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收购后股价大跌

国资收购后股价大跌,第1张

唏嘘股价蒸发98%,8年亏光100亿!国资也被套!又一巨头或将退市…

看到这个k线图你是不是很震惊?股价一年跌了98%!上市时是13美元,现在只剩0.24美元...

股价一年蒸发98%,生鲜巨头面临退市危机

每日优鲜作为风光无限的第一股,如今面临退市危机。

根据wind的数据,截至6月18日收盘,游仙每日股价仅为0.24美元,较去年上市时的13美元已经下跌了98%。

天天优鲜公司股票连续一个月低于1美元,未能按时提交2021年度财报,收到纳斯达克警告。近日,每日优鲜因强制执行533万元引发关注,可谓风波不断。

所谓一元退市,是指纳斯达克市场规定,如果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低于每股一元,且这种状态持续30个交易日,纳斯达克市场将发布预亏预警。如果被警告的公司在警告发出后90天内仍不能采取相应措施自救改变股价,将被宣布停止交易。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2021年6月25日,“生鲜电商第一股”天天在纳斯达克上市。在上市之前,每日优鲜可以说是资本的宠儿。8年内获得11轮融资,融资规模超过100亿元。然而上市当天却让人大跌眼镜,盘中一度暴跌36%。此后,每日优鲜的股价一直呈下跌趋势。

6月2日,每日优鲜因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纳斯达克上市合规标准1美元,收到纳斯达克退市警告。

据悉,每日优鲜享有180天的宽限期,即需要在2022年11月29日前再次达到合规要求。在宽限期内,如果游仙连续10个交易日每日股价不低于1美元,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将书面确认重新合规。这也意味着,如果每日优鲜在宽限期内仍不能采取相应措施自救以改变股价,将被宣布停止股票交易。

截至6月15日,游仙以0.25美元/股/日收盘,较13美元的发行价缩水超98%。发行时,游仙IPO一天融资约3亿美元,市值32亿美元,现在只剩5830万美元。

公司招股书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游仙每日净营收分别为35.5亿元、60亿元和61.3亿元,营收规模逐年增长。但与此同时,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同期净亏损22.32亿元、29.1亿元、16.5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近68亿元。

目前,游仙日报2021年财报尚未公布,但根据新披露的2021年三季报,游仙Q3日营收达21.219亿元,较2020年同期上涨47.2%,但亏损规模也紧随其后。同期,游仙日报每日净亏损达9.737亿元,与2020年同期相比6.16。

每日优鲜也在财报中透露,预计2021年第四季度净亏损7.2-7.5亿元,2021年净亏损预计37.37-37.67亿元。可见,每日优鲜最近四年累计亏损至少105亿元。

困难时期:拖欠供应商16亿美元

在上海闭关的两个多月里,生鲜电商可谓举足轻重。天天美食、丁咚买菜、美团买菜等平台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而生鲜电商积极自救,保证供应链的持续供应,守护居民的“菜篮子”;一方面面临长期不盈利、持续亏损的困境。

率先进入市场、一度受到资本热捧的每日优鲜,在今年夏天迎来了一个多事之秋。

日前,因拖欠供应商16亿元,每日优鲜被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强制执行532万元。除了拖欠供应商货款,不少消费者还指出了优鲜商品种类少、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据南方周末报道,每日优鲜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公司已与超过2300家供应商合作。现在,供应商都在密切关注优鲜的日常资金情况。据受访供应商反映,天天优鲜从2021年下半年就开始拖欠货款。

“当时感觉日常生鲜的平台比较大。其次,2021年上市时,我们非常看好。”来自内蒙古的供应商王兴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从2020年开始为每日优鲜提供羊肉产品。

王兴每月保持50-80万的供货量,约占其公司收入的1/10。

“2021年10月,每日优鲜开始拖欠我们的费用。直到2022年1月,四个月没有付款,共计300多万元。”王兴说。

后来他停止了每日优鲜的供货,开始寻求拿回货款。经过多方沟通,每日优鲜向他提出了三步走的解决方案:“等这次疫情结束,分三期还钱,每期一百万,一个半月到两个月一次,年底还。”

但王兴还是感到焦虑,不知道最后能不能拿回自己的货款,考虑起诉天天优鲜。

同样焦虑的还有来自江苏的周平,他的公司从事水产养殖。2021年8月起,成为日常生鲜供应商,提供水产品。

此时的天天生鲜刚刚登陆纳斯达克,成为生鲜电商第一股。

“合作后,天天优鲜账户还没正常结算几次,就开始违约了。”周平《南方周末》记者称,截至目前,游仙已拖欠其货款每天超过100万元。他也开始追讨货款,但“没人处理”。

“我找到了代购,代购让我找北京总部。北京总部不予理会。你说不行,就可以起诉。”周平叹了口气,于是他起诉了《每日优鲜》。经法院协商,每日优鲜给出的解决方案与王兴给出的类似,也是分三期还款。

“这100万9个月内会给,以后每三个月给一次,但第一次还没给,也不知道能不能要。”周平说,根据双方协议,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优鲜天天就会支付第一笔货款。

周平还记得,2021年8月,每日优鲜来找供应商时,他认为是上市公司,应该没有问题。“我也没想到会这样”。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每日优鲜的投诉有3092条,其中拖欠货款的有3条。最新的是2022年5月16日的。内容显示,“从去年到现在,货款没有结清,押金也没有退。原来的日常游仙联系人联系不上了。他一直打电话说24小时回复,没人回复。接触了十几次,都没有解决。”

对于公司是否拖欠供应商货款的问题,上述每日优鲜工作人员并未直接回复南方周末记者,仅表示公司运营正常。

对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联系了每日优鲜,但并未对上述问题给出解释和回答。

性能成本仍然很高

天天优鲜开创了生鲜电商的前置仓模式。(图/视觉中国)

一贯以来,每日优鲜一直深耕DMW(前仓)市场,并在招股书中表示,计划将此次发行所得款项净额的50%用于发展DMW零售业务。

然而,每日生鲜近期的退市压力表明,前置仓模式是一把“双刃剑”。

对此,每日优鲜相关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虽然供应链和仓储的大量投入导致了以资产为导向的经营模式,但这种自营模式更能关注细分领域。通过对供应链和仓储绩效环节的改革升级,以灵活的供应链控制能力、高效的绩效流程、协调能力、数据获取能力等优势获得市场青睐。

然而,每个硬币都有两面。前仓模式的缺陷同样明显。高性能成本是每日优鲜长期持续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券商指出,前置仓模式的盈利难点在于其毛利难以覆盖业绩成本。绩效费用包括与产品交付和仓库运营相关的费用、前置仓库和质量控制中心的租金和折旧费用等。

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游仙日常业绩费用分别为12.39亿元、18.33亿元和15.77亿元,占总净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4.94%、30.54%和25.72%,净亏损分别为22.32亿元、29.09亿元和16.49亿元。

2021年一季度,演出费为4.4亿元,占总净收入的28.77%,同比增长4.2%。演出成本高企对游仙日报的盈利能力构成压力。然而2021年第三季度,游仙的日营收有所增长,达到21.22亿元,同比增长47%。但高额的业绩成本导致最终净亏损9.74亿元,同比增长201.66%。

在业内人士看来,农产品是非标产品,也是低利润高风险的行业。经营风险在于鲜活农产品在流通中的高损耗。农产品的单个和单价利润不高,需要多个SKU来满足消费者去农贸市场什么都能买到的体验。痛点是一旦SKU少了,用户粘度就没了;一旦SKU多了,供应链的运营风险就会成倍增加。

即使在同一个站点,相比丁咚的买菜和盒马生鲜,每日优鲜不仅减少了产品品类,还存在配送时间2小时等运输能力的不足。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很多同品牌同规格的商品,日售价都比其他平台高,而且很多商品都是云巢在售,最快可以第二天发货。

更糟糕的是,今年以来,天天优鲜被供应商断货、被诉至法院的消息不断。根据其2021年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每日未偿还供应商净债务为16.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

行业洗牌加剧

天天好吃的困境并不是生鲜电商的特例。这都是行业龙头了,何况是生鲜电商的后来者。

去年8月,在长沙成立3年后,十联开始撤出上海、青岛、福州等数十个城市,退守湖南、湖北、江西等主要市场。然而去年底,大本营湖南也面临沦陷。与此同时,10青团的裁员一直在进行中。有员工表示,公司高峰期几万人的团队,目前已经缩减到不到1000人。

同期,开业不到一年的宝能生鲜关闭Xi安25家门店,南充8家门店;相应地区的小程序也已经无法下单。多名宝能生鲜员工爆料,称全国数万名员工被宝能集团多次无故拖欠工资。

去年10月,川美菜网部分城市服务关闭,开始区域合并,两周前开始裁员。呆萝卜App也发布了停止运营的公告。曾经被资本包围的生鲜电商,此刻依然无法摆脱“烧钱、赔钱、成本高”的标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钱也烧光了,没米可煮。

虽然生鲜市场规模较大,但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统计,我国生鲜电商领域的参与者约有4000家,其中营收持平的仅占4%,88%亏损,最终盈利的仅占1%。

资深电商行业分析师莫岱青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2022年生鲜电商的“卡位战”将进一步升级。此外,生鲜电商的格局并不完全稳定。未来生鲜市场将呈现菜市场、超市、社区生鲜并存的局面。总的来说,对于平台来说,未来还是需要高额的投入。

创始人15岁考入中科大,曾被称为天才少年

根据新浪港股过往报道,每日优鲜招股书显示,公司创始人兼CEO徐峥持有公司15.3%的股份,拥有公司74.1%的投票权。徐峥是个有天赋的男孩。1996年,15岁的他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录取,获得双学士学位。

2002年,双学士毕业后加入联想,一干就是十年。

2014年底,他与曾斌共同创办了每日优鲜,徐峥任CEO,曾斌任首席运营官,希望突破流通壁垒,成为连接优质生鲜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平台。

招股书显示,青岛市国资委旗下基金持股8.7%。2020年12月,青岛国鑫、阳光创投、青岛市政府引导资金组成联合投资实体,向每日优鲜战略投资20亿元。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郑志雯,编辑:陶力)、南方周末、新浪港股

本期编辑实习生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52617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07
下一篇 2022-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