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屈原的故事有哪些

关于端午节屈原的故事有哪些,第1张

端午节屈原故事 你了解吗?

屈原端午节的故事是这样的: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战国末期丹阳(今湖北宜昌秭归)人,春秋时为楚怀王大臣。屈原本名平,字原,其实姓糜,不姓屈。相传,屈原提倡广纳贤才,使成为富国,并力主联合抗秦,但遭到贵族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被废黜,逐出京城,流放到元、湘流域。流亡期间,他创作了《离骚》、《田文》、《九歌》等忧国忧民的诗歌。公元前278年,当秦军入侵楚国的京都时,屈原看到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心痛不已,但又舍不得放弃自己的国家。5月5日,他写完代表作《怀沙》后,抱着抱石投入汨罗江,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爱国乐章。屈原投河后,当地群众立即划船施救。为了寄托哀思,人们在河上划船,后来逐渐发展成龙舟比赛。人们怕河里的鱼吃了他的尸体,就回家去取饭团扔到河里,防止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据文献记载,屈原与端午节最早的联系是南北朝时南梁吴郡写的神话小说《续齐和》。此时,屈原已经去世750多年了。从唐代抄录的《风俗通》佚文可以看出,徐东汉陵时,端午节的民俗中已经有屈原的反映,但这是在屈原死后400多年。虽然许多端午节习俗与屈原无关,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广泛深入人心,所以人们“惜之而悼之,世谈其言,以传之”。所以纪念屈原的话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人把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与屈原的记忆联系在一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41545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31
下一篇 2022-08-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