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执行董事

公募基金执行董事,第1张

3000公募基金经理 25万亿资金掌舵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的财富管理需求越来越大,需要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来管理资产。长期来看,基金经理数量的增加是大势所趋,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只有越来越多具有专业投资能力的专业投资者进入市场,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才能越来越完善。

精力充沛,极度自律,快速高效...对于基金经理来说,快节奏的生活已经成为常态,忙碌的剧情每天都在成千上万的基金经理身上上演。

每天早上8点,知名基金经理华强(化名)就匆匆赶到公司,开始一整天的工作。“作为一名基金经理,如果你不想落后,就必须拼命跑。基金经理每年更换三分之一。要想保持头把交椅的位置,就必须加倍努力,不断迭代自己。”华强说。

基金经理是一个怎样的群体?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16日,国内公募基金经理总数已超过3000家,创历史新高;该基金管理的资产已超过25万亿元人民币。中国证券报记者通过实地调研和大数据分析,为这个神秘的群体描绘了一幅独特的画像。

基金经理的一天

华强向记者描述了他忙碌的一天:他早上进入办公室,迅速打开电脑,查看邮箱里的各种研究报告。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然后,他会根据实时情况调整投资计划,与交易员进行初步沟通,评估当天投资计划的可行性。

在8:30的晨会上,华强会和团队成员就市场动态和要跟踪的上市公司交换意见。“虽然最终的决策是孤独而痛苦的,但每一个投资决策的背后都应该有尽可能充分的信息调研和研究分析。”他说。

9:30开市后,华强随时与交易员保持密切沟通。“基金经理是脑力和体力的,会有无穷无尽的信息和无穷无尽的报告。”他说。简单的午餐和短暂的午休后,12点半,华强穿上西装,开始准备下午的新基金会议。结束后,华强来到公司直播间,与基民进行在线交流,分析近期市场行情,分享一些基金投资的知识和技巧。

下午三点,华强要去参加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会后,华强又赶往下一家上市公司调研,这占据了他日常工作的很大一部分。“投资一家公司之前,不去实地考察,我不放心。”他说。下午六七点,他在去机场的路上,明天有一场重要的路演。对了,他安排了当地的调研。

努力是基金经理的普遍状态。

“有的券商早上七点组织专家路演,我只能边开车边听。”基金经理李鹏(化名)说。对他来说,券商路演和渠道交流占据了一半的工作时间,留给独立思考的时间很少。而有限的休息时间也被利用到了极致。“很多基金经理没有自己的午餐时间。他们要么与同行或专家交流,要么自己听会议录音。”他说。

另一位知名基金经理王晨(化名),每天五点起床,锻炼一个小时左右,才到公司。晨会将在7: 30准时举行。团队覆盖不同行业的基金经理会对他们覆盖的行业进行分析。临近季度末,王晨还将布局下一阶段的投资。虽然有了自己独立的办公室,但王晨仍然每天和团队成员坐在一架大飞机上,方便随时沟通。“出差是家常便饭。疫情爆发前,我每个月要出差两三周,主要是去调研上市公司。”王晨说。

a股前期的深度回调让投资者措手不及。李鹏压力太大了。他说,“那时候我连续几个晚上失眠,凌晨两点还在恢复作品集。直到确认作品集里没有‘埋雷’,我才敢睡觉。”

跟踪基金经理仍是少数。

谈到对基金经理的最初印象,很多人可能会想到学术霸道、专业、勤奋等关键词。

数据显示,从性别来看,男性基金经理2219人,女性基金经理803人。据惠诚基金研究中心统计,目前共有1410只主动股票型基金经理,820只固定收益基金经理,164只货币基金经理,628只指数、FOF、QDII等其他基金经理。

学霸是基金经理的第一张名片。如果想成为公募基金经理,硕士学位是必要的敲门砖。根据Wind的数据,有统计数据的3019位基金经理中,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有2901位,本科学历的只有118位。

名校背景也很普通。Wind数据显示,在有统计数据的899位基金经理中,北大和清华在毕业背景上占据绝对优势。其中,15%的基金经理来自北京大学,13%来自清华大学,6%来自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各占5%。此外,厦门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占总数的7%。以上十所大学毕业的基金经理占了半壁江山。

从专业上看,财经是当之无愧的“王者”。根据Wind的数据,在有统计数据的627位基金经理中,有163位是金融背景,157位是经济学背景,40位是工商管理专业。数学、统计、计算机、会计等专业背景也备受业界青睐。此外,还有很多跨学科的基金经理,毕业于化学、生物医药、电子工程、光学等专业。比如知名基金经理张坤,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医药专业;格兰特博士毕业于西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蔡松硕博曾在中科院计算所从事芯片设计工作。细分领域的专业学术背景,让他们对所研究行业的动态和趋势更加敏感。

近年来,在结构性市场下,一些基金经理因其辉煌的跟踪投资业绩而被公众所熟知。但统计数据显示,整体来看,还是有少数跟踪基金经理的。据惠诚基金研究中心统计,1410只主动股票型基金经理中,仅有207只为明显的跟踪型基金经理,医药、TMT、新能源、消费等热门跟踪也不少。

这种跟踪投资的特征在“新生代”基金经理身上更为明显。据惠诚基金研究中心统计,从业不足2年的基金经理中,有28.53%的基金经理明显投资了track从业2至5年的基金经理中,22.91%有明显的投资轨迹;从业5至10年和从业10年以上的基金经理中,这一数字分别为20.12%和15.38%。

“新生代”占半壁江山。

近几年基金经理队伍大大扩充,出现了很多新面孔。根据Wind的数据,2021年,受新基金发行热潮影响,新基金经理数量最多,共新增621只。2015年至2020年,新增基金经理人数分别为285人、199人、240人、255人、308人和384人。今年以来,已经增加了195人。

基金经理数量的增加是大势所趋。民生银行基金资产配置部总监苏鑫表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的财富管理需求越来越多,势必需要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来管理这些资产。目前市场上一些优秀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过大,不利于这些基金经理更好地为投资者创造超额收益。引入新的基金经理可以分担管理压力,从而更好地为投资者创造超额收益。北京一位基金分析师表示,公募基金数量和规模的快速增长需要更多的基金经理上任,而由于对主题跟踪基金的强劲需求,基金公司也需要吸纳更多具有跟踪投资能力的基金经理。

头部基金公司对人才需求旺盛。近两年嘉实基金、华夏基金、广发基金等多家大型公募都在大规模招聘人才。以新聘人数最多的嘉实基金为例,近两年新聘基金经理39人,现有基金经理84人,相当于近两年新聘基金经理的近一半。

在业内人士看来,基金经理数量的增加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苏鑫认为,只有越来越多具有专业投资能力的专业投资者进入市场,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才能越来越完善,市场定价才能越来越有效,市场效率才能越来越高。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散策略同质化的风险,降低市场波动的概率。

随着大量新人的快速进入,现在入行不到5年的“新生代”基金经理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

根据Wind的数据,在公募基金的管理人员中,从业2年以下的占35.60%,从业2至5年的占29.75%,从业5至10年的占28.40%,从业10年以上的占6.25%。

整体来看,业内人士认为,源源不断的新基金经理加入,将给公募行业带来新鲜血液,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苏鑫也认为,新基金经理的投资经验不如资深人士丰富,但相对来说,他们更努力、更勤奋。而且因为新基金经理相对年轻,可能对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新事物和新兴行业了解的更快。“江山有人才出。近年来,许多‘新生代’基金经理都有非常好的投资业绩。”她说。

但从数据来看,从业年限对这一群体的投资风格影响显著。据惠诚基金研究中心统计,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随着服务年限的不同而不同。任期越短,离职率越高。以2021年单边换手率中位数为例,任职10年以上的基金经理最低,为2.61倍;任职5至10年的为3.24倍,任职2至5年的为3.44倍;任职不满2年的基金经理离职率中位数为3.68倍。这意味着“新一代”基金经理的买卖比老手更频繁。

基金经理的风险控制能力也值得关注。北京一位FOF基金经理表示,一些新基金经理没有经历过牛熊转换,对市场周期的理解不足。但由于a股波动较大,一旦市场快速变化,他们的回撤控制力可能不如经验丰富的老手。

此外,上述基金经理表示,部分新基金经理希望通过短期业绩提升知名度,投资方式较为激进。他们能否做出优秀的长期业绩,还需要时间检验。

另有FOF基金经理表示,对基金经理的评价要关注四个维度:一是基金经理的历史业绩,包括长期、中期、短期业绩,尤其是基金经理在牛市、熊市、震荡市等不同周期的表现;二是基金经理的风险控制能力,特别是在2018年和今年的市场波动中,基金经理对最大回撤和波动的控制能力;第三,基金经理是否有稳定清晰的投资风格;第四,基金经理的选股和择时能力。基金经理在坚持自己投资风格的前提下,拓展自己的能力圈也很重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52917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08
下一篇 2022-09-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