,有必要加强与该倡议的战略联系;

在最近的一次联合国高级别视频会议上,哈萨克斯坦也对全球发展倡议表示欢迎,并特别提到了它的及时性——目前,要确保过去几年取得的成果,世界各国需要更强有力的行动。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更了解和考虑发展中国家的核心关切。中国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多次为亚洲的发展注入动能。数据说明了一切:

以今年刚刚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例。RCEP的一个突出意义是使亚洲国家能够逐步加强经济一体化——RCEP首次将中日韩三大经济体纳入同一个自由贸易框架。

此外,一季度中国对其他14个RCEP成员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6.9%,其中东盟国家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实惠。

今天,面对乱象丛生的新局面,如何对冲动荡世界带来的不安全感,保持亚洲和平稳定发展的势头,中国给出了解决方案。

飞越云端依然风平浪静。谁是历史的正确一方,不言而喻。

如果还想用旧的冷战思维和制度设计来塑造世界和中国的行为,只会与和平发展的大趋势背道而驰。

美国,是时候走出幻想,看清现实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53859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08
下一篇 2022-09-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