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现象及价值

比特币现象及价值,第1张

研究显示:比特币早期想象中更中心化、更脆弱

在比特币信徒看来,去中心化、公平性和一定程度的匿名性让比特币充满魅力。然而,据国外媒体报道,休斯顿莱斯大学和贝勒医学院的数据科学家艾莉莎·布莱克本指出,事实并非如此。在早期,比特币的集中化程度超出预期。而且比特币之所以能够生存发展,得益于最初参与的那一小部分人。他们本可以攻击比特币网络,但没有选择这样做。此外,该研究还揭示了比特币在隐私问题上的潜在风险。

比特币的创始人中本聪聪曾提出比特币是匿名的。在比特币交易中,用户的身份是由几十个字符组成的字符串,以保护用户的真实身份。然而,这种匿名有其局限性。与“匿名”相比,“非实名”的描述更为贴切。用户必须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和这串字符的对应关系,保证绝对匿名,否则用户的所有交易记录和资产都会暴露无遗。数据的泄露使得这种身份保护并非无懈可击。

布莱克本利用了这一点,并发现尽管比特币被设计为一个可以在没有信任的情况下工作的去中心化网络,但其早期的发展依赖于少数人。比特币早期的生产和使用非常集中。布莱克本说:“这不是不需要信任的去中心化加密货币的精神。”

布莱克本研究了2009年至2011年比特币前两年的交易,发现看似代表众多矿工的比特币地址,实际上来自合并后的少数人。两年时间,64个关键矿工挖出了当时的大部分比特币。(比特币是按照特定算法大量计算生成的,以保证比特币网络分布式记账系统的一致性。每隔一个时间点,系统会在节点上生成一个数学问题。网络中的所有计算机都可以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找到正确答案会生成一个区块,然后奖励一定数量的新比特币。其工作原理与开采矿物非常相似,所以形象地称为“采矿”,而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则称为“矿工”。)

布莱克本分析了这些矿工的采矿收入。她发现,在比特币问世的最初几个月,存在典型的收入分配不均,少数矿工拥有大部分财富和权力。

学者质疑比特币是否是真正去中心化的“货币”。布莱克本的研究伙伴,计算机科学家Erez Lieberman Aiden博士认为,这些矿工比他们看起来更集中。分析结果显示,在两年内,关键矿工人数为64人,但根据研究人员的模型,在某些特定时间,这个数字可能只有5到6人,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只有一两个人持有大部分采矿权。

在Blake和Aiden通过数据泄露构建的比特币挖矿地图中,每个色块代表一个矿工,色块的大小与挖出的比特币数量成正比。色块按照矿工挖出第一枚比特币的时间顺时针排列。在那两年里,开采比特币最多的64名矿工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确定的。

Blake Aidan利用数据泄露构建的比特币挖矿图

在研究中,布莱克本还观察到,计算能力的集中也威胁着比特币网络的安全。矿工人数越少,单个矿工或几个勾结矿工控制网络的机会就越大。研究指出,在比特币的萌芽阶段,矿工数量稀少,网络经常受到所谓“51%攻击”的威胁,即控制一半以上计算能力的矿工可以使用同一个比特币进行重复支付。

布莱克本说,“我们都知道采矿相当集中,矿工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今天就是这样,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布莱克本认为,这项研究结果可以警醒业内人士认真对待“如何让采矿变得更加分散”的问题。

研究还展示了一个极端的例子:2010年10月,在某个时间段的6个小时内,第一批使用GPU挖矿的矿工中,一个矿工就可以进行51%的攻击。

但令布莱克本惊讶的是,他们发现有能力实施51%攻击的矿工最终不会选择这样做。

相反,最后都选择合作。即使有人掌握了一半以上的计算能力,比特币的去中心化防恶机制失效,但仍然保持整个系统正常运行。

微软研究院经济学家Glen Weyl认为,这项研究表明“去中心化”只起到修辞作用,而不是实质性的作用。

艾登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似乎不喜欢杀死这只‘下金蛋的鹅’。他们不喜欢破坏群体利益。”

研究还引入了博弈论实验,用来说明匿名参与者会为了群体的利益而共同努力,而不是为了眼前的短期利益而背叛群体。在加密货币的圈子里,不断上涨的币价可以看作是一种群体利益。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熊市背景下,加密货币价格不再上涨。这些人还能坚持合作,不破坏这个体系的稳定吗?

此外,在研究中发现的64名关键矿工中,包括几名臭名昭著的矿工。迈克尔·曼·布朗在2012年美国总统竞选期间,从当时的总统候选人罗姆尼那里勒索了价值100万美元的比特币。联邦调查局最终发现了布朗。2013年,他被控六项汇款欺诈罪和六项敲诈罪。丝路创始人罗斯·乌布里希特是第一个接受比特币支付的暗网。

罗斯·乌尔布里克特/CoinGeek

虽然这项研究并没有声称已经确定了所有64名关键矿工的真实身份,但研究人员在论文中提到,如果能够确定这64名关键矿工的真实身份,那么未来可能与这些矿工有关联的其他用户的隐私也可能会被泄露。艾登补充说:“既然我们可以在研究的时间框架内找到漏洞,那么在其他时间可能也会有漏洞。”此外,论文还提到,即使发现了信息泄露的源头,也无法进行追溯修复。

当然,这项研究并没有试图找出中本聪的身份。自2008年比特币白皮书发布以来,中本聪的身份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谜题。

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有趣的小插曲。布莱克本因为在研究比特币的相关课题,被误认为挖了比特币,一度被拒绝进入大学的机房。她试图让一名管理员相信她只是在做研究,但“他们完全不为所动”。

本文为Observer.com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52789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08
下一篇 2022-09-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