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教育投入在各级财政支出的比例得到了

近年来,教育投入在各级财政支出的比例得到了,第1张

教育部:十年来财政性义务教育经费增长超万亿元

新华社北京六月二十二日电。6月22日,《经济参考报》刊登了记者钟源撰写的文章《教育部:义务教育财政支出十年增长超万亿》。文章称,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6月21日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7万所,学生1.58亿人,教师1057万人,是整个教育体系中历史最长、人数最多的中学。社会发展规划、财政投入和公共资源配置优先保障义务教育。2012年至2021年,财政性义务教育经费从1.17万亿元增加到2.29万亿元,占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重超过50%。

据悉,我国建立了城乡统一、以农村为重点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1年,小学生人均支出从每生每年7447元增加到14458元,初中生从每生每年10218元增加到20717元。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多次提高,东、中、西部地区达到统一小学650元、初中850元;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7000元,是普通学生的8-10倍。

吕玉刚介绍:“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基本实现经济困难。对建档立卡、领取低保、扶助贫困家庭、孤儿、残疾人的学生要优先考虑。营养改善计划每年惠及3700万农村学生,受益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从2012年的70.3%提高到2021年的86.7%。2020年,农村15岁男孩和女孩的平均身高分别比2012年高出近10厘米和8厘米。”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坚持补短板、兜底线,实施了“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等重大工程。中央投资4000多亿,带动地方投资超过1万亿。努力解决“村弱镇挤”问题,缩小城乡办学条件差距。

吕玉刚说,办好义务教育关系到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2012年至2021年,在我国全面普及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仅用10年左右时间,就实现了县域基本均衡发展,成为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据悉,下一步,中国将继续巩固基本均衡发展成果,大力推进高质量均衡发展,更加注重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提高学校建设标准化水平,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人民满意度。鼓励各地探索实现高质量平衡的途径和有效措施;坚持科学规划、分步推进,指导各省县根据实际情况加快实现县级优质均衡,为到2035年全面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41583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31
下一篇 2022-08-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