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造车落地,游戏机订阅模式或将迁移至汽车业务

索尼造车落地,游戏机订阅模式或将迁移至汽车业务,第1张

索尼造车落地,游戏机订阅模式或将迁移至汽车业务

索尼进入新能源轨道,“索尼大法”效果如何?

6月16日,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田”)宣布,索尼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索尼”)与本田技术研究产业株式会社正式签署协议,将于2022年成立新的电动汽车公司,名称为索尼本田移动公司,计划于2025年开始销售纯电动汽车并提供移动出行服务。

新公司不从事制造,主要负责纯电动汽车的规划、设计、开发和销售。其中,本田将在尖端环境和安全技术、车身制造技术和售后服务管理方面提供支持,而索尼将负责包括图像传感、通信、网络和各种娱乐技术在内的移动开发。

公司注册资本为1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亿元),索尼和本田各持股50%。该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是水野彩香康弘。

公开资料显示,水野彩香康弘于1986年加入本田,从铃鹿工厂的生产线做起,后调到本田总部。先后在泰国和越南工作,2007年调任本田澳大利亚公司总裁。

索尼没有手工造车空。在今年1月的CES展会上,索尼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吉田健一郎宣布,计划成立索尼移动公司,主要专注于电动汽车的商业化。

索尼还在CES上公开亮相了概念模型VISION-S 02。索尼官网资料显示,VISION-S 02搭载了索尼的车载传感器、AI、5G和云技术。它配备了18个CMOS图像传感器,18个毫米波和超声波雷达,3个激光雷达。以及9个显示屏,包括电子后视镜、流媒体后视镜、娱乐屏等。Vision-S 02还支持触摸控制、手势控制和物理旋钮控制。

值得一提的是,VISION-S 02配备了激光雷达、摄像头等机载传感器,均为索尼自研产品。

索尼概念车VISION-S 02

据行业分析师Counterpoint称,索尼是全球三大图像传感器(CIS)供应商之一。然而,汽车制造商对图像传感器的需求非常广泛,包括传统的倒车雷达图像、行车记录仪、电子后视镜、360度全景成像、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驾驶员监控(DMS)。

除了传感器生产,索尼的业务范围还包括半导体器件、游戏机、影视设备、3C产品、家庭影像、音响设备等硬件产品的制造,以及游戏研发、影视、音乐等内容的制作。

索尼不仅产品种类丰富,而且在不同领域保持一定的竞争力,这也是索尼粉丝“索尼大法好”的由来。索尼进入新能源赛道,软硬件技术支撑Gensonnie在构建移动出行生态闭环上有着天然的优势。

在吉田健一郎宣布进军电动汽车赛道后,索尼和本田于3月4日签署了基本协议,在移动出行和移动服务领域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本田和索尼此前已经推进了协议的实质性进程,计划在协议签署后100天内组建合资公司。目前,双方都有理由感到焦虑。

本田的“急”来自于纯电市场的匮乏。以中国市场为例。到目前为止,本田只上市了一款17.5-20.5万元的纯电动车型本田e:N(东风本田e:NS1,广汽本田e:NP1)。在20万元的价格区间,比亚迪、吉利、长城、北汽、SAIC荣威、长安等国内厂商都已经推出了多款车型,市场已经极度介入,本田想要分一杯羹的难度可想而知。

本田也意识到电气化进展缓慢,并加快了追赶速度。今年4月,本田宣布未来十年将在电气化和软件领域投资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540亿元)。计划到2027年在中国市场投放10款纯电动汽车,在武汉和广州建设专用电动汽车工厂;到2030年,将有30款纯电动汽车投放全球市场。同时,本田表示还将加强与外部公司的合作,开始全固态电池的自主研发。

在与索尼的合作中,本田看中了索尼的数码技术。在与索尼的签约仪式上,本田总裁Mihiro Mibu表示,“我很高兴与索尼签署了合资协议。索尼在先进的数字技术方面具有优势,可以分享对新挑战的渴望。”

索尼的“急”更多的是因为业绩的压力,急需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财报显示,2022财年(2021年4月-2022年3月),索尼录得9.92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129亿元)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净利润为882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56亿元),同比下降14%。

目前,索尼的业务分为五个部分,即游戏业务;娱乐、科技和服务业;影视业务;音乐业务;和图像传感解决方案业务。其中,游戏业务是最大的业务,2021年收入为27398亿日元,占总收入的近三成。

但是在游戏领域,索尼已经感受到了来自微软的压力,凭借“buy from buy”的模式逐渐缩小了与索尼的差距。今年1月,微软以687亿美元收购动视暴雪,索尼股价当天暴跌9.6%,创近两年来最大跌幅。

一些分析师预测Xbox系列X/S的出货量将超过PS5。另据外媒VGC报道,除德国和英国外,2月份,欧洲Xbox系列X/S游戏机月销量首次超过PS5。

有趣的是,索尼希望将游戏机的内容付费和订阅模式迁移到汽车业务上。《日本经济新闻》6月9日报道称,吉田贤一郎表示,汽车产业有望从一次性产品交易转变为持续收费模式。“索尼一直在艾博人工智能机器人和PlayStation游戏机领域构建通过向消费者收费来赚钱的商业模式,有望为汽车的发展做出贡献”。

集贤七郎提到了汽车行业的持续收费会员模式,类似于索尼的游戏会员订阅制。现阶段,在更高级别的辅助驾驶和个性化软件定制方面,车企需要思考的是选装还是标配。在可选模式下,是一次性付款还是按月订阅?目前不同的车企有不同的付费模式。李智能驾驶系统全系标配,不额外收费,而特斯拉和Xpeng电机采用一次性购买模式。此前,宝马尝试了类似于苹果CarPlay的连续月付功能,最终订阅量极低,宝马被迫暂停。目前自行车的智能化程度还没有达到L4级别,车主更倾向于免费试用或者一次性付费。

无论哪种支付模式,车主的购买意愿都取决于辅助驾驶的智能化程度。此前,Xpeng Motors发布的数据显示,P7 XPilot 3.0在小鹏的激活率占P7总交付量的20%。Xpeng汽车CEO何表示,后续车型将开始提供XPilot 3.0以上的支付功能。“我们认为,随着自动驾驶的软件和数据能力的提高,以及硬件规模和技术集成价格的下降,对所有嵌入式软硬件进行收费是完全可行的。”

值得注意的是,索尼和老对手华为、小米在同一起跑线上。在手机业务上,索尼在销量上输给了华为和小米。索尼能在电动车赛道上赢回一城吗?

本文为Observer.com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52782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08
下一篇 2022-09-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