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纪委监委启动对赋红码问题调查问责程序

郑州市纪委监委启动对赋红码问题调查问责程序,第1张

郑州市纪委监委启动对赋红码问题调查问责程序

公开截图

近日,针对部分村镇银行储户健康码被贴红码的问题,郑州市纪委监委已启动调查问责程序,对发现的违反《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健康码管理办法》的乱象,将依规依纪严肃处理。

相关新闻

河南“红码疑云”谁让卫码失去了“自由裁量权”?

近日,河南因多名村镇银行储户被强行划红码而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目前,部分储户健康码已陆续“复绿”,但对于“谁在赋码”这一关键问题,各方说法不一:

据河南省卫生健康委介绍,从外省到达河南时,由河南省大数据管理局(现更名为“河南省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负责分配代码;在省内流动时,市级大数据管理局负责分配代码,卫健委没有分配代码的权限。

但河南省行政审批和政府信息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赋码不是省内操作,而是属地管理,各地市赋码

郑州市卫生健康系统内部人士此前透露,分配代码不属于卫健委的职能范畴。

郑州市大数据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郑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下设社会防控处,是卫生编码管理的直属机构,制定赋码规则。该部门负责分配代码和解码。”

但河南省和郑州市防疫指挥部工作人员对媒体表示,不清楚分配的权限和责任部门。

6月15日,网上有消息称“河南储户被给红码”事件是技术人员违规操作所致,但发布平台很快公开辟谣称“是人为造假截图”。

“球”抛在后面,让外界最关注的是:卫生法典谁来负责?如何划定数据授权边界?

"扩展"

两年多前,带着精准防疫的使命,健康代号“恒空诞生了。

不可否认,借助海量数据整合和技术创新,健康码大大提高了疫情防控效率,也降低了基层治理成本。这个“抗疫神器”,如今已经成为我们日常出行必不可少的“通行证”。

然而,在健康代码诞生之初,一些专家对数据安全表示了担忧。早在2020年3月,官方网站民政部就曾发表文章指出“健康码”可能违背了建立健康码的初衷,在使用过程中侵犯了个人权利。文中提到信息安全的基本原则之一——“最小充分性原则”,即需要界定信息的适用范围,建立和完善健康码信息的撤回制度,满足公民的“被遗忘权”。

图片来源:新华社

但是,随着不断的演进,健康码所附带的功能与日俱增。

一方面,健康代码向“通用代码”的方向迭代。当年5月,杭州市卫生健康委推出了杭州健康码的最新设计,即渐变健康码,会用不同的颜色显示持证人的健康状况。结果引起了激烈的反对,新的设计没能出来。但在更多的城市,健康码早已成为另一种“身份证明”:比如广州,“穗康码”可以作为实名制电子身份证明,一旦生成,长期有效。

这时,健康码的另一面被更多的人看到:这个二维码,集合了医疗保健、产业信息、海关、交通等各种信息。,正在高效准确的收集和掌握每个人的信息画像。

另一方面,在管理者更替方面颇有成效的健康码开始出现“越线”迹象。

比如在一些城市,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打完疫苗的市民,收到“如果不打疫苗,可能会被黄码管理”。对此,有市政府部门否认没有这个规定,但也没有完全撇清关系。“这种短信内容应该是鼓励大家尽早接种疫苗的一种方式”。

这至少是以疫情的名义,而河南的“红色代码疑云”更是让人大跌眼镜。

日前,河南省部分村镇银行的储户发现,即使自己可能与疫情无关,但仍可能面临卫生编码突变、出行受阻等困扰。他们中的一些人在到达郑州时发现他们的健康代码变红了,但他们的同龄人没有受到影响。有的甚至住在几百公里外的浙江、广东。“人坐家中,红码自天上来”。不止如此,一些郑州的产权人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膨胀”的健康密码终于在郑州“引爆”了。

管理

是谁让卫生法典失去了“自由裁量权”?

事实上,此前很多地方出台的卫生编码管理政策已经明确了多个责任主体。一种常见的做法是省或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分工,统筹管理,而卫生码的运行则由当地大数据中心、疾控中心等机构具体完成。

图片来源:新华社

以题目中心河南为例,其《卫生编码使用管理办法》规定:

当地疫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本辖区“卫生规范”的应用和推广,并指导规范操作;各级大数据管理部门要及时做好相关数据的采集、共享和分析工作,推进省级“健康码”动态管理;各级疫情防控部门负责加强《卫生规范》推广应用的监督实施。

在类似的基础框架下,各地的实际操作往往是通过多部门联动来实现的。

程大爷从南方某地级市卫生健康委工作人员处了解到,当地的代码分配操作通常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从外地输入、分配病例,由社区登记上报,卫生健康部门或疾控中心负责审批,最终实现代码分配;另一类是当某个区域被控制,需要集体代码分配时,由公安机关统一操作。此时,为了尽快完成代码分配,卫生健康部门通常不需要再次审批,直接分批实施。

对于公安机关的参与,工作人员解释说,通过合作可以更快的实现健康码管理,因为行程的大数据都是他们掌握的。

多部门共治,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但另一方面,每个环节都有出问题的可能。

上海之前疫情期间,就有过无症状感染者隐瞒去杭州的行程,没有马上分配代码的情况。上述工作人员指出,即使是现在,卫生编码的技术水平仍然会存在问题,分配编码的可靠性和效果会受到参与环节多、管理人员多以及社区工作人员责任心的影响。

管理机制足够复杂,如果没有基本的制度设计和规范,正如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方兴东所说,必然导致管理的“失控”。

那么,各地的制度设计是否足够?

从有效的问责机制来看,仍有明显的不足需要补充。此前,针对“卫生编码生成的颜色状态不被识别”的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在网络留言板上的回复非常简单粗暴:“这是为了您的健康和安全,请谅解。”

至于河南的“红码疑云”,直到现在,当地相关部门依然没有任何解释和回应。

边界

此前,《卫生法》被视为数字化治理最成功的案例之一。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吴贯军认为,《健康法典》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物理人”向“数字人”的转变。他认为卫生法典代表了数字时代的治理创新。但目前对于一些地方政府来说,创新多于治理。

图片来源:图片网_502353240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同意,面对疫情,个人权利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但如果要对基本权利设置限制,也必须对这些限制设置限制。否则,正如方兴东所说,可能导致的后果,就是卫生法典在非常情况下出现,不仅没有建立起人们对数字时代治理的信心,还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又该如何设定界限?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2021年1月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卫生编码管理与服务暂行办法》中,要求“各地要严格界定卫生编码功能,不得扩大应用范围,切实防止‘编码超重’。”

设计健康码的初衷是为了降低疫情中的社会治理成本,提高精细化治理能力,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服务。

管理从来都不是目的。在这个重要的节点上,如何守住健康代码“边界”的问题,已经到了寻求解决的时刻。

(国家商报文章转自:城市进化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52784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08
下一篇 2022-09-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