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卖房子

公务员卖房子,第1张

公务员下乡卖房,背后有深意

作者|猫哥

来源|大猫财经

最近的一些铁饭碗也开始缩水了。

比如山东某市,有编办老师反映,除了工资优惠,还要根据职称和等级退几万到几十万现金。很多人看不下去,根本无心教学。

这是一件大事,当地教育局很快回应:已妥善解决,恢复教学秩序。

山东老师发了之后,深圳老师又发了,说这是对清北出身的青年教师的“一刀”。魔变的业绩,奖金,补贴都被砍掉了。综合计算下来有些人的收入几乎减半。那很不愉快。

不仅是教师,一些公务员也感受到了压力。比如广西玉林,最近开始给下面的公务员分配指标。他们在做什么?

劝人进城买房。

别误会,不是为了赚开发者的佣金。

据说一些地方单位增加进城人数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买房置业。所以主管评估的部门也规定了“人性化”——每卖出一套房子,可以转为本市四个户口。

为了区别于中介哥们,年轻干部们不得不在黑西装外套上别上一枚红色徽章,他们活跃在各个农村,竭尽全力与农民一起宣传和落实政府住房补贴,周末组织公交车拉人进城看房...

你为什么这么努力工作?

早在今年年初,玉林就出台了一系列“加快人口进城”的措施。比如买房给补贴,安排孩子上学,提供技术培训,甚至提供三个以上的工作岗位,减轻“购房人的资金压力”。

赏之下,必有勇夫。三个月时间,新增本地人进城就业6118人,网签购房合同2622套,发放购房补贴466户。

听起来是不是很棒?相对于的“城镇新增常住人口50万以上”的大目标,这实在是杯水车薪。

为进一步总结情况,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当地政府于3月底再次召开动员部署会,积极推进包括深入布局、地毯式拉人看房、动员农村群众进城买房等各项工作。

当地媒体专门给这一系列计划起了个名字,叫“十万大军进城”。

整个4月份,玉林多个部门开始在村里举办以“我为人口进城做贡献”为主题的活动。为了给群众做思想工作,他们专门设立了志愿服务点,发放宣传资料,阅读购房指南。服务到位。

五一假期结束后,一些单位还带着专门的队伍在村里召开座谈会。据说,发放了1700多份宣传资料和小礼品后,吸引了不少村民,“积极”地表现出购房意愿。

当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自己做起。

为了进一步推动各项工作的进展,一些单位还组织了由干部组成的房屋检查组,先后到东方河畔、东方湖畔等地检查房屋,以增强干部在市区购房的意愿。

至于最后的结果,就看村民的钱包鼓不鼓了。

玉林为什么这么着急?看看数据就知道了。

整个2021年,玉林公共预算收入79.6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5.76亿元,收入不到支出的四分之一。剩下的钱从哪里来?一部分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一部分靠卖地。

土地出让就不用说了,调控之后的,直接关掉。

从2015年到2020年,榆林土地成交总价一路走高,最高时达到144亿。但在2021年,这个数字被一刀砍在膝盖上,砍到了48.71亿。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玉林现有商品房的去化周期在2-3年之间。房子卖不出去,开发商就不会继续买地。即使楼市调控再放松,这部分收入也无法回到巅峰。

更糟糕的是,这部分收入的转移支付也不是那么好拿的。

什么是转移支付?实际上是上级政府为了弥补财力薄弱地区的财力缺口而安排给下级政府的补助支出。

5月6日,中办、国办发文,提到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新机制。有什么变化?

简单来说就是设定一个人口KPI。未来将逐步建立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人口市民化挂钩。你能把老乡变成邻里,就能拿到多少钱。

这就是压力。玉林户籍人口达136万人,其中外省12万人,外省124.3万人。平均每户0.8人外出。更麻烦的是,这100多万外出户籍人口中,大部分是80、90后的年轻人。

那你怎么拿到钱呢?我真的得努力了。

其实类似玉林的地方还有很多。

有机构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发现有些省份对转移支付的依赖程度很高,比如西藏的7.81,青海的4.54,黑龙江和宁夏分别是2.61和2.12。总之,经济越差,比例越高。

严格来说,这笔钱是非沿海省份的“启动资金”。

自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地方收入下降了很多。没钱怎么办?沿海地区搞外贸,人们对生活感兴趣的地方搞招商;什么都没有的地方只能平躺。

没有出路了。让我们统筹规划,进行转移支付。

其实这样做的初衷是,重要的是当地人民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要么搞工业,要么搞旅游,最不济也要搞生态农业,最后争取经济断奶。

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事情逐渐发生了变化。特别是2008年以后,很多地方开始依靠卖地获得更加稳定高效的收入。这比搞实业好太多了,而且看起来更繁华。

你想想换位思考一下,就能明白你可以赚快钱,赚大钱,那为什么不赚呢?有些地方发展其他产业也相当困难。农业不赚钱,工业靠资源,不可能到处都搞。互联网、大数据、芯片医学当然大有可为,但能做到的地方有几个?

关键是卖地收入支撑财政大头的时候,支出增加很多,支出速度不比卖地慢。一旦卖地收入大幅减少,其他行业根本无法弥补财政缺口,这是很多中小城市面临的尴尬问题。

我该怎么办?大家的想法都是减少开支。这就像降低教师和公务员的工资一样。但是开拓新的来源更难。思前想后,榆林决定先救房地产。毕竟这是一条看得见摸得着的路。万科的郁亮喊出了2019年“活下去”的口号。这两天,他又说,[

这对于地产商和急需依靠房地产获得收入的地方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信号。

本文为网易新闻“各有各的态度”特色内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49826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05
下一篇 2022-09-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