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闸七周年两地互认基金规模业绩双丰收

开闸七周年两地互认基金规模业绩双丰收,第1张

开闸七周年两地互认基金规模业绩双丰收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也是《香港互认基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7周年。七年来,两地互认基金运行,基金管理规模不断扩大,长期投资业绩良好,两地投资者认可度不断提升,取得了积极的发展成果。

它已经运行了将近7年。

两地互认基金成效显著。

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内地注册互认基金数量为50只(不同基金份额单独计算),总规模为1090.63亿元;在香港注册的互认基金有115只,其中披露季度数据的10只产品总规模为373.51亿元。

七年来,两个互认基金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截至6月20日,mainland China互认基金平均年化收益为5.32%,汇丰晋信动态策略H最高,年化收益超过20%。投资上投摩根新兴动力H、易方达科翔、华宝动力组合的多只基金年化收益也超过15%。

由于目前港股市场仍处于相对低位,互认基金在港股的投资回报略逊一筹。

截至6月20日,港股互认基金成立以来平均收益为-2.82%,但也有不少基金成立以来逆市获得正收益。如摩根太平洋证券基金PRC-RMB HDG成立以来,年化收益超过10%,惠理高息股票基金、摩根亚洲增长基金CNY HDG年化收益也超过8%。

“推动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是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汇丰晋信基金总经理李表示,对于香港投资者来说,有机会通过南方互认基金分享内地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红利。对于内地投资者来说,可以进一步拓宽投资视野,将投资布局延伸到更多地区和领域。

华夏基金也表示,推动香港与内地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促进中国资产管理机构和资本市场的开放,是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两地基金互认正是这一趋势在基金领域的实践和体现。

行健资产管理行政总裁严维华表示,2010年行健香港公募基金诞生时,就选择香港作为基金注册地,目标是在时机成熟、政策完备时进入中国市场。当时香港的基金市场绝对是“非主流”设计。然而,正是这种设计,使得2015年基金互联互通机制建立时,行健弘阳中国基金可以成为第一只与内地投资者见面的香港基金。

在两地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下,内地与香港的互认基金业务也得到了众多资产管理机构的高度重视。

华夏基金一直非常重视两地互认基金业务。2015年,华夏基金旗下华夏星河、华夏回报率先成为南方互认基金。2021年,华夏基金(香港)旗下华夏精选固定收益成为北方互认基金。

严维华还表示,在投资研究上,公司一直追求差异化的仓位配置,致力于通过原创的基本面研究发现港股的差异化回报。另外,在与投资者的沟通方面,尽量贴近内地投资者的喜好。

共同基金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随着陆港互联互通业务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两地投资者对互认基金的认可度有所提高,未来互认基金仍将有较大发展空。”摩根士丹利基金相关人士表示,为推动互认基金不断发展壮大,内地基金公司推动香港互认基金销售的关键因素是差异化的产品供给、核心投资能力的加强以及持续的品牌推广和投资者教育。

严维华还表示,由于之前居民资产配置中房地产相对超配,相信未来房地产资产比重会逐渐降低,金融资产比重会增加,最终会进入全球资产配置阶段。互认基金作为内地居民投资海外的渠道之一,长期来看前景广阔。

博时基金表示,基金互认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和中国资产管理机构的国际化战略具有深远意义。通过互认基金的业务模式,基金公司可以低成本实现优秀旗舰基金的海外销售。

为促进互认基金的长远发展,博时基金建议进一步简化互认基金的申请流程,不断扩大互认基金的数量和类别。另一方面,在条件成熟时,应进一步放宽互认基金的业务限制,增强业务的灵活性,如放宽基金北上内地销售规模不得超过50%的限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37110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8
下一篇 2022-08-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