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避孕套厂停产,上亿人失业

最大避孕套厂停产,上亿人失业,第1张

避孕套销量下降40%!巨头企业不得不转产手套,发生了什么?

避孕套似乎正在被手套取代。

一位上海市民告诉红星资本局,封杀期间会在外卖平台刷材料。便利店里的牛奶和面包经常缺货,但避孕套总是有。“可能没人买吧。”

避孕套的销量正在下降,甚至世界上最大的避孕套制造商Karex Bhd也在痛苦地抱怨。它的避孕套销量在过去两年下降了40%,它不得不开辟一条新的生产线来生产手套。

红星资本局查获了一组来自田燕的数据:从2020年到今年6月20日,超过4万家安全套生产企业注销,年均注销1.73万家,远多于2019年的注销数据(14987家)。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不会集体购买的避孕套

“便利店缺吃的,避孕套却一直有库存”[S2/]

从“心爱”到“被抛弃”,避孕套只用了两年左右的时间。

疫情爆发之初,马来西亚的康乐公司停产了一段时间。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避孕套制造商,年产能为55亿个避孕套。

当时,康乐公司乐观地认为,因为经济的不确定性,被困在家里的人会采取避孕措施,避孕套的需求会激增;当疫情导致工厂关闭时,避孕套就会短缺。

据新京报报道,2020年4月初左右,乐康公司公开表示库存只能再维持两个月,预计产能缺口将达1亿。

这一警告信号令业界紧张。当时,人福医药(600079。国内避孕套品牌“杰士邦”上市公司SH)也在资本市场受到追捧,股价一度涨至39.44元/股的历史高点。

截图来自Jasper官网

人们陷入了一个“想当然”的逻辑循环:受疫情影响,人们被困在房子里,除了亲密的性爱,没有其他娱乐。

久而久之,这种逻辑循环最终被现实打败。

今年年初,据九拍新闻外媒报道,近两年,乐康公司避孕套产品销量下降了40%左右。

安全套销量下降的原因,或许可以从上海过去的疫情看出来。

三位来自上海的受访者告诉红星资本局禁售期间,他们小区会组织团购,但团购的基本都是生活用品,没遇到过团购避孕套的。

其中,秦红(化名)对红星资本局表示,一方面,团购群里不要有人索要避孕套;另一方面,虽然当时小区处于封闭期,但是可以通过外卖平台在便利店下单。想要的话可以买避孕套。

“我每天都会刷【外卖平台上的便利店】。在我的记忆中,曾经有一段时间,很多便利店只有足够的避孕套供应。日常牛奶、面包等经常缺货,但避孕套是可以买到的...可能没人买吧。”秦虹说。

北方科技公司称避孕套销量下降了10%

或受家庭外使用场景的影响

乐康公司不仅生产自有品牌避孕套,还为其他品牌代工,包括杜蕾斯等品牌,包括广东诺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诺思科技”)。

北欧科技董事长蒋志明告诉红星资本局,乐康公司是北欧科技的主要供应商。相关产品开发完成后,将交由乐康公司生产。“那里(指马来西亚)的橡胶原料便宜,做工好。”

蒋志明说,在乐康公司停产的半个月时间里,他们担心供应问题。然而,经过沟通,乐康公司加班加点完成了挪威技术的供应。

而现在,恰恰相反,出现了疫情之初并不担心的问题——安全套销量下降。

截图来自斯诺科技官网

红星资本局了解到,诺思科技分别有线上和线下销售渠道,营收比例约为3: 7。其中,线下销售渠道主要指超市、便利店、连锁药店,酒店、成人用品店占比不大。

“线上稳步增长,线下却受到影响。总体而言,从2020年疫情爆发到现在,(安全套销量)总体下降率在10%以内。”蒋志明告诉红星资本局。

在蒋志明看来,避孕套销量的下降可能与使用场景有关。

“在疫情的影响下,一旦封锁,人们无法沟通,(销量)肯定会下降。因为除了家庭,避孕套还有其他使用场景,而且还不少。”蒋志明说,当人们的交流和接触减少时,使用避孕套的频率也减少了。

根据《南方周末》引用的一组统计数据,在中国市场,近一半的安全套使用场景发生在家庭以外。

“高邦”被收购用于手套业务

人福医药在疫情爆发的当年出售了碧玉等业务

安全套销量下滑后,一些安全套生产企业迎来了“自我推销”的命运,如桂林紫竹乳胶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竹乳胶”)。

官网显示,紫竹乳胶为原桂林乳胶厂,1966年由原化工部投资建设的乳胶制品企业,原国家计生委定点生产企业,联合国人口基金避孕套产品供应商,品牌为“高邦”。

目前紫竹乳胶的主要产品有避孕套、医用手套、防护手套。其中避孕套年产量可达6亿只,医用手套年产量约1亿双(医用乳胶手术手套)和1.2亿双(检查手套)。

从每年产能的数量来看,紫竹乳胶的生产重点无疑在避孕套上。

然而,今年6月,稳健医疗(300888。SZ)宣布以自有现金4.5亿元收购紫竹乳胶100%股权。此次收购集中于紫竹乳胶的手套业务。

稳健医疗在公告中表示,本次收购将填补其空白色乳胶制品,尤其是医用乳胶外科手套,并将(将)帮助稳健医疗成为国内低值医用耗材产品线最全的企业之一。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2021年,紫竹乳胶实现销售收入约3.2亿元,净利润约5085万元。其中医用乳胶手术手套贡献了总收入的55%左右。

自稳医疗公告截图

不仅是紫竹乳胶,以安全套业务受追捧的人福医药也做出了类似的决定。【/S2/】2020年11月,人福医药宣布以2亿美元转让其持有的爱氏集团40%股权。

公开资料显示,情侣集团从事性别健康业务。目前在中国、美国、日本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营着生活方式、Jissbon、ZERO等知名安全套品牌,并设有RD中心。

当时人福医药给出的理由是,近年来积极推进业务聚焦和资产优化,逐步退出竞争优势不明显或协同效应较弱的细分行业。此次转让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你为什么从避孕套换成手套

原料相似,属于医疗器械

红星资本局发现,一些避孕套生产企业配有医用手套业务,如紫竹乳胶;避孕套销量下滑后,一些之前只生产避孕套的企业也把目光投向了医用手套。

以乐康公司为例。据外媒《金融时报》报道,其正在进军医用手套制造业务,并计划于今年年中开始在泰国生产手套相关产品。

有业内人士告诉红星资本局,从避孕套转到医用手套在业内相当普遍,因为两者的原料差不多,都属于医疗器械。但是转型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成功的企业并不多。

以甘肃景秀益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为例。其经营范围包括避孕套,但2020年8月,经营范围发生变化,增加了PVC手套和丁腈手套的生产和销售。

其中,桂林恒宝健康保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宝保障”)算是转型人群中的佼佼者。不过,恒保保障品牌经理蒋佳告诉红星资本局,早在2018年,他们就已经布局了相关策略。

蒋佳说:“公司要做健康,就是针对健康保障产业链的布局。2019年,当时的手套生产线有三条,年产能还没有达到1亿双;预计今年全部生产线投产,年产能8亿双。”

恒保保护手套图由受访者提供。

目前,恒宝保护旗下拥有自营安全套品牌贝丽乐和医用手套品牌Medis。

蒋告诉红星资本局受疫情影响,医用手套的需求意外增长,几乎达到每年100%的增幅。它给公司带来的利润比避孕套还多。“我们预计公司上市后会反哺安全套业务。"

相比之下,疫情初期,恒宝护的安全套产品有一个短期的快速增长,随着疫情的持续,涨幅趋于放缓。蒋佳说,在过去的两年半时间里,公司的避孕套业务略有增长,但与预期有很大差距。

避孕套产能过剩?

夜光,酸笋…创意避孕套企业在线

蒋佳告诉红星资本局,从全国情况来看,目前安全套生产产能过剩。不断保护的避孕套销量还在增加,但对于很多没有技术和实力的国内避孕套生产企业来说,“听说情况不乐观。”

红星资本局通过天眼获得一组数据:2019-2021年,避孕套生产企业注销数量分别为14987家、19229家、17803家;截至2022年6月20日,共有6184次取消。

也就是说,在过去的两年半时间里,约有43200家安全套生产企业注销,平均每年注销17300家,远多于2019年的注销数据(14987家)。

“国产避孕套在疫情期间面临强大的洗牌压力,没有技术、没有体系、没有成本优势的国产避孕套将大量消失。”蒋佳认为,经过疫情和市场的洗礼,安全套行业将在未来3-5年内恢复并快速增长。"拥有专利和创新实力的国产避孕套将迅速崛起."

蒋翔向红星资本局透露,恒宝旗下网店的安全套产品销量下滑较快,但线上销量稳定增长。与此同时,低价产品、创意和技术产品的销量也在增加。

“我们品牌去年做了两次小规模营销,一次是夜光避孕套,一次是酸笋。疫情可能会让大家觉得无聊,看到这种好玩的东西还是想了解一下。”蒋佳说。

从以上两种创意避孕套来看,蒋佳认为,消费者在家的时间越长,就会选择越有趣、越有创意的产品。“(这是)我们的产品还在增长的原因。”

酸味避孕套根据微信官方账号“Bilile俱乐部的俱乐部”

蒋志明也向红星资本局表达了他的乐观看法。他认为,虽然诺思安全套的线上线下渠道都有所下滑,但线上渠道在稳步增长。目前来看,今年避孕套的整体销量可能会有所增长。

RD创意产品和线上渠道,其他安全套品牌能否抓住这个机会翻身?

红星新闻记者杨培文编辑任志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37963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8
下一篇 2022-08-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