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类评奖

新闻类评奖,第1张

中国新闻奖评选改革:奖项设置与时俱进更趋优化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近日公布了新修订的《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将原有的29个奖项优化为20个,包括14个基础奖和6个特别奖。业内专家表示,此次改革基于一种全新的逻辑和系统的思维,既坚持了新闻工作分类的专业性,又体现了新闻工作的特殊性。

据中国记协奖励办公室介绍,本次奖项设置改革的思路是优化奖项结构,共设20个奖项,380个奖项。设立基础奖项,使其更具专业性和包容性,更广泛地覆盖新闻媒体和记者;设立专项奖励,服务大局;强化基础项,增加专门项,合并相似项,减少交叉项,取消不合适项。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周勇指出,中国新闻奖经过31年的发展变化,在奖项设置上积累了一些问题。第一,现有的奖项是按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不同媒体进行分类的,不符合媒体发展的实际。第二,现有的奖项都是按照媒介和作品形式两方面进行分类,形成奖项交叉。例如,视频直播包括电视直播和手机直播。第三,有些奖项很难从作品角度评价,有些奖项滞后于媒体实践。

“媒介融合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闻作品的多样化,这是新媒体环境下传播格局和内在逻辑的变化所形成的。中国新闻奖的改革,是从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的实际出发,以全新的逻辑和系统的思维对奖项设置进行改革。设置符合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要求的奖项,解决了长期以来对原有奖项‘打补丁’的问题,满足全媒体发展对奖项的需求。”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利生说。

改革后,中国新闻奖设置了新闻、评论、传播、新闻专题、新闻纪实、系列报道、新闻摄影、新闻漫画、副刊作品、新闻采访、新闻直播、新闻整理、新闻专栏、新闻业务研究14个基本奖项。设立重大主题报道、国际传播、典型报道、舆论监督报道、整合报道、应用创新六个专项奖项。

新华社社长刘刚认为,这次改革有三个特点。一是除了覆盖新闻作品所有体裁的基本奖项外,还针对重大主题报道、国际传播、典型报道、舆论监督报道等设置专项奖项。,体现了中国新闻奖在引领新闻实践方面的权威性和导向性;第二,适应媒体的生态变化,突出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让各种形式的新媒体产品都有奖项的入口,这必将对深化媒体融合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三是在评奖总量稳定的前提下,通过结构调整,增强评奖的普惠性和公平性,进一步向基层新闻工作者倾斜,有力推动新闻战线强化“四个力”,不断提高履职能力。

同时,刘刚强调,将通过评选结果来检验这次改革的成果,充分发挥优秀新闻作品的示范作用,激发新闻采编的积极性,不辜负伟大时代的期望。

“这次改革顺应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要求,打破了作品和传播媒介的形式,使结构更加合理,覆盖记者更加广泛。关于改革方案,新闻界各方面赞同‘保持奖项数量稳定、优化奖项结构’的总体思路,根据专业要求设立基于体裁的基本奖项,根据新闻宣传需要设立基于题材的专项奖项,既坚持了新闻工作分类的专业性,又体现了新闻工作的特殊性。”人民日报协调部主任文红艳说。

这次改革还涉及到选拔机制的变化:副部级以上领导干部不参与评价,非创始人的局级、局级领导干部不参与评价;初评工作由记协和中央新闻单位组织,行政部门不再参与作品提交;扩大法官队伍,增加有知识的专家,减少行政部门负责人;改革遴选制度,增加法官实名打分环节。

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薛宝琴表示,这些机制变化体现了中国新闻奖评选方式改革的初衷,如将评选向新闻工作前沿倾斜,进一步增强评选的专业性和客观性,完善初评机制等。

记者:白英

编辑:初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53350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08
下一篇 2022-09-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