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发生的一场严重的枪击案

在美国发生的一场严重的枪击案,第1张

回顾美国433起枪击案:警察到达时,多数悲剧已经酿成

(观察者网消息)“在美国警察到达现场之前,枪击案已经结束了一大半。”

6月22日,美国发布了一份名为《谁阻止了持枪的坏人》的文件,称最近一项对美国过去20年433起“活跃枪手”袭击事件的研究发现,超过一半的枪击案实际上是以枪手逃跑、自杀或在执法部门赶到前被旁观者阻止而告终的。“说只有持枪的好人才能阻止持枪的坏人,这是不对的。”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所谓“主动枪手”,是指一名或多名枪手在人员密集场所开枪打死或打伤无关人员的案件。这个概念不同于需要统计死亡人数的“大规模枪击”,它往往还包括伤亡人数较少的枪击事件。

根据德州州立大学高级执法快速反应训练中心(ALERRT)与联邦调查局(FBI)的合作研究,在没有家庭枪击和帮派袭击的情况下,从2000年到2021年,美国至少发生了433起“活跃枪手”的袭击事件,事件发生频率呈整体上升趋势。

2011年至2021年,美国“活跃枪手”袭击事件数量呈明显增长趋势。《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美国研究人员对这些枪击案进行分类后发现事实上,超过一半的“活跃枪手”的袭击在美国警察到来之前就已经结束,其中185名枪手直接逃跑或自杀,64名被旁观者以不同方式阻止。

大约四分之一的枪击案(113起)以凶手逃离现场而告终。ALERRT的研究主管亨特·马丁代尔(Hunter Martaindale)分析说,由于“主动枪手”的袭击通常是无计划的,袭击者在作案后可能更倾向于逃跑。

美国警察赶到现场并成功制止枪击的案件有131起,占比不到三分之一。根据现有数据,美国执法部门到达枪击现场平均需要三分钟。但考虑到枪击案件的特点,即使美国警方能够迅速赶到现场,也往往无法阻止大规模的人员伤亡。

马丁·戴尔指出,如果袭击者非常善于使用手中的枪支,他们完全有能力在极短的时间内倾倒弹药。在2019年俄亥俄州代顿市的枪击案中,执勤警察在案发32秒后击毙了枪手,但此时枪手已经在市中心酒吧外向26人开枪,当场击毙9人。

2019年俄亥俄州代顿市发生枪击案时,值班警察反应迅速。图片来自美国媒体

即使迅速到场,也不代表美国警方有能力迅速制止袭击。在2019年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的夜总会枪击案中,当地警方两分钟后到达现场,但直到3小时后击毙枪手才结束袭击,此案中有49人丧生。

美国的持枪团体经常以“持枪阻止一个坏人”的突出例子来反对枪支管制,但美国阿拉巴马大学枪击问题学者亚当·兰克福德(Adam Lankford)指出,所谓“武装公民击毙现役枪手”的场景其实非常罕见。433起枪击案中只有22起,其中开枪的10名旁观者竟是保安或休班警察。

根据《纽约时报》引用的数据,旁观者阻止“主动枪手”袭击的次数只有64次,其中42次是通过枪击以外的手段制服袭击者。

研究人员还注意到,在案件现场出现不止一名非执法武装人员,更有可能导致混乱,甚至更可怕的结构。比如2021年科罗拉多州阿尔瓦达枪击案中,一名持枪的旁观者打死一名袭击者后,当地警方误以为他是枪手,误杀了他。

另一个担忧是持枪者的自杀率。在这433起“活跃枪手”发动的袭击中,共有110起案件以枪手当场自杀告终,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兰克福德指出,这些人中的大部分似乎在枪击发生前就已经自杀,有些人甚至想激怒执法部门,迫使他们自杀。

回顾400多起枪击案的结果,兰克福德直言,这些“直接的、无可争议的经历”表明,“一个持枪的好人可以阻止一个持枪的坏人”的说法是错误的。大多数枪击事件在美国警察到达之前很久就结束了,其中一半以袭击者自杀或逃跑告终。

近一个月前,美国得克萨斯州小学枪击案造成21人死亡,美国警察的表现引发巨大争议。据当地媒体“得克萨斯州论坛报”报道,在嫌犯进入事发大楼3分钟后,3名警察带着两支步枪赶到,但从到达学校到突破大门、结束与枪手的对峙,警察用了整整1小时14分钟。

得州公共安全部主任史蒂文·麦克劳(Steven McCraw)21日也承认,枪击案与警察失职有关。他批评当地警方的处理是“悲剧性的失败”,与过去几十年的训练背道而驰。

美国得克萨斯州小学枪击案期间,当地警方与枪手对峙了很长时间。

在愈演愈烈的枪支暴力点燃美国民众不满的同时,美国政治的撕裂使得控枪变得困难。美国参议院22日公布了一项控枪法案,该法案在程序性审判投票中以64票赞成获得通过。这意味着该法案有望在本周末前在参议院通过,然后在民主党控制的众议院投票,最后送往白宫由美国总统拜登签署。

然而,这项“温和”的法案既没有限制新型致命武器和大容量弹匣,也没有将购买自动武器的年龄门槛从18岁提高到21岁。《今日美国报》指出,该协议显然不足以结束两党围绕枪支的争论。民主党人试图推动更多的枪支限制,而共和党人则将持枪权视为中期选举的关键筹码。

本文为Observer.com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40388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30
下一篇 2022-08-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