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国词作者乔羽简历

我的祖国词作者乔羽简历,第1张

《我的祖国》《难忘今宵》创作者、著名词作家乔羽逝世

著名词人乔宇昨晚(19日)在京病逝。

著名词人乔宇。

乔宇,1927年11月16日生于山东济宁。词作家中的剧作家。代表作有《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祖国》、《人们说山西是个美丽的地方》、《刘姐》、《难忘今宵》等。

乔宇和我的祖国

1956年,词人乔宇准备写《江西红孩子》的剧本。夏秋之交的一天,他接到长春电影制片厂的电报,要他赶到长春为《上甘岭》写一首歌。收到电报时,乔宇正在写作。他想拒绝,但沙蒙指示的电报一封接一封,字字属实。在最后一封电报上,沙蒙一连用了三个“切”字。就这样,乔宇登上了去长春的火车。

多年后,乔宇在接受采访时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他问导演沙蒙,他希望这首歌是什么样的。沙蒙说,“要是这首歌能这样写就好了:电影已经被遗忘了,但这首歌仍在群众中传唱。”

乔宇回答说:“沙蒙同志,你太会说话了,这可能是不可能的。我压力很大。”显然,我们现在知道这个“不可能”的要求已经实现了。

乔宇到达长春后,沙蒙安排乔宇在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小白楼招待所休息。从那以后,每天沙蒙都会去乔宇家打招呼,但他从来不会主动提起歌词创作的问题,所以他会坐一会儿就走。十天过去了,但是乔宇仍然没有写出她最喜欢的歌词。我觉得我的创造性思维几乎耗尽了。一天晚上,天下着雨。他突然想起了中央苏区渡江的情景。多年后的一次采访中,他说:“我是北方人。我没去过长江,不知道长江是什么样子。当我去那里的时候,它看起来很美。我是个年轻人。我很高兴能去那里参观。”

乔宇《我的祖国》歌词手稿

回忆起流淌着碧水的长江,乔宇写道:“大河有宽浪,风吹稻花两岸……”歌词一经激发,便顺着乔宇的笔尖流淌在稿纸上。不久,乔宇创作了一首成熟的抒情诗。“稻花香”“白帆”“野猪”都是他第一次看到长江时的场景。

“这首歌词离上甘岭的氛围有点远,表面上没有太多政治性。你能接受吗?”尽管歌词已经写好了,乔宇的心里仍然忐忑不安它们是否能通过。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他把手稿交给了前来催稿的沙蒙。沙蒙一言不发地看了半个小时的稿子,最后拍着大腿说:“好,就这样!”

第二天,沙蒙又来找乔宇:“看了你的歌词,大家都觉得很好,但觉得写‘大江大河宽浪’这句话有点小气。为什么不写‘长江后浪推前浪’或者‘长江后浪推前浪’呢?那不是更有气势吗?”

乔宇想了很久,说:“让我们成为一条大河。我的一条大河是一条大河。你说去哪就去哪。”虽然长江很美,但是生活在长江沿岸的人数和全中国的人口相比还是少数。还有谁的家乡没有小溪?再小的河,大家小的时候,你家门前的一条小河沟,都会觉得像一条大河,让你念念不忘。

“好,是一条大河!”沙蒙同志说。

头发花白的女孩乔宇几十年后接受采访时说,“反正这首歌拿出来之后,他们就唱了,一唱就红了。还没拍成电影什么的就红了,字也写得不错。这首歌写得好!”有人喜欢称之为“大河”,有道理。乔宇在创作时,最初将这首歌命名为《一条大河》。他发表的时候,经过剪辑,改成了《我的祖国》。

1956年12月1日,电影《上甘岭》上映。从此,每当歌声响起,长江的碧水,天空的白帆和战争的硝烟,共工的号角和炮弹的轰鸣,就在脑海里重叠重现在一起,伴随着几代人的成长。

用不朽的笔唱一首天真的歌

1946年,18岁的乔宇离开济宁老家去太行山,进入晋冀鲁豫边区的北方大学。从此,他开始了新的人生旅程。那一次,那一年,在乔宇身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记。在他的作品中,有时代的心声,有时代的投影,有时代中国人的真情实感。

作为一名词人,乔宇一直坚持创作。到目前为止,乔宇已经创作了1000多首歌曲。时光流逝,歌声却没有消失。这些经典歌曲至今仍在每一代中国人心中传唱,至今仍在中国的每一寸土地回响。他用简单直白的语言,把祖国揉进每一首歌里,把自己的感情种在每个人的心里。

他说:“艺术家应该是一只有两个翅膀的大鹏鸟,一个翅膀是坚定不移的爱国主义,另一个翅膀是辉煌的作品。”正是因为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他热爱并创造了这片土地孕育的文化和艺术,才有了那么多真情实感、历久弥新的优美乐章。

他说,“我们应该寻找一种可能性,使我们的文艺有可能做这两件事:一个是继承,一个是发展;二是兼具民族性和时代性。”乔宇从小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文化之根深深植根于他幼小的心灵。但他从来不排斥新事物,愿意与时俱进。《聊聊斋》、《思念》、《大风车》、《夕阳红》、《算盘歌》……在他的歌词里,既有古典韵味,又有现代浪漫,充满童趣和幽默。他总是带着一颗童心追求纯真率真,用作品为世界增添青春和浪漫;他总是带着虔诚的情怀,把自己的人生写成智慧的篇章,充满了诗意和哲理的思考。

外面下着雨,零零碎碎的。一滴雨透过葡萄架落在乔宇的脸上。他抬头摸了摸眼角,抬头空,仿佛要穿越半个世纪再看一遍那一年,或者在看未知的未来,看着他向往的情景:老人们能看懂比他小五十岁的人写的诗,年轻人能看懂比他大五十岁的人写的诗。歌词的火焰代代相传,照亮世界;歌词之花,永远开在常艳,永不凋谢。

在他的作品集的最后,他曾经写过这样一句话:不为风俗习惯所覆盖,不为时尚所迷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52501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07
下一篇 2022-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