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演练图片

海军演练图片,第1张

周军评:中国海军密集行动,真正的“拿敌练兵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家石杨]

本周,中国海军在西太平洋的一系列海上空行动显得相当密集。不仅有多艘舰艇和飞机穿越第一岛链,还有多支舰队在中国台湾省Province西南空海域活动,一支舰队正在进行外界眼中的“绕日航行”。如果将这一系列动作与美国海军在西太平洋的部署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很多端倪。

与此同时,美国智库昆西国家政策研究所(Quincy National Policy Institute)6月20日发布研究文章,提出所谓的“积极拒止”策略,试图通过美军和美国盟友的军事改革来否定中国在西太平洋日益增长的军事能力。

指外军航母。来源:石杨

真实的“与敌训练”

本周6月23日前后,中国海空部队在第一岛链附近连续实施了多次行动。在海上,中国海军055型导弹驱逐舰拉萨舰、052D型导弹驱逐舰成都舰、903A型综合补给舰东平湖舰于6月13日进入日本海,随后于6月16日前后通过宗谷海峡、津轻海峡进入西太平洋,沿日本以东南下。6月21日,这支舰队穿过伊豆群岛向西航行。按照正常速度,这支编队可以在一两天内穿过宫古水道,返回东海,但直到6月23日,海上自卫队的沉默表明,这一回程尚未发生。

东方的人民海军

资料来源:员工综合监督部

6月22日,由052D型导弹驱逐舰太原舰、淄博舰、054A型导弹护卫舰安阳舰和舟山舰组成的舰队通过宫古水道进入西太平洋,而由052C型导弹驱逐舰Xi舰和056A型轻型护卫舰孝感舰组成的舰队则通过与那国岛和台湾省岛之间的水道驶向太平洋。

6月23日,中国海军两架轰-6J轰炸机和中国空陆军一架轰-6K轰炸机通过宫古水道,向东进入西太平洋空。两架轰-6J轰炸机分别挂载了4枚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和电子对抗吊舱,轰-6K只挂载了电子吊舱。在日本自卫队公布的航迹图上,西太平洋空,三架轰-6各自按封闭航线飞行,像一片三叶草。

同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台湾省西南部连续第六天在空进行舰队演练。仅台军观测到2架运-8反潜机、2架空 P -500预警机、1架运-8远程干扰机、10架歼16和5架。其中,两架运-8反潜机飞行距离最长,一度到达台湾省东南部。6月21日,解放军还出动29架战斗机进入台湾省所谓的“防卫空识别区,其中由1架运-9通信对抗机、1架运-8电子侦察机和6架轰-6飞机组成的编队也绕过台湾省,进入台湾省东南部空地区进行演练。

资料来源:统一工作人员监督司

高度时间密集的海军空部队行动无疑是解放军开展的实战化训练活动的一部分。除了解放军海军空部队之间的陪练,6月23日的一系列活动可能还有更重要的“目标”——据美国海军学院新闻网6月24日报道,美国海军6月23日在西太平洋。其中,以林肯号航母为核心的航母打击大队活动在菲律宾以东的菲律宾海,而搭载多架F-35B战机的两栖攻击舰的黎波里号则活动在日本本州岛以南海域。美国海军学院新闻网虽然只是在地图上给出了标志,但并没有具体指出两个编队在海上的位置,从解放军舰队穿越岛链、从多个方向深入大洋的方向,以及鹰击-12数百公里的理论打击距离来看,它们的目标无疑指向林肯和的黎波里。

你为什么看着我?来源:美国军方

除了空中的舰队,水面舰艇在这个“以敌为训”的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6月24日,经过一系列空海上联动,太原舰、淄博舰、安阳舰、舟山舰与今年4月进入西太平洋的815A电子侦察船“天全之星”会合,随后通过宫古水道返回东海。这些舰艇和日本周边作战中的拉萨舰、成都舰一样,构成了联合区域拒止/反介入作战的关键环节,即通过在相对较近的距离跟踪对方的大舰队,及时准确地确定对方作战力量的位置,引导己方反舰作战武器实施精确打击。

这种战术在冷战时期被苏联海军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用于实时定位美军航母编队位置,在战争爆发时,利用自身武器对美军航母发动首轮打击。由于冷战时期技术水平的限制,这支被称为跟踪群的小编队当时需要保持航母的距离在水面天线之内,保持对海搜索雷达对航母编队的持续跟踪。而且为了保证精度,跟踪组还需要经常接近航母编队,进行目视联系。毫无疑问,这种追踪行动在和平时期是非常激烈的,但在战时基本上就不了了之了。但在当今条件下,随着各种侦察手段的增加和技术条件的提高,跟踪群可用的跟踪手段已不仅限于水中天线。

对于中国海军来说,我军驱逐舰上广泛装备的366雷达,通过超视距探测模式,可以在数百甚至数百公里的距离上跟踪舰艇编队。跟踪难度大大降低,舰队本身的生存能力也显著提高。这些舰艇携带远程反舰导弹和完整的反[/k0/]武器系统,可以在需要时攻击对手的外围护盾舰,同时对抗相当大的敌方反击力量。

打击距离中国1000公里的敌航母编队。来源:社交媒体

至于加入他们的815A电子侦察舰——天全之星舰,则是中国海军在和平时期对海上强敌进行各种电子侦察的又一重要手段。之前,美国海军两个航母打击群“林肯”号和“里根”号,以及搭载F-35B战机的“的黎波里”号两栖攻击舰在菲律宾海进行“勇敢之盾-2022”大规模军事演习时,天泉星舰也在演习海域附近,负责收集与美国海军有关的电子情报和侦察其他情报信息。这些美舰的电子信号和电子特征,反过来为其他部队发现和识别各种美舰,准确打击预定目标提供情报支持。

至于在区域拒止/反介入作战中相当关键的反航母战斗,其任务本质大致可以概括为两个主要环节:发现航母和攻击航母。但在具体的任务执行中,需要在浩瀚的大洋中,通过各种军、民舰船的反复侦察、验证,准确识别出真正的航母空,并在数百甚至数千公里之外发起攻击。同时,在攻击过程中需要持续保障高速的航母编队。从二战中美日搜寻对手的侦察机,到冷战时期苏联对美国航母的所谓“战斗服役”,持续准确地掌握航母位置对其实施打击始终是必要的前提。

在我们这个时代,虽然饱和攻击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反舰导弹的射程和突防能力也有了显著的增加,从卫星到无人机的各种侦察手段的效能也有了相当的提高,而航母本身的机动性和隐身性能却没有实质性的提高。但由于航母战斗群本身战斗力的增加,在实战环境中准确定位对手的航母战斗群,突破对手的重重防御,重创并重创对手的航母,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对于解放军来说,长期构建区域拒止/反介入作战体系,意味着我们几乎要复制苏联时代的反航母作战体系,同时利用这个时代先进科技的各种成果来完善这一体系。辽宁舰和山东舰的存在,标志着解放军已经开始从传统的大陆基地之外的海上构建反介入作战力量投射点,而福建舰的下水,标志着中国在作战力量投射装备建设上已经接近我们的战略对手所能达到的水平,并将在装备规模和数量上进一步赶超。对于中国的战略对手来说,这种在两个不同领域构建足够强大的遏制能力,才是让他们感到不安的关键因素。

主动拒绝背后的被动无奈

6月20日,美国智库昆西国家政策研究所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文章虽然无端指责中国有“扩张的风险”,但承认中国的崛起正在“逐渐改变地区力量平衡”。对此,文章指出,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美军应放弃进攻控制战略,因为这将阻止整个地区的合作,并导致军事竞争和热战的风险。美军应该采取“主动拒止”的策略遏制中国。

说到区域拒止/反介入(A2/AD),这个概念可以看作是美国为中国及其军事力量“量身定做”的。虽然战略区域拒止/反介入的最早来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希波战争的相关研究,但我们目前提到的这个术语,基本上是美国在描述2010年后中国在南海的战略时使用的。后来西方政界、军界和媒体将其扩展为中国在台湾省问题、东海问题等一系列涉及地区利益问题上的基本战略,与之相关的各种中国先进武器成为“区域拒止/反介入”

报道封面截图

针对这种所谓的“中国战略”,特别是为了防止中国在台湾省问题上单方面改变现状,美国相应地制定了一系列“拒止”战略。各种“拒绝”策略的核心基本都是一样的。他们都希望用各种强大的武装力量来威慑,增加中国军事行动的成本,迫使中国放弃武力解决台湾省问题的想法。

这个想法并不新鲜。毕竟,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无论是1950年美国派遣第七舰队进入台湾省海峡,还是随后与国民党反动派签订所谓“共同防御”的合同,再到1979年中美建交后,利用《与台湾关系法》在台湾省维持“两岸军事平衡”,甚至在1996年围绕台海危机,派遣航母战斗群在台湾海峡附近部署。

至于为什么现在要提出拒止战略,这个美国智库也说得很清楚了:随着过去30年中国军力的增长,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军事优势明显减弱。美国试图通过进攻性控制战略重新获得在该地区的军事主导地位,但这种努力不太可能成功。这些努力不仅在财政上不可持续;它们还可能加剧危机、冲突和战争迅速升级的风险,从而产生相反的效果。换句话说,美军打不赢,也没钱打。如果它输了,后果会很严重。

美军在印度和太平洋的兵力仍然不足。来源:报告

至于这种新的“拒止”战略与以往的战略有何不同,昆西国家政策研究所提出的政策大多是老调重弹,比如重视美国在印太的军事盟友,使日本、韩国等亚洲盟友的武装力量具有更强的作战能力和韧性,确保美国及其盟友在冲突初期避免失败,在后续阶段进行反击;用新的指导思想武装台湾省陆军,基本放弃对台湾省空海军的投入,增加台湾预备役部队规模,采购更多岸对舰导弹和机动防空空导弹,把台湾省岛变成需要付出高昂代价和漫长治安战才能完全控制的“刺猬”;调整美军部署,减少大型航母等前线地面部队和水面舰艇,削减老旧飞机,加强分布式作战能力...这些建议很多都像是从俄乌战争中新学到的经验,很多都是美国军方多年来一直倡导或想象的。

从整体军事战略来看,昆西国家政策研究所的建议本质上还是老一套,让美国盟友充当棋子,为美国打响第一枪,让台军充当“滚刀肉”,以大量台军伤亡来减缓解放军的进攻进度。美军主要留在后方积蓄力量,伺机(或时机)对解放军发动攻击。主要区别是对大局和“拒绝”的含义有更多不同的理解。

在这份报告中,昆西国家政策研究所不再像以前的美国智库或军政官员所认为的那样,认为美国只要在西太平洋的各种实践中表现出足够坚定的战斗决心和强大的军事实力,就可以提前制止战争,让对手放弃军事手段。而是强调单靠美国无法在西太平洋的短期军事斗争中占据上风,主张建立区域性集体自卫组织甚至类似“北约”的军事联盟,以维持对中国的遏制。

没有能力,知道吗?

但目前美国能否做出符合智库要求的行动,显然还充满变数。对于美军自身来说,为了在不断恶化的财政状况下保持高效和有效,报告认为相当大的规模和战略收缩是不可避免的。在美国三军的建议中,这份报告提到了缩减规模,要求海军大型核航母在2040年从目前的11艘缩减到6艘。陆军和海军陆战队总共要裁减71个旅级战斗队和26个海军陆战队步兵团,空陆军也要加快淘汰老旧飞机。但上述很多内容都是美国现任国会积极反对的。

例如,本周,美国国会拒绝了美国海军在2023财年几乎一半退役军舰的请求。在美国海军看来,以不低的成本保留这些老旧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和弱小的濒海战斗舰,主要目的是通过各种形式让海军的规模显得足够大,以满足国会议员而不是前线士兵的国家安全感。这种目标与途径背道而驰,在很多领域阻碍了美军向进一步精干高效的方向发展。

亚洲的地理情况与欧洲大不相同。

至于这类报告中的另一个问题,就更值得怀疑了:美国在类似报告中一再强调要加强日本、韩国等美国亚洲盟友的力量,让他们在亚洲安全实践中承担更多责任,而实际的潜台词是希望他们能像北约中的欧洲国家一样,共同出兵、出钱、出装备,为保卫德法边境的任务出力。然而,当前亚太地区的局势与冷战时期的欧洲有着根本的不同:冷战时期,由于北约和华约的相继形成,以及东西方意识形态上的明显对立,双方设想了一场一方压倒另一方的大规模全面战争,或者数百万装甲洪流畅饮英吉利海峡,或者苏联彻底崩溃。在这种环境下,绝大多数欧洲国家被迫选边站,然后在依靠两大军事条约组织集体防御权维护国家安全的同时,也放弃了在可能的欧战中的回旋余地。

今天的东亚环境不同了。台湾省问题归根结底是中国的内政。中国虽然强大,但在台湾省问题解决之前,它显然没有兴趣对日本、韩国和其他国家动武。更别说东亚的美日韩和三联同盟地缘政治怪同床异梦更严重了。在美国指望日韩军队充当美军的辅助士兵甚至炮灰充当地区打手的同时,日韩实际上是指望美军这个域外超级大国来稳定这一地区的局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日韩所承受的军事压力,减少其在军事领域的投入,降低其陷入战争的风险。在这种奇怪的同床异梦相互利用的思维下,日韩在台海可能发生的战争中保持中立,显然比承担起飞蛾扑火的重任要安全合理得多。其结果是,如果美国进一步减少在亚太前线的作战部队,实际上将进一步降低其实施军事干预的能力,但可能会使自己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更何况日韩往往没有打牌的基础。

这就是当前亚太形势的复杂性。中国对美国盟友的威胁远不如俄罗斯经过几个世纪的历史准备和半个世纪的冷战洗礼对欧洲的威胁深入人心,以至于欧洲国家几乎下意识地完成了对俄罗斯的集体战略制裁和封锁。美国的亚洲盟友各有打算,互有宿怨。此外,近年来美国在地区争端中寻求代理人的倾向更加明显,相对国力不可避免地下降,因此预计美国可以“主动”拒绝。

本文为Observer.com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天阅读有趣的文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37755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8
下一篇 2022-08-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