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黄河战略规划

丝瓜皮2022-08-29  32

黄河战略龙头何以“龙抬头”——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观察

新华社北京六月二十三日电。6月22日,新华每日电讯刊发题为《黄河战略龙头为何“龙崛起”——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观察》的报道。

九曲黄河绵延数千里,像一条奔腾入海的巨龙。地处黄河入海口的山东省,无论是区位还是经济规模,都是黄河流域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如何充分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引领作用,推动中心城市和沿黄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山东使命在肩,蹄疾步稳。

近年来,山东科学规划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全面提升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资源型产业转型,守护和修复黄河沿岸生态,不断加强与黄河流域各省合作,努力引领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山东省东营市黄河入海口,黄河流入渤海,形成独特景观(2021年5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郭旭雷摄

群星闪耀,发展“鸸鹋”

提起山东,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青岛和济南。

然而,在齐鲁15.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的烟台,有浴火重生的现代化工业城市淄博,有南方融入长三角的临沂,有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德州,有工业与农业齐头并进的潍坊...16个城市中有15个进入中国百强城市,还有龙口、滕州、荣成、诸城等一大批强县(市、区),均衡发展的优势正在凸显。

充分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引领作用,推动沿黄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的重要使命。

随着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形态,山东科学规划山东半岛城市群新发展,全面提升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今年年初发布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21-2035年)》(简称《规划》)明确提出,要把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成为服务和融入发展新格局的引领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文化“两个创新”的新标杆、改善民生和共同繁荣的典范。

青岛作为山东最大的经济城市,提出要充分发挥青岛作为黄河流域重要开放门户、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对外开放桥头堡、东部沿海重要创新中心、沿海重要城市的综合功能,打造世界产业互联网之都和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到2025年,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示范标杆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从“大明湖时代”走向“黄河时代”的济南,近年来聚焦重点产业,打造了百亿产业。工业发展突飞猛进,工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济南提出,立足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的量级、质量和能级,打造高水平产业链,主动引领黄河流域城市间的产业交流合作,在黄河流域高质量产业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

走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塔吊林立,随处可见的安置房、厂房、在建市政公用设施勾勒出一个新的城市框架。随着“过黄河”的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济南城市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开启。“济南北跨”加快推进,绿色数据中心、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国家生态环境大数据超级计算云中心建设加快,正在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力。

山东省发改委副主任王栋表示,根据规划要求,到2025年,山东半岛城市群研发经费年均增长9.3%左右,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协调塑造成新格局,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8%左右,城乡要素平等交换、高效流动的体制机制更加成熟;低碳取得新突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削减;改革开放增添新动力,各类优质要素加速向先进生产力集聚,参与全球竞争合作能力显著增强。

这是2021年5月13日拍摄的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光。新华社记者郭旭雷摄

绿色引领和守护黄河沿岸的“生态绿洲”

夏季的黄河口,风吹芦苇,水波荡漾,珍禽啁啾。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00多种植物构成了中国沿海地区最大的新湿地自然植被区。每年有超过百万只鸟类在这里迁徙越冬,40多种鱼类在这里产卵繁殖...

“自今年年初以来,保护区恢复了1000公顷的湿地,鸟类数量从1992年保护区建立之初的187只增加到371只。”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监测中心主任刘晶介绍,该中心近期建立了生态补水监测系统,可接入气象、水质、土壤、海域等数据,科研监测水平不断提升。

山东省是黄河入海口,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肩负重任:加快黄河防洪减灾工程建设;打造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推动建立黄河口国家公园;充分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为进一步保护黄河口生态环境,山东省财政还安排1亿元支持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推进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促进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良性发展。再安排1亿元支持沿黄其他地区1.5万公顷湿地公园的保护和修复,提高湿地生态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为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由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等8个自然保护区整合而成的黄河口国家公园已进入创建实施阶段。按照建设中国第一个陆海一体化国家公园的目标,山东正在扎实推进一系列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以促进更健康的生态系统,进一步增强生物多样性。

共同做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山东的力度在不断加大。

为有效解决山东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2018年以来,山东实施加强污染源防治、推进“四减四增”三年行动,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侯介绍,行动开展以来,山东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减少,对环境空气体质量(PM2.5)改善的直接贡献率达到37.5%;初步评价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到94.1%,比年度目标提高6.1个百分点,比2015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全省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污染加重的趋势得到遏制。

当前,山东正在推进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持续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深化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优化国土空之间开发与保护格局,构建生态环境区域管控体系,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山东在狠抓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同时,积极推进区域合作,把黄河流域省际合作作为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引领作用的重要抓手,大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重大战略在山东实施。

去年5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和河南省人民政府签署了黄河流域尤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根据协议要求,以两省交界处刘庄黄河干流跨省断面年均水质和三项重点污染物年均浓度为重要参考指标,累计补偿金额高达1亿元,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跨区域合作开启了良好探索。

在寿光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实验示范基地,AI智能温室配备多功能植保机(2020年4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郭旭雷摄

东西互助书写“山东答卷”

在山东省寿光市翠岭西村,村民崔江元打开手机,大棚里蔬菜的长势实时显示。滴灌、通风、照明、温控都可以在手机界面远程完成。以前夫妻俩一天大部分时间都要工作,现在在家只需要动动手指。

在距离寿光约1200公里的宁夏西海固西吉县马立安沟,现代化蔬菜大棚排列整齐,蔚为壮观——这是山东省属企业水发集团投资建设的“一二三产一体化西吉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园”,占地1800亩,拥有276座智能温室、新型材料节能日光温室、寿光第九代大跨度日光温室和大型拱形大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大棚。

“西部沿黄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与山东农业产业经验高度契合。我们带来企业在技术、管理、人才、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共同助力高质量发展。”水务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振钦说。

三次产业可以齐头并进,供需可以合力,新旧动能可以互补,各类企业可以和齐飞一较高下,陆海资源可以统筹开发...山东正努力率先服务和融入发展新格局,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立足产业门类齐全的优势,提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资源型产业转型,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从济南信息技术服务、青岛轨道交通装备、淄博新型功能材料、烟台先进结构材料、临沂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集群蓄势待发,到加快推进玉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论证规划东营、东明减量替代高端化工项目,再到重工业绿色智能制造、滨州高端铝产业、日照先进钢铁等重大产业集群逐步落地,创新驱动、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山东黄河流域未来充满动力、大有可为。

山东是黄河流域最便捷的出海口,经济实力强,工业基础好,人口多,发展潜力大。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有行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山东正以制度开放为牵引,着力提升城市群整体能级,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共建,加强与沿黄省份的交流合作,打造黄河流域对外开放新通道。

近日,山东省和黄八沿江省(区)确定了7个领域的102个省际合作项目。鲁豫黄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甘肃向山东供电等80多个合作项目取得重要进展。山东率先举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际论坛、黄河流域要素市场化配置高峰论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合作交流研讨会等重大活动。它在黄河流域建立了一个合作的互联网共享服务平台,并在网上介绍了5000多个园区和项目。

陆海统筹,内外联动,东西互助,开辟新格局,构建合作新通道。去年底在济南召开的黄河流域协同科技创新大会上,沿黄九省(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主管部门联合发出倡议,提出共同推进黄河流域技术、人才、平台等创新要素共享,共同把黄河流域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基地和制造业集聚区。

在新的征程中,我们将努力拼搏、持之以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山东答卷”正在徐徐展开。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juke.outofmemory.cn/read/139646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