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资产损失

不良资产损失,第1张

掩盖不良资产该罚

最近,一些银行因掩盖不良资产而受到监管机构的处罚。

掩盖不良资产的危害有多大?银行不良资产数据是分析银行信用风险的重要指标;银行业整体不良资产数据及其变化是判断实体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窗口。如果这个指标不准确,从单个银行的角度来看,应该及时处理的风险没有得到处理,快速调整的经营策略继续推进,容易导致“小病拖成大病”;从银行业整体来看,由于监管部门难以准确判断风险全貌,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将受到损害,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因为危害大,监管层多年来一直在强调,不良资产的数据要真实曝光。但是,总有一些银行想尽办法粉饰数据。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银行人员的个人发展和晋升与不良资产数据密切相关。如果他们负责的贷款出现大量坏账,不仅个人收入受到影响,还可能被追究责任。其次,银行的经营业绩与不良资产的数据挂钩。不良资产越多,需要核销的坏账就越多。核销坏账对银行当期利润影响很大。再次,粉饰不良资产可以掩盖一些违法行为,一些信贷资产成为不良资产恰恰是因为贷款审批过程中有猫腻。

个别银行为了避免事件发生,不断翻新遮遮掩掩,无形中增加了监管难度。比如调整贷款的计息周期或计息方式,让“还没还的钱”变成“还没到期的钱”;再比如操纵资产负债表,将不良资产从贷款账户转移到投资账户进行核算,延缓不良资产的暴露时间;再比如与交易对手签订抽屉协议,进行虚假转让,名义上转让出去不良资产,实际上自己承担风险。

面对各种隐瞒手段,必须坚持强监管、严监管,以铁的纪律规范铁的账本,确保不良资产数据真实暴露。此前,一些中小银行已经因掩盖不良资产而被罚款。可以肯定的是,随着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的深入,不良资产的认定标准也越来越严格,从“逾期90天”到“逾期60天”。一些银行已经将逾期30天的贷款列为不良贷款。短期来看,这可能会抬高不良资产数据,影响银行当期利润,但长期来看,真实全面的数据能够充分揭示潜在风险,进而提高监管部门宏观经济判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质量是生命线。接下来,监管部门和银行应该齐心协力,尽力走在金融风险曲线的前面。一方面,监管部门要敢于亮剑,“掀盖子”。在核对时,不要过分依赖银行提交的“注水”材料。相反,他们应该深入挖掘数据,进行勤奋的比较,及早发现风险并及时纠正问题。另一方面,银行严格执行监管要求的关键是加强内部管理,完善治理机制,避免各项业务制度执行不严、流于形式,从根源上扎牢风险防控的笼子。(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36771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7
下一篇 2022-08-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