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种子繁殖是什么技术

大豆种子繁殖是什么技术,第1张

大豆育种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大豆育种的主要方法介绍

1.大豆育种试验点的选择和管理对育种质量有重要影响,因此必须慎重选择。一般来说,繁殖地要靠近生产地,因为这决定了对繁殖品种的适应性,一般要求土壤肥力均匀,肥力适中。当然,就像生产田一样,地形要相对平坦,排水条件要好。

2.亲本选择和杂交组合配制。育种过程多以杂交方式进行,因为杂种往往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在各种品质上强于亲本,但在亲本选择上。同时要考虑成熟度和性格互补的结合。

3.南方的后代筛选育种和加代。在后代筛选过程中,应采取优中选优的原则,淘汰低代的不良组合,选择高代的株系。在实际生产中,常采用单株系谱进行选择,而南方繁殖则可以混合收获,再进行混合。一般在秋季收获前进行区分,再次选择单株。秋季应分批选择不同成熟度的品种,按早熟、晚熟的顺序选择单株或行。

4.性状选择,株型选择要根据种植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如果是开荒时间短、肥水条件好的地区,主要是紧实、结实、不太密集的肥水型。这样的株型一般节间短,分枝小,幼苗生长慢。在中国北方,土地开垦年限少,土地相对肥沃的地块多。如果雨水好的话,非常适合这种喜肥喜水的大豆品种。

5.选茎和叶形观察,除了株形选择,对选茎也有要求。一般要求高度适中,下部相对较粗,上部较细。而且空中心较小,局部强度和整体弹性较好,使茎秆具有较好的抗倒伏能力。叶形有圆叶和长叶,也有厚薄之分。与圆叶相比,长叶的短粒较少,但长叶的长粒较多,叶片有大有小。纺锤形分枝品种一般顶端叶较小,不会过早衰老,变黄较晚,叶片迁移和脱水较快。

6.花、豆荚和谷物的选择。大豆的花、荚、粒也不一样。不同的花、荚、粒对大豆的产量也有影响。不要花太多的花,因为花多了会消耗太多的营养,所以整粒不会太大,豆荚也不要太密。采用少荚好荚的原则,使荚的成活率和结荚率高。再说?V型不要太宽,但一定要饱满,以免出现扁粒,豆荚也不要太长,要有多而紧的粒。前期的选择可以通过叶片和荚果的外观来判断,但后期要注意选择不早衰脱水快的品种,因为这类品种一般光照度和嫩度都比较好。采收时选种,要直视种子,首选大、圆、金黄、有光泽、重的种子。

7.根系判断:大豆选种的一个重要性状指标是根系。根系发达的话,相对会耐涝,抗旱,大概不会早衰。如大豆品种中,北丰系列根系相对发达,干重增加,耐涝性好。此外,北丰2号与北斗系列等其他品种的杂交后代均具有旱年不早熟、涝年不早衰、旱涝等灾害时不空结荚、结荚率高等优良性状。这些优良性状的表现主要得益于这些品种发达的根系。

8.产量,高产是指在条件适合某个品种的时候,它的产量是非常突出的。也就是当条件不适合一个品种的时候,它的产量不低也不算好。大豆除了耐密、抗旱、抗倒伏、抗病等指标外,一个更重要的指标是高产。所以在大豆品种培育过程中,除了其他性状外,产量是必须考察的指标。无论什么类型的大豆品种,高产、稳产、适应性强都是众多指标的首选指标。只有产量好的指标受欢迎,才能在生产中起到增收的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42731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01
下一篇 2022-09-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